萨尔科齐时代的中法关系
雅克·希拉克总统时代,中法关系定位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刘海星、高峰,2004)。有媒体称,中法关系进入了建交以来的“金秋蜜月”(徐瑞芳,2004)。但是,2007年尼古拉·萨尔科齐上台以来,中法摩擦一再发生,两国关系跌入1989年以来的最低谷。两国一贯亲密的友好关系为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巨大变化?萨尔科齐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中法关系将会走入低谷吗?通过研究,本文对萨尔科齐总统执政时期的中法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和未来走向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标签:国家利益;萨尔科齐总统;中法关系
2007年5月当选为法国总统的尼古拉·萨尔科齐高举改革的大旗,开始了在爱丽舍宫的政治生涯。高喊与过去“彻底决裂”(郑秉文,2008)的萨尔科齐上台后对对华政策做了调整。2007年11月访华,签订200亿欧元的商业合同,低调谈论中国人权拒绝会见达赖喇嘛。但是,几个月后的2008年3月25日,萨尔科齐却宣布可能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1月,正当中国和欧洲各国领导人准备齐聚波兰商谈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任欧盟轮值主席的萨尔科齐又高调宣布将于12月会见达赖。中法关系陷入低潮。但,峰回路转,2009年,20国伦敦峰会期间,胡锦
涛主席会与法国总统萨尔科齐进行了会晤,“希望双方共同开创中法关系的新局面”(苏丽闲,2009)。2009年2月7日,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来中国访问。2009年4月20日,法国国民议会议长贝尔纳·阿夸耶访华,并带来了萨尔科齐写给主席的亲笔信,邀请主席访问法国。至此,中法关系近一年的冰冷状态开始慢慢升温。回顾这一年多的中法关系,不难发现,萨尔科齐政府对华政策有所改变,但,中法关系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竞争对手关系不会改变。
中法之间暂时的摩擦并非偶然
2007年底,萨尔科齐以国家元首身份首次访华,签订了200亿欧元的商业合同。然而,短短几个月之后,200亿欧元的合同还没有最终谈定,萨尔科齐政府就频频在中法关系中制造摩擦。事实上,这一切并非偶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萨尔科齐在民意调查中支持率下降,正值北京奥运之前浪潮在法国民间掀起,利用民间的情绪是他挽回民意的手段之一。在法国政治生活里,民意调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政治家是否受民众欢迎的晴雨表,又是启发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因此,当民意调查显示萨尔科齐不像最初那样受法国人爱戴时,萨尔科齐及其班底人员就必须设法挽回支
持率。提高支持率的策略多种多样,类似做秀炒作的手段也经常被使用。
2008年4月,法国的民意调查显示,总统萨尔科齐支持率跌至36%。为2007年5月总统选举以来的最低点。同时,“法国《星期日报》周刊公布的法国民调机构IFOP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9%的受访者认为,法国各方面状况未能在萨尔科齐治理下得到改善。而2007年11月民调时,只有59%受访者持这种观点。2007年7月,萨尔科齐曾获得67%的支持率。”(李宏洋,2008)萨尔科齐曾被法国民众誉为“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舒娴、唐惠颖,2007),一些民众还把他比作“小拿破仑”。但是,正当法国高举“与过去决裂”(郑秉文,2008)的旗帜,开始大刀阔斧地就法国各项事业进行改革之时,他的支持率却下降到了当选以来的最低点。这不仅给他当前的执政带来麻烦,更会使下一步的改革困难重重。面对这一形势,萨尔科齐必须挽回民意,重新获得较高的支持率。
其次,改变希拉克时代对华友好的状态是萨尔科齐上台后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维护其大国地位的需要。自古以来,法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领域中法国都不能算是全世界的老大。欧洲的德国、英国、俄罗斯,美洲的美国,亚洲的中国、日本都是力量能与之抗衡或者超过它的大国。法国要想在众
多对手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实现各大国力量的平衡,使之相互牵制,避免“单极”(张毅君,2000)力量的出现,以维护法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主角地位。这样,各领域中算不上世界第一的法国才能发挥与世界第一同样的作用。
从抵制奥运到会见达赖,看似事态复杂多变,其实并非偶然。这是萨尔科齐挽回民意手段,更是法国政府整合与各大国之间关系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需要。
中法合作将会继续
中国的巨大市场活力和经济的繁荣稳定,让一贯坚持务实原则的萨尔科齐和很多法国政界人物意识到:在中国,法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潜力等待挖掘。而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型经济大萧条更加凸显了中国在拉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萨尔科 齐认为,“法国需要中国坐在全世界的讨论桌上,需要与中国一起面对危机,筹备未来。”(袁雪,2009)
第一,中国的市场对于法国来说存在着丰厚的经济利益。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被世界公认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向世界敞开。
据统计,2002年中法贸易额中,“法国对华出口额为34.63亿美元(张祝基,2003)”。2004年,“法国对华出口额增至77亿美元,成为欧盟第二大对华出口国(赵爱玲,2005)”。为促进法国对华出口,2006年,法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对华出口促进计划》。在此计划推动下,法国对华出口额大幅增加。到了2007年,“法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法国对华出口90.5亿欧元,较上年同期80.9亿欧元增长11.9%(马根喜,2008)”。
第二,应对当前全球经济萧条,中国的作用无可替代,法国更加需要与中国的合作。中国的内需不仅对中国自己很重要,也是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挽救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中国拥有足够的银行储蓄和外汇,因此,应对金融危机,中国的策略和行动游刃有余富有成效。中国实现了金融危机下GDP的稳定增长,稳住了GDP也就保住了中国充足的就业岗位,人民的充分就业意味着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国社会稳定就保持了中国市场的繁荣稳定,中国市场的繁荣稳定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因此,当前形势下,中国挽救世界经济的地位无可代替。
2007年竞选期间,萨尔科齐公布他的国际政治的竞选纲领时,当着国内外记者回答了中国记者有关他对中法关系看法的提问。他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典范,要对国际社会负起相应的责任。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应对危急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援引法国《论坛报》的说法,中国的银行却比西方银行情况要好,中国的外汇储备稳定中不断增加。2009年初,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开始了在全球的采购,以拉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采购团前往数个欧洲国家,包括德国、西班牙、瑞士、英国,但唯独绕过了法国。这对法国的经济利益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而且,2007年萨尔科齐总统访华期间签下的200亿欧元的合同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中法建交四十五周年以来,在经济领域中的合作非常默契,两国从中都受益匪浅。萨尔科齐政府是一个务实的政府,它不会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时候,放弃在中国丰厚的经济利益。
所以,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和经济利益基础上,法必将继续与中国的友好合作。
结语
从2007年率团访华到2009年亲笔写信邀请主席访问法国,中法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中法友好关系由来已久,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建交以来,摩擦从未间断,但合作依然继续。国家的利益决定了萨尔科齐时代的中法关系将继续存在摩擦和冲突,同时友好合作也必将继续深入发展。正如丘吉尔所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
像最初那样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宏洋选稿.《萨科齐支持率跌至36% 民众对法国社会现状不满》.《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21日.
[2]马根喜.《法国海关:2007年法中贸易增长15%》,驻法国使馆经商处,2008年.
[3]舒娴、唐惠颖.《法国人眼中的下一个“拿破仑”》,《新闻世界》2005年第五期.
[4]苏丽闲.《晤萨科齐望共同开创中法关系新局面》,中国评论新闻网,2009年4月2日.
[5]徐瑞芳.《阿尔斯通,目标对准中国——阿尔斯通公司中国交通运输部高级副总裁马艾访谈》,《世界轨道交通》2004年第11期.
[6]袁雪.《法国需要中国坐在全世界的讨论桌上,需要与中国一起面对危机》,《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4月10日.
[7]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世界政治与经济》2000年第12期.
[8]张祝基.《中法文化年前夕话经贸》,《人民日报》2003年9月8日.
[9]赵爱玲.《法中需加快技术换市场的合作进度》,《中国对外贸易》2005年05期.
[10]郑秉文.《法国“碎片化”福利制度路径依赖:历史文化与无奈选择》,《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