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1期2017年1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15 No. 1
Jan. 2017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7.01.020
南通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及民俗意蕴解析
陈夏贤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沙地灶头画是江苏南通启海地区农家灶头上独有的民间文化风景,它将民间壁画艺术与启海沙地百姓的生活、风俗、信仰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江海地方特,其彩简洁、清新秀丽的风格,有别于江浙地区其他地方的灶花,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2015年11月,南通沙地灶头画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有必要对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作深入研究,并进一步阐释其积淀深厚的江海民俗意蕴。
关键词:沙地灶头画;艺术特征;民俗意蕴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3X(2017)01-0069-03
一、 沙地灶头画概述
南通沙地,指的是南通现辖启东海门一带,外加通州和如东极少部分地区,以使用“沙地方言”(又称启海话)为主要特征,有着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地域文化的区域。在南通沙地农村,家家户户都建有砖柴灶,农耕时沙地人在田埂上收得的秸秆、棉株、油菜梗等,都是砖柴灶最好的消费品。南通沙地人的砖柴灶一般由灶脚、灶身、灶肚、灶山、灶门、灶顶、灶台等构成。勤劳的南通沙地人在灶山正面、侧面及灶台的下沿等处作画,既美化了灶台,也是通过图画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南通沙地灶头画具有浓郁的江海地方文化特。2015年11月,沙地灶头画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但是随着南通沙地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沙 地农村砖柴灶日渐消失,这一民间传统美术项目已到了濒临消失的境地,抢救这项独有的民间艺术,已 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南通沙地灶头画的考察了解,力
求从内容、题材、彩、立意、工艺等方面对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作深入研究,并进一步阐释其积淀深厚的江海民俗意蕴。
二、 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
(一)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南通沙地灶头画内容丰富,主要以吉祥题材为主,但有别于其他地区,多以花鸟鱼虫等为创作题*材,并以文字和线条纹样等做点缀装饰。很多时候,植物与动物同时出现,如“松鹤万年”,松树姿态优美,松针青翠有力,仙鹤昂首引吭,相得益彰。花卉有牡丹,也有杂花,如“菊蟹图”,菊花傲然临风,螃蟹张牙舞爪,各有姿态。动物也有单独出现的,如“虾趣图”,虾的不同形态跃然灶上,颇有白石老人的感觉。鱼在灶头画中出现较多,有形态较大的鲤鱼,也有形态较小的杂鱼、金鱼等,多以成双成对或多条出现,一般构图中会配以水草等植物。在沙地灶头画中还会出现人物,一般看到的是孩童抱鲤、八仙过海等。除此之外,还有风景画,像旭日东升、湖光山水等,有入S的尚山、荡舟的江河、響渺的亭樹,还有体现江海特的成鸥鸟等。
文字不是灶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但在沙地灶头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通常被画在灶山侧面、灶台下面或主要图案间隔的位置。文字有单字、成语、谜 语、对联等,比如单字有“福”“禄”“寿”“喜”等,成语常见的有“万事如意”“年年有余”等,谜语有“一点一点大,人人都有它,打一字”等,在起到点缀作用的同时,
增添了趣味性。对联有“荣华富贵,幸福和美”等,多数也是吉祥语。还有一些警示人们勤劳致富、爱惜粮食等用语,比如“勤劳动丰衣足食”“勤劳致富”等。灶山上的线条纹样一般为直线框,有单线也有双线,灶龛侧壁和灶台下一般装饰有江海特的水纹、云纹、罗纹和卷草纹等,也有回字纹、万字纹、寿字纹等,变化丰富,形态多样,既能填补空白,又能
*收稿日期:2016-11-24;修订日期:2016-12-21
作者筒介:陈夏贤(1983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师范髙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间工艺方面的研究。
70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1月
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二)彩简洁,清新朴素
南通沙地灶头画用简洁,早期最质朴的有纯黑白的灶头画,现在沙地农村还能寻访到一两个。这种画虽只有黑白两,但如同中国水墨画,墨分五,石分三面,虽然颜少,但是画面极富层次感。除了黑白灶头画,其他的画也是颜简洁,类似于对水墨画做了一些颜的渲染,但颜经过调和,彩的饱和度作了降低,如蓝出现比较多的是灰蓝,红多以品红为主。南通沙地灶头画多是植物花鸟
的组合,因此在构图上和中国文人花鸟画如出一辙,其特点便是留空较多,没有大面积的颜泼洒,画面多以线条为主,有的只是花瓣、花叶等的描绘,彩上还有细微的变化,因此整体感觉较朴素。有 的灶头画是灶山上略赋颜,下面或侧边是黑白水墨;有的灶头画每格都随类敷,但彩较淡雅。这和浙江嘉兴等地的灶头画有着显著的区别,前者富丽堂皇,彩丰富,极尽表现力;而后者简洁朴素,清新雅致。
(三)立意明确,突出江海民俗之“土”味
从笔者走访来看,南通沙地灶头画几乎没有雷同,每户灶头画的立意各不相同,整灶内容由哪些图案组合,均由民间灶头画艺人征求灶户主人的信仰习惯和要求来确定。因此作为地方特艺术,大到每座灶均有主题,小到每幅图案均有内容,且一目了然,立意明确。沙地灶头画所绘内容和技法移植于中国文人画,或水墨或赋彩,其内容既融合了江南稻文化,又融入了南通沙地江风海韵,整座灶头充满着独有的民俗气氛,赋予了土灶浓郁的生活气息,表达农家美好愿望的乡土艺术灶头画看似稚拙,却体现了乡下人纯真的性格和农村纯朴的民风,突出了江海民俗独特的“土”味。
(四)工艺独特,手口相传
南通沙地灶头画看似简洁,但据启东年逾八旬的灶头画艺人徐步云介绍,全部灶花都是即兴之作,即不打草稿,不作修改,下笔为准,信手绘就。具体的绘制工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自制工具,依灶绘图南通沙地灶头画在绘制前,泥瓦匠会在砌好的砖灶上再粉一遍白石灰,接 着灶画艺人准备好工具材料,这里的工具有自制的长尺,一般是直的木条所制,磨平磨干净;还有大大小小的毛笔,其中有用竹签等自制的“蟹爪”,用于勾画动物须毛等;另外,还有各广告画颜料、墨汁等。早期灶头画是黑白的,所用之墨就地取材,是铁锅上的“镬锈”。工匠艺人们根据灶头的形状,用直尺和墨线将灶头分割成几个线框区域,然后在分割好的线框内绘制各种花边图案,再在中间部位用笔勾勒出作品本体,并细致描摹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
2 酒调颜料,湿壁画工艺沙地灶头画的一项特工艺便是湿壁画工艺。老艺人们在长期的绘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在尚未干燥的灶墙上用绘制,绘制过程中使用白酒调和颜料,白酒挥发迅速,能使颜料快速渗透进尚未干燥的灶墙中,再经过加热干燥,颜历久弥新,农家使用几十载而画不变。
3 绘制技法,手口相传绘制沙地灶头画的民间艺人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一般拜师后先学砌灶,再学画灶画,师带徒,徒成师,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绝。这些沙地灶头画艺人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总 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口诀,如:画山水,线条要均匀、深淡要一致;画树有三忌,“一样深浅不好看、一样粗细不好看、一直笼统不好看”;画花卉要掌握“凹塘笔墨深、面上描得淡,能见光照立体感强”。这些在长期生活和创作中总结出的经验通过手口相传,手艺得以传承。
三、沙地灶头画的民俗寓意
(一) 对宗教的信仰
南通沙地人信奉佛教,也崇尚道教,这在南通沙地一带的民俗活动中有所体现。如南通沙地农村百姓在操办丧事时,既请和尚念经,又请农村道士做道场,超度仙逝者。因此,在南通沙地灶头画的内容中,会同时出现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如启海灶头画中出现最多的是道教中的八仙,南通沙地民间尤其是启东流传着他们惩恶扬善、抑富济贫的故事,启东吕四的地名就由吕洞宾而来。后期灶头画减少后,南通沙地人还选用有_/、仙图案的瓷砖装饰砖灶。南通沙地灶头画中经常出现荷花,这也是佛文化的隐形体现。
(二) 祈福纳祥的农耕记忆
审视南通沙地灶头画的内容,皆是吉祥的题材,保留着本的民间农耕记忆。灶头画多数利用画面的寓意或谐音,来体现祈福纳祥的心态,期盼着灶头画中的吉祥图案能给主家带来幸福安康、儿孙满堂、富贵荣华。这些吉祥花鸟画不是单纯的图画,其在表层是有形的图像,通过谐音、象征或变形的手法构成,依附于沙地灶头画之上,在深层它则是一种生活方式,源于沙地先民的生命一体化的思维模式,以约定俗成的意象符号,唤起人们深层的集体意识,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象征艺术。比如常见的画有胖娃娃坐在莲花上抱着一条大鲤鱼,寓意连年有余。除了谐音之外,还有寓意,比 如新人结婚另起炉灶,必定会画上鸳鸯,寓意成双成对、百年好合。这些吉祥灶头画,通过艺术的形象寄托
第1期陈夏贤:南通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及民俗意蕴解析71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美好和谐关系的愿望,是向善求美的表现,因此吉祥寓意的沙地灶头画在南通沙地民间广为流传。
(三) 对灶神的敬畏与崇拜
南通沙地人将砖灶描绘得如此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对灶神的敬畏。沙地民间把简单刷上石灰浆就了事的白灶,鄙夷地称为“豆腐灶”,认为是对灶神的大不敬。尽管灶神在大寺小庙都没有它的席位,更没有单独建殿供奉灶神的,但灶神在民间诸神之中是很有众基础的,在民间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神。旧时,几乎每家人家的灶头上都有灶君殿、灶神像。现在沙地农家灶头上还贴有灶神像,只是变成了印刷品。在沙地灶头画中常见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文字,以祈求灶君上天后在玉帝面前美言一番,下界仍保一家平安。这种民俗,使灶君既是家宅的监督者,又是保护者。因为灶神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陪伴灶神的沙地灶头画的内容皆是象征吉祥如意的,昭示富贵、表述向往、蕴含祈求,也表达了沙地老百姓对灶神的敬畏与崇拜。
(四) 体现纯真的审美情趣
南通沙地灶头画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保持着中国文人绘画的清秀朴素的审美特征。在
灶头画的创作中,民间工匠艺人们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绘制过程中注入个人思想,将鸟兽鱼虫、四 时花卉以及江风海韵浓缩于灶台墨格之中,虽看似即兴之作,不打草稿,信手拈来,却也正体现了南通沙地灶头画的纯真与质朴。民间美术大多彩富丽堂皇,由对比强烈的颜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而沙地灶头画的彩却清新朴素,从人的视觉角度看,这样的民间艺术风格带给人们的是简约灵动之气,彩清新,形象生动,构图简洁。南通沙地灶头画的审美特征来自于老百姓对生活的创造,更多的是按照工匠艺人的主观意象去绘制画面,并大胆采用主观意象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一切。南通沙地灶头画依托的审美对象是沙地普通百姓,其审美意象也是符合这濒江临海一带人的审美观点。南通沙地灶头画以四时花卉、花鸟鱼虫为主要题材,表现出了沙地百姓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吉祥题材反映了南通沙地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南通沙地百姓纯真的审美情趣。
简洁质朴的南通沙地灶头画,具有浓郁的江海地方特,伴随着劳动者的一日三餐,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通沙地灶头画虽不登大雅之堂,但却饱含着传统绘画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灶画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沙地灶头画本身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宋方昊.绘画与生活:嘉兴灶头画的民俗学分析[J].民
俗研究,2016(4) :129-135.
[2] 周美玉.江南灶画的文化象征[J].设计,2016(9): 24-25.
[3]王强.薪尽火传—江苏启东地区灶具设计研究[J].装
饰,2008(9):115-117.
[4] 林天顺,林敏.灶头•灶神•灶画[J].浙江工艺美术,
2007(3):74-90.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 Implication of the Paintings on the Clay Stoves in Nantong Shadi Area
CHEN Xiaxian
(Dept,of Preschool Education,Nantong Normal College,Nantong 226001, China)
A bstract:T h e p a in tin g s on th e c la y sto v e s in S h a d i a r e a, w h ic h c o m b in e fo lk a r ts w it h lo cal p e o p le’s l i f e,c u s to m a n d b e li e f,a re u n iq u e fo lk c u ltu r e in Q id o n g a n d H a im e n c o u n tie s of N a n to n g in J i a n g s u p ro vin ce. W it h s tro n g local c h a ra c te ris t沈圣哲
ic s an d d e c o ra tiv e fu n c tio n, th e p a in tin g s a re b rie f in c o lo rin g an d e le g a n c e in s t y le w h ic h a re d iffe re n t fro m th e p a in tin g s of o th e r a r e a s in J ia n g s u an d Z h ejian g p ro v in ces. In S e p t e m b e r of 2015,th e p a in tin g s on th e c la y s to v e s in S h a d i a re a w a s lis te d in th e f o u rth J i a n g s u in ta n g ib le c u ltu r a l h e rita g e. T h e r e f o r e,th e r e s e a r c h on th e a r tis t ic c h a ra c te ris tic s of p a in tin g s on th e c la y s to v e s in S h a d i a re a is a n e c e s s it y to f u r th e r in te r p r e t th e p ro fo u n d c o a s ta l fo lk im p lic a tio n.
Key w ords:p a in tin g s on th e c la y s to v e s in S h a d i a r e a;a r tis t ic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fo lk im p lic a tio n
(责任编辑:韩自波实习编辑:杨雨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