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我的家庭树
小班教案我的家庭树一:
  导入
  1、 学生表演:一家三口
  2、 师:请猜一猜,这个懴演的是什么内容?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3、 教师出示课题:我来画棵家庭树。
  二、介绍家庭成员
  1、 教师出示家庭树并描述:
  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戚吗?学生将家庭成员的照片贴在树叶上或画一画家庭成员,然后小组交流。
  三、绘制“家庭树”
  1、 教师出示一张家谱,介绍家庭树的绘制方法。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在“家庭树”中填写自己的家庭成员。
  3、 小组讨论,交流。
  四、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
  1、 学生朗读关于称谓的童谣。你为什么抛弃我
  2、 学生分小组编写关于母系称谓的童谣。
  3、 根据童谣的形式,全班说一说自己其他亲戚的'称谓。
  五、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1、 师:你能根据“家庭树”上的照片,用一名话说一说父母的容貌和性格牲吗?学生自由发言。
  2、 对比照片,学生说一说自己容貌的哪些部分和父母相像。
  3、 学生用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诉大家,自己性格中的哪些部分像妈妈,哪 些部分像爸爸。
  4、 师:我们的容貌、性格都得到了父母的遗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那么,你最想对父母说句什么话呢?
  5、 师: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你知道其他亲人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吗?你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
小班教案我的家庭树二:
  活动名称:拖鞋(美术美劳)
  活动目标:
  1.观察操作材料,完成拖鞋的插接成型。
  2.使用提供的材料对拖鞋进行装饰,初步感受对称美。
  3.正确使用胶水粘合,并保持桌面的整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材料,发现连接插卡部分。
  难点:将马赛克对称有序地粘贴在拖鞋帮上。
  活动准备:
  材料包:拖鞋一双,马赛克。
  自备材料:各种拖鞋的图片或实物,已经制作好的成品一份。
  教具: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拖鞋图片或实物拖鞋,让幼儿感受人们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师:我们回家后都要换上拖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家的拖鞋是什么样的?好看吗?拖鞋的什么地方好看?人们为什么要把拖鞋做得这样漂亮呢?
  2.请幼儿感受拖鞋的对称美。
  教师:一双拖鞋有两只,这两只一样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什么东西是左右对称的?你觉得对称的东西好看吗?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的造型特点,探索插接拖鞋的方法。
  (1)教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制作拖鞋的材料,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拖鞋应该由几部分组成,怎样才能把拖鞋穿在脚上?
  (3)教师:拖鞋有鞋底、鞋帮两部分组成,但这个制作拖鞋的材料只有一块是什么回事?有谁能发现它的秘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教师请几位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在大家面前演示,教师及时点评,加深幼儿的印象。
  教师:大家发现了连接插卡部分,只要把鞋底外围的这根拉到前面和“小爱心”卡到一起就有
了鞋帮,鞋子就连接成形了。
  4.讨论粘贴马赛克的方法。
  教师:这个亮晶晶的小片片是马赛克,它有什么用?你觉得贴在哪合适,数数看有几个?都有什么颜?你觉得怎样贴好看,怎样贴才能贴的对称?
  请幼儿演示,教师可以出示卡在黑板上演示对称的排列方法,分两个层次:一是数量对称;二是数量、彩都对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幼儿粘贴马赛克时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若部分幼儿不能完成彩对称排列也不强求,只要数量对称即可。
  6.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自己穿上自制的小拖鞋,与同伴交流,分享劳作成果。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继续对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物品进行观察,如手套、袜子、鞋、衣服等。 领域渗透:科学活动,《一,哪些是对称的》,先从人认起,看看人体中哪些是对称的,人使用的物品中哪些是对称的,再到大自然中一哪些是对称的。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手套、袜子、鞋等模板,让幼儿进行对称性装饰。 活动分析:
 
小班教案我的家庭树三:
  探索课下来,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好累。从定主题到设计教案,再到试教修改。总、分部天天跑,好苦好累。但虽苦虽累,在奔波修改中,让我发现了取得成功的关键,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沉浸了一些上课的感受。
  一、努力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是个大资源库。所以在选择《家庭树》这一主题后,我就首手从孩子们的生活中经验中寻素材,挖掘知识生长的起点。“家庭”是孩子们接触教多的,但家庭成员这间的关系,
孩子们只是有直观感受,但并未系统的总结盟。所以,我在课堂中,让学生说经验,猜答案,从生活基础中引导,孩子们兴趣较浓。填“家庭树”更是孩子们根据自家实际情况进行的。课后亲子活动“让家庭树更茂盛”,是每个孩子与父母一起对家庭关系的一次小结,回归生活。孩子们由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中有话有说,有东西可想,有积极性!
  二、活动符合年龄特征。
  孩子主体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关键在于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好强,所以我设计了男女生对抗的形式。虽然没有“对抗赛”的明显模式出现,但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在鼓励他们对抗。孩子们喜欢的是玩,所以我把教学内容和“玩”结合在一起,听、猜、拍手游戏……整个过程孩子们没在压力,玩中学,学中乐。
  三、灵活调整预定思路。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自己以为完美的教案落实到课堂中时,状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被预定的教案束缚,要抛弃原定的教学思路。第二次试教由于孩子们讨论激烈,以致“对抗抢答”内容被挤掉,孩子们也觉得挺快乐。最后的亲子活动,本设计为孩子们
在课堂中独立填写,但尝试下来,孩子们觉得很难,时间也浪费不少。所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孩子们与父母合作完成。本设想孩子们带来的照片及“家庭树”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的,但课堂现场,机器不行。所以,零时决定由教师的讲述代替。虽然效果差些,但孩子们兴趣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