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1: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tā/tàmí/mǐqiāo/qiǎo;
B.fū/fújū/jūtì/chóu;
C.jué/juémò/móliǎo/liáo;
D.kuàng/guǎng piāo/biāo chóu/zhù.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独竖一帜”应写作“独树一帜”;
B.正确;
童年谱C.“蒸溜水”应写作“蒸馏水”;
D.“提练”应写作“提炼”.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
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考点】F2: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和《水浒传》名著情节的掌握程度.
示例:①传说张天师在此地封存了许多妖魔鬼怪,并在井盖上贴封存条,以防妖魔逃脱.洪太尉私自打开封存的井,结果放出众多妖魔到人间,这便有了水浒108个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②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八戒怂恿悟空去偷人参果,两个童子将师徒四人锁在屋里又恶语相加,激怒了悟空
推倒人参树.五庄观主不放行,捉住四人要他们医好树.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救活人参树,脱离了苦境.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考点】F2: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答案: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
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为什么能走红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追本溯源。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考点】75:续写补写改写句子.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句子前后语境来补写.
【解答】第一空,要注意前半部分阐述民谣走红的现象,“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这三句是阐述走红原因,可知前面填“为什么这些民谣能走红呢?”第二空,要注意所填句子与“归根结底”是并列的关系,所表达的意思属于同义反复,填“追本溯源”.
答案:为什么这些民谣能走红呢?追本溯源
【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
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7.(8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考点】C7:材料阅读.
【分析】本题围绕“二十四节气”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报道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给出《二十四节气》图;材料三,指出“二十四节气”从春秋时出现一直使用至今.
【解答】(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仔细的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再按一定
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画面内容简述出来.
从整个画面来看,古人将全年等分为“二十四份”,中间的每一份代表一个节气,画面的四角有四幅小画,上面分别有文字标注,并与节气图中的时间相对应.介绍时可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先介绍图的布局,再分别介绍四个小图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介绍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对说明的对象有个整体的了解,再组织语言进行介绍.
从材料一可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认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材料三可见,“二十四节气”现在仍在使用,其中每个节气蕴含的精神内涵还可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答案:
(1)“二十四节气”将全看分成四个部分,立春(2月4日)要播种,立夏(5月5日)百花开,立秋(8月7日)大丰收,立冬(11月7日)万物冬眠.
(2)“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农业生产、生活的准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能激起国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能增强国民的自豪感.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
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8.(16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