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像手中握的沙
———试比较德
瑞那夫人与蘩漪
李晓梅
(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德瑞那夫人和蘩漪是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渴望爱情,但追
求爱情的内心世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最终一个拥有了爱,一个失去了爱。她们的爱情经历带给读者的审美启示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她们的结局告诉我们,爱就象手中握的沙,你握的越紧,它流失的越快。
关键词:德瑞那夫人;繁漪;相似经历;不同结局中图分类号:I 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118(2006)022*******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李晓梅(6———),女,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
  德瑞那夫人是司汤达《红与黑》作品中的人
物,蘩漪是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这两个女性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却有着一些相似的经历和悲惨的结局。两位女性都出身贵族,外貌上都很端庄秀丽,德
瑞那夫人更多一些温柔善良,而蘩漪则多了些
乖戾、阴鸷和极端。她们在缺少关心,没有温暖的家庭中,寂寞地消磨着岁月时光。
德瑞那夫人在30岁时,爱上了她孩子的家庭教师,一个比她小10岁的、贫穷的、从小缺少母爱的于连
索黑尔,同时她家的女仆爱丽沙也爱上
了于连索黑尔,而于连只爱夫人,拒绝了女仆。蘩漪也在她30岁时爱上了一个比她小4、5岁的男青年,但他却是她丈夫“前妻”的儿子、自己儿子周冲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周萍,一位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青年。她家的女仆四凤也爱上了周萍,最终周萍选择了女仆四凤,而抛弃了继母蘩漪。德瑞那夫人最后得到了爱并为爱而死去,蘩漪最后失去了爱而发疯。
一、无爱的婚姻
当她们在还不懂得爱情的时候,就嫁了人,并在无爱的婚姻中生活着。
德瑞那夫人生活在19世纪初的法国,她有着高雅朴素的仪态,秀美端庄,丰满适度。生性天真、纯洁、善良。她从小在修道院里接受教育,宗教的熏陶使她性格温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16岁那年,在有钱的姑母主张下,嫁给了大她20岁的亦官亦商的德瑞那先生。德瑞那先生除了“只关心自己的公事”、关心金钱、地位、荣誉和对她那笔巨额遗产感兴趣以外,对其它什么都是冷淡的,完全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夫妻间的关系仅仅维持在“只要能在自己美丽的花园里安闲徜徉,就无所抱怨了”。于连到来之前,德
瑞那夫人象当
时许多妇女一样,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稳、但却缺少关心缺少生趣的家庭环境中。
蘩漪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她美丽、沉静、忧烦。在她17岁那年,被“骗”到周家,嫁给了大她20岁、有过两次婚史的周朴园。就这一点来说,蘩漪比德瑞那夫人更为不幸。周朴园不仅在家里保留着“前妻”侍萍的房间,摆放侍萍的相片,还经常在人前人后做怀念,这对蘩漪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折磨!
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
━85━Journa l of B aicheng Nor ma l College Vol .202,2006   
:
200-12-18
:194
庭,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绝对的权威,他用命令的口吻,让蘩漪喝药、看病,让蘩漪为孩子们做服从的榜样。周家对蘩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她控诉道:“十几年就象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她被借以“病”的名誉,囚禁在封闭的、郁闷的“楼上”,偶尔下楼,周朴园也会用冰冷的语调逼她上楼,蘩漪的一句“楼上太热”,“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诉说着她的悲哀、她的压抑,她对生命的哀叹,忍受着精神暴力的摧残。
二、婚外的恋情
如果她们都没有遇到令人心动的、能够点燃生命之火的青年,她们也许会默默地走完人生之路。
德瑞纳夫人初见于连,看到两颗大泪珠挂在他苍白而又美丽的脸上,而于连让夫人着迷的是他有着年轻姑娘的羞怯和一双大而黑的眼睛。当于连带着这些迷人的气息走进她的生活的时候,她从那一接触的瞬间起,就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快感,这种快感激活了她身上原有的自然天性,唤醒了德瑞纳夫人无意识的、压抑着的、而且是从未享受和感染过的青春情怀。
黄沙中的恋人
由于德瑞纳夫人天性善良、纯洁、富有同情心,所以,最初她对于连更多的是同情、怜悯,是母爱,她
同情于连的贫穷,曾暗地里悄悄塞给于连钱,让他添几件衬衫(但于连拒绝了);随着交往慢慢增加,她开始欣赏他的才华,敬佩他的坚强意志,他的天才使她惊骇,她觉得一天一天地她把他认识得更清楚了:这个青年神父,定是将来的伟人。同时她也感到,于连“慷慨、高尚、仁爱”,“他的心又细腻、又热情”。情爱意识便在交往中一天天增长起来。她“敬重他,崇拜他”。于连最初接近德瑞纳夫人是为了报复德瑞纳市长,但随着交往的频繁,他感受到她不仅“异常美丽”,还“很善良,又很温柔”,她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于连,从不把于连当下人看,于连认为“她有天使般的仁慈的灵魂”。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精神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是一种“心灵里的爱”。
蘩漪也是在30岁的时候,周萍从乡下回到周公馆,给蘩漪那与世隔绝的、窒闷的生活带了“新鲜”与“诱惑”,也激起了她心中爱情的浪花,唤醒了她内心深处沉睡的感情,特别是周萍对她十几年来的处境和命运的同情,使蘩漪把他视为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已。所以蘩漪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真情、性命、名誉都交到了周萍手上。自从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她的爱是郁积十几年被压抑后的渴求释放。周萍爱上蘩漪“是一时的糊涂”,周萍从小就缺失母爱,又生活在乡下,来到城里,面对只有30岁的年轻美丽少妇,作为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很可能一时糊涂,一时冲动,更何况还有着蘩漪的泪眼诉说。他们的爱更多的是性别吸引而缺少感情基础。
蘩漪的爱不同于德瑞那夫人的爱,在这场婚外恋中,蘩漪更多些主动,蘩漪在家庭处境中比德瑞那夫人要艰难得多,她没有自由,没有社交圈,环境的窒息,生活的孤单,使她变得乖戾、偏执,她在精神的
绝境中挣扎。她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她把别人的一点关怀和温暖当作赖以生存的阳光和空气。在她的生活圈子里,没有一个适合的倾诉对象,只有年轻的周家大少爷成了她“真爱”的对象。德瑞那夫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表面上看起来挺温和的家庭氛围中,夫妻也可以在花园里散散步,还有瓦列诺等人不断的追求。生活环境并没有把德瑞那夫人逼到“等死”的绝境。德
瑞那夫人对于连的好感是在不自觉中慢慢产生的,如果不是于连为了报复市长先生而采取的主动进攻,也许夫人对于连仅仅停留在精神的关爱中。
三、最后的结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她们的爱情面临“决别”时,她们的态度是截然不相同的,两人个性的区别在这里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一个因为爱而最终放弃爱,一个为了爱而始终斗争着。同样是爱得刻骨铭心,却有着两种不同的行为。
由于仆人爱丽沙的告密,于连不得不离开,德瑞那夫人一旦意识到她将影响到情人的前途时,她便想方设法,亲自扼杀了这段刻骨铭心感情,为了于连的前途,她还是放手了。所以,在于连向她告别作最后一吻时,他感到自己吻在一具僵尸上,夫人已是万念俱灰。
德瑞那夫人的爱情追求经受着宗教观、贞洁观的种种摧残。当于连将和德拉木尔侯爵的女儿结婚时,德
瑞那夫人在教会的威逼、利诱下写了一封告发信,堵死了于连飞黄腾达之路。而这封告发信,同样也让善良的德瑞那夫人备受精神折磨,是自己的信,断送了曾与自己真心相爱的年轻
95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20卷第2期 2006年
人的希望、前途,逼使所爱的人走上了绝路。最后,于连被判绞刑,德瑞那夫人在上帝与爱人的最后选择中,这位上层妇女,选择了下层、贫穷的于连,这就意味着她放弃了信仰、阶级、地位、名誉。他们在狱中度过了凄婉而幸福的最后时光。于连受刑后,德瑞那夫人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她为真诚的爱奉献了生命。可以说,德瑞那夫人品性中的全部善良、伟大和为爱而牺牲的精神到此一览无余。我们在原谅她“过错”的同时,也深深为她的行为感到震撼。
乔治桑曾说:“假使不幸戕害了我们,那,不要紧的。我们总是爱过,总是快乐过了,我们仍然感觉有勇气受苦。要来的就让它来吧,爱情是值得偿付代价的。”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他们一同化作了轻舞翩跹美丽的蝶儿,飞向了幸福的天堂。蘩漪把周萍看成她生命的全部,周萍背叛她而爱上四凤,使她绝望中
变得疯狂,“最残酷的爱”转变为“最不忍的恨”,她拽住周萍不放,她警告周萍“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就蘩漪这场缺乏理智的、近乎疯狂的爱情行为,与其说她对周萍是出于“真爱”,不如说是对自己被压抑的地位和牢狱似的环境的一种反抗。她要长期维持与周萍的那种母亲不像母亲,不像的畸形关系是不现
实的,要长期独占周萍,不让周萍与他人结婚,更是自私的。周萍冲动之后,冷静下来,回到伦理道德观念之下,他后悔曾经做过对不起父亲,对不起冲弟的事情,这是他的觉醒,如果他与蘩漪永远偷摸下去,而能够坦然地面对父亲和冲弟,那才是真正的不可救药、没有人性的青年。即使到了21世纪,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依然被人们唾弃。而蘩漪却在这死路一条的爱情之路上越走越远,没有后悔过。当周萍离他而去的时候,她软硬兼施,置周萍于死地,在雷雨中毁灭了他人也毁灭了自己,毁灭了一个年轻人的美好前程。
爱就像手中握的沙,你越攥得紧,它流的越快,最后所剩无几。
参考文献:
[1]曹禺1雷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司汤达.红与黑[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3]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
[5]曹书文.生理、性格与观念的冲突———蘩漪与周萍感情悲
剧新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6]余嘉.接受视域下中西文学中的婚姻观比较[J ].喀什师范
学院学报,2001,(2).
Ro man t i c L ove -the Sand i n O n e ’s Hand :A
Co m par ison Between M adam e de Rena l and Fan Y i
L I Xiao -m ei
(School of Hum anity and S ocial Science in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
Abstra ct:W ith different cha r acte rs,both Madame de Renal and Fan Yi are eage r to possess r om an
tic l ove .However,their inne r worlds and ways of pursuing love differ .A s a result,one is embraced by love,while the other is cast by love .Such expe riences inspire the r eade rs far and deep.This pa pe r tries to dra w this c onclusi on thr ough the diff e r ent endings of the t w o f ema le i m ages:love is the sand in one ’s hand and the tighter one clenche s one ’s hand,the faster the sand elap ses .
Key W or ds:Mada m e de Renal;Fan Yi;the sa m e experience;different endings
责任编辑常纪
06━Journa l of B aicheng Nor ma l College Vol .202,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