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叮叮当》教案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我以课标中“关注音乐、关注学生”为理念依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亲身实践表现学习。结合教材《钟声叮叮当》,这是小学合唱歌曲中第一首“标准”二声部合唱曲,正式开启合唱学习的一扇门,因此作为教材中一首承上启下的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本节课我以“钟声”为课的主线,设计了导入钟声——体验钟声——表现钟声——升华钟声四个环节。通过采用情境钟声“大钟”导入,听大钟声、模仿大钟、唱大钟的歌儿,结合柯尔文手势把第二声部“叮当”的演唱给渗透进去;第一声部以“小钟的歌”进行对比学习,采用视听结合体验、图谱、旋律模唱等方法激趣学习,通过结合大钟和小钟的歌唱生成初步二声部合唱教学,围绕着“钟声”,调动学生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热情,焕发音乐美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表现“钟声”,唤起学生的想象,提高对美的感受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柯尔文手势、对比、合作,能较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歌曲《钟声叮叮当》。
3、知识与技能:感知6/8拍,学习重音记号和反复记号,并用连贯圆润的声音自然地演唱和表现歌曲。
三、教材分析:
《铃声叮叮当》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全曲只有两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方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歌曲的合唱声部,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作为衬托,丰满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合唱基础薄弱,在此之前只接触过两首卡农歌曲《两只老虎》和《美丽的黄昏》。因此这首歌曲的学习是今后合唱学习的一块敲门砖,培养
学生合唱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中创设澳大利亚钟的情境、图谱辅助、合作互助等教学手段帮助提升二声部演唱能力。
四、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较准确地演唱两个声部。
难点:较和谐地唱好二声部歌曲。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小钟琴、卡片、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钟声:听钟声。 
1.出示问题,考验听力 
2.提问:用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大钟 
3.引导学生情景律动 
通过考验,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感知6/8拍韵律和第二声部旋律感知的铺垫。   
4.体验钟声唱大钟的歌奏。 
5.请学生感受钟琴 
6.初步用钟琴为歌曲伴奏和声音,感受歌曲大钟音乐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反复记号的演唱顺序和重音记号,逐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二)、钟琴的导入,为二声部。
感知小钟: 
1.大钟的歌声吸引来了小钟,教师范唱高声部 
2.初步感知高声部旋律的音响.  卡农手机铃声下载
初步感知高声部旋律,感受高声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看钟楼: 
1.师:随着大钟和小钟的歌声,播放澳大利亚钟楼和教堂相关图片 
2.提问:看到什么? 
3.揭示课题,介绍澳大利亚教堂、钟楼相关文化 
4.聆听歌曲、欣赏澳大利亚钟 
5.回答问题。聆听澳大利亚教堂文化讲解 
唱小钟的歌: 
1.引导生唱高声部,师弹琴 
2.唱高声部旋律,用”lu”模唱,处理声音。 
3.随琴唱高声部旋律 
4.随琴模唱高声部旋律 
5.随音乐画图形普 
通过学唱旋律培养学生识谱能力。通过学唱小钟的歌声,引导学生用连贯、圆润的声音状态歌唱。 通过图形谱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小钟的歌声是两个乐句构成,了解
体验钟声:     
1.画图形谱,聆听音乐旋律 
2.师:提问小钟的旋律可以分成几个乐句?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情绪学唱小钟的歌 
3.提问同学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作评价 
4.分组唱小钟的歌曲 
5.学生通过观察图谱来说音乐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句 
6.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 
7.对自己或他人作简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