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从细节描写中分析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作中典型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达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3.体会诗人诗歌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和画面感。
学习重点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从细节描写中分析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作中典型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1.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达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2.体会诗人诗歌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
活动一 整体把握
听配乐朗诵录音,了解诗歌内容,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活动二 探究形象
1.自读诗歌文本,结合诗歌中的细节,发挥想象,思考文中“大堰河”的形象是怎样的。小组合作,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大堰河”档案
原名:
年龄:
大堰河简笔肖像:
属相:
体型:
血型:
健康状况:
与“我”的关系:
生卒年月:
家庭成员及情况:
人生经历:
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
其他发现:
提示:
“大堰河”档案
原名:不详,“大堰河”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年龄:不详,中年左右,已经结婚,有五个孩子
大堰河简笔肖像:略
属相:示例: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兔、羊——温顺善良……
体型: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的生活状况而偏轻;手掌厚大,因长期干农活手掌上可能磨出了茧子;作为童养媳长期干农活身体略微佝偻
血型:O型——奉献型,万能献血者
健康状况:营养不良,肩椎劳损等
与“我”的关系:是我的保姆
生卒年月:不详,四十多岁去世
家庭成员及情况:丈夫:醉酒死去;大儿子:做了土匪;二儿子:死在炮火中;三儿子、四儿子、五儿子学徒、长工,“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人生经历:以给别人做保姆来养活自己的家,在家中操持繁重的家务而勤劳细心,毫无怨言,对待家人细心耐心,对“我”也有无尽的疼爱和呵护。在“我”离开她后,她还是继续“含着笑”洗衣洗菜做饭、熬粥……但最后却悲惨地死去,被草草掩埋
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慈爱博大、艰辛悲苦……
勤劳纯朴:例如诗歌的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用“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忙得不可开交而毫无怨言,每件事情都细致妥帖
宽厚善良:劳动时“含着笑”,对每一件农活尽心尽力
只求奉献: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慈爱博大:在劳作之余,不忘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梦想着能吃他的喜酒并在婚礼上能如亲生母亲一样分享喜悦
艰辛悲苦:终日劳,以自己的身躯养育他人的孩子;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她的健康,仅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其他发现:略
2.《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具有浓郁鲜明的抒情彩和强烈深沉的感情指向,阅读第7节、第8节和第10节,关注大堰河的“笑”“梦”“泪”,结合全文和补充材料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
补充材料: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的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回家后依然受到歧视爱情河,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
提示: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赞美和同情,也表达了对广大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旧世界不公正的强烈控诉和仇恨。
活动三   精研手法
1.细读本诗第三节,寻其中所用意象,并填写下列表格。
意象
修饰语
意境及效果
提示:
意象
修饰语
意境及效果
坟墓
被雪压,草盖
写出了大堰河卑微的身世、悲苦的一生及身后的凄凉,营造出一种静谧凄婉悲哀荒凉的意境特点,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悼念哀伤之情
故居
关闭
瓦菲
枯死
园地
被典押、一丈平方
石椅
长了青苔
2.作者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来抒发情思,表达主旨,请举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对比点
细节呈现
表达效果
提示:
对比点
细节呈现
表达效果
家庭状况对比
1)“大河”家:“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衬衣上的子”
2)地主家:“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的花纹”“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对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未做任何评论,但黑暗社会的不合理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在家中地位的对比
1“大堰河”家:“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2地主家:“我做了生我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清楚地显示出作者的亲疏与爱憎
大堰河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1梦想:“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2)现实:“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含泪的去了!”
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同情和悼念,增强了抒情气氛,深化了主题
大堰河生前和死后的对比
(1)生前:“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深爱着她的乳儿”。
(2)死后:“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生前辛苦操劳,满怀着对“我”的期望;死后凄苦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悼念和同情
总结:通过对比,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3.阅读第4节和第7节,思考下列问题:
(1)在第4节中,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并且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2)第4节和第7节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些排比句一方面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劳动的繁复;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排比细节,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穷的爱也渗透出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3)第4节用了第二人称,第7节用了第三人称,诗人为什么要变换叙事角度?
提示:用“你”是表达情感的需要,便于作者直抒对大堰河的感情;用“她”是客观的交代,便于作者宏观地表现“大堰河”的品格和对她的同情
4.艾青曾说:“一首诗里面,……没有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他善于用彩的渲染和构图、线条的安排来增加形象的鲜明性和诗歌的画面感,请出本诗中的颜并分析其代表意义。
提示:彩:白(雪)、乌黑、红漆雕花、金、大红大绿、黄(土)、紫
白(雪):冷调,象征着寒冷,由寒冷想到被侵略的中国的土地,想到民族命运。
乌黑:是脏和贫穷的象征,表现了“大堰河”生活的穷苦,以及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红漆雕花:暖调,象征富贵精致的生活
金:暖调,象征富贵,与“大堰河”的“乌黑”形成对比。
大红大绿:暖调,喜庆和吉利,突出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慈爱
黄(土):调,象征平凡和普通,是中国劳苦大众的象征,说明了“大堰”的社会地位低下。通过土地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深情的爱。
紫:暖调,象征高贵和忧伤,说明“大堰河”的灵魂是高贵的,而她的生贫困劳累、死后薄殓、家破人亡,却是苦难而忧伤的。而“黄土下紫的灵魂”反映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敬爱,更表现了对广大和“大堰河”一样拥有高尚灵魂的劳动人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