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一般结构和特点,掌握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2.能够分清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有机融合
【教学难点】庄重、凝炼、含蓄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学
(一)导入设计
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引出香港。进而提出香港回归事件
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视频”。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这一盛事也吸引了世界,各方的关注。来自新华社的四位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的报道了这难忘的时刻,而本文也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港回归意义重大,是国家主权的坚决维护。回归事件有各种表现形式,如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公元1997》,还有大热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播放《我和我的祖国》中回归的经典片段,即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刻。
(二)任务驱动
1.作者介绍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2.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解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运用了倒装句式,新颖别致,意味深长。从标题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上;而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的这段屈辱终被洗雪。标题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4.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语(第1段)
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
第二部分:主体(第2~10段)
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第三部分:结语(第11段)
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三)通读全文,梳理基础知识
1.明确字音
紫荆花(jīng) 掩映(yǎn)  世人瞩目(zhǔ)
2.解释词语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
陈迹:过去的事情或者事物。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照、衬托。
二、点津导学
一、初读文本,了解新闻
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写下这则视角独特的消息。这篇报道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作者既没有写官方的庄重宣告、军队的交接仪式,也没有写民众的庆祝集会等大众眼里的焦点,而是巧妙地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个点,以新颖的角度来吸引读者。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的一篇新闻作品。现在,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新闻知识。
新闻: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的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
二、再读文本,把握结构
活动一
快速阅读课文依次标注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然后完成以下任务:
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展示出来。
导语(第1段)
主体(第2~10段)
场景一(第2~4段)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一降旗)
场景二(第5~7段)天马舰东面举行告别仪式(二降旗)
场景三(第8~9段)中英双方交接仪式上易帜(三降旗)
场景四(第10段)“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结语(第11段)
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活动二】
分析主体,了解背景。
这篇消息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介绍了一些历史背景材料,这样写什么好处?
每一个现实场景后都引入一则背景材料,用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
机融合、自然衔接,使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杂乱无章,让人在丰富的背景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更明白香港回归的重大深刻的历史意义。
三、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这篇新闻在众多新闻稿中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被称为零度写作的典范。
这则消息是如何客观、含蓄、理性且克制地表达情感的?
品析句子
义勇军进行曲mp3例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主谓倒装,突出重点:突出“别了”,强调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彻底终结,隐含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之情。
运用借代,形象生动:以“不列颠尼亚”代指英国及其殖民统治,巧妙而形象地宣告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新颖独特。
巧用双关,意味深长:“不列颠尼亚”既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也指英国在香港的民统治,巧妙而形象地宣告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新颖独特。
例2:“4点30分,面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4点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从视觉、听觉角度去进行描写,更细致生动。”面凝重”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例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管治的象征,“巨幅紫荆花图案”是特区政府的象征;“日落”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徬晚,实质上象征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衰落了。这一句既含蓄地指出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又抒发了香港回归的自豪。
例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运用对比手法,委婉含蓄地抒发了香港回归的欣慰自豪之情。因为是和平交接,所以措辞不尖锐,不尖刻,含蓄委婉。
三、合作共学
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谋篇布局,尽显匠心
任务说明:谋,即谋划;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谋篇,就是在确定题材中心之后,对内容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谋篇布局包含文章的结构、叙事的顺序、叙事视角、伏笔铺垫、照应、详略、选材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体会一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意图,感受其用意。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相结合的结构,即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式,先说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后,“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口,再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重要场景。
思考2:主体部分共有10段,在这10个段落中,主要写了些什么事件?它们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
主要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思考3:这些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增强所记录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③体现了这一庄严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思考4:作者客观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香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有所记述。作者选取了哪几件?
①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5年建成,在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建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②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③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 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思考5: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三件呢?
港督府
港督府是英国在香港的最高统治机构,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暗含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军营
军队象征一个国家的主权。156年前,在这里丧失了主权,而且英国殖民者一直希望在港能保留驻军权。而现在米字旗在当年升起旗帜的地方降下,象征着主权终于回收。体现一种民族自豪感。
第一次升旗
清楚地记录第一次升旗事件,代表这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时时刻刻记录这这笔屈辱的历史,
盼望这香港的回归,永远不会忘记。
思考6:《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的角度有什么特点?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思考7: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任务活动二:品读内涵,披文入情
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把语句拿来细细揣摩、品味,才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也只有透过语言文字,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