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鲜花调》是安徽省天长市流传甚广的传统民歌小调,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首民歌小调能真实的
反映出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以及对家乡依恋的情感表达,是当地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鲜花调》以简单明了的旋律与歌词为特征,表达出对家乡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象的热爱及对家乡生活的真挚感受和怀念之情。因此,此曲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本文着重研究天长民歌《鲜花调》在钢琴作品《茉莉花幻想曲》中是如何将传统民歌小调与现代钢琴作曲技法相结合,在保留《鲜花调》原有音乐特的基础上,加入作曲者独特的创作理念,充分发挥了钢琴多声部的优势,创作出这首新颖的钢琴作品,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鲜花调;钢琴作品;传承;创新
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4)01-97-07
陈  磊1  周  雪2
引 言
《鲜花调》作为安徽省天长市的传统民歌,以其悦耳动听的旋律,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家储望华老师将其收集整理并重新诠释,创作出钢琴作品《茉莉花幻想曲》,不仅传承了以《鲜花调》为代表的
安徽天长市优秀民歌文化传统,同时也给这首著名的民歌注入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茉莉花幻想曲》通过创新的音乐形式,用钢琴的演奏技巧及音效处理方式,让这首民歌在音乐形态上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在创作中,作曲者在原有的旋律基础之上,加入了华丽的和弦、变奏和转调等作曲技法,使该作品在曲式结构、旋律音质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音响形态。这种新颖而别致的创作方式,使得听众在新艺术领域中收获更多的体验与欣喜的同时,还为天长民歌
收稿日期:2023-08-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项目“皖东非遗文化天长民歌《鲜花调》研究——从地方小调流变成世界名曲的
过程性研究” 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22AH052869)、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后疫情时代”          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
2022jyxm1102)的研究成果及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线上线下混          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1zdjyxm01)的系列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  磊(1985-)男,安徽省滁州市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及音乐教育学。          周  雪(1980-),女,安徽省宿
州市人。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民族音乐及音乐教育学。
茉莉花乐谱
安徽天长民歌《鲜花调》在钢琴作品《茉莉花幻想曲》
编创中的传承与创新
(1.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2.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小调《鲜花调》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更好的探索与尝试。
一、安徽天长民歌《鲜花调》的
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天长民歌《鲜花调》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天长民歌作为该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是历经千百年来在天长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承载着天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体验。《鲜花调》的肇始,起于唐代,形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地方特、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天长民歌《鲜花调》
的音乐特点。天长民歌《鲜花调》刻画出当时人
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百姓们的生活。其歌词直白、真实、感人,让人对乡土生活和人文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鲜花调》以天长方言演唱,歌声浅柔婉转,具有浓郁的乡村风韵和自然气息。它的旋律不仅朴素自然,而且极具情感表达力,令人为之动容。其节奏特点有着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透出一种诗情画意的韵味,增强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天长民歌《鲜花调》演变成世界名曲《茉莉花》的过程,也十分传奇。《鲜花调》在经历600多年无数
人的艺术加工和口头传唱,始终在抒情与叙述之间彷徨,在“鲜花”这一景象上踌躇不决。直至1957年,由天长籍军旅作曲家“何仿整理加工改编后的《茉莉花》,在词曲方面取得了杰出显著的成就,更被誉为举世闻名的艺术佳作。”[1](115)先后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典礼、2014年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以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等重要场合上演奏该曲。在中国及国际舞台上都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是最具中华文化元素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鲜花调》捕捉了“茉莉花”这一形象,歌曲的艺术形象鲜明集中、质朴明快,始终保持着旋律优美、悦耳动听以及雅俗共赏的本质。由《鲜花调》历经数年演变而成的《茉莉花》,其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是由引子、中板、快板、中板再现组成,调式为bB羽五声调式,节拍为4/4拍,曲调婉转动听,音柔美,全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共划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旋律舒缓、节奏平稳,第三、四乐句旋律起落明显、节拍紧凑。音乐特点主要有:音调起伏不大,旋律简单易唱,容易记忆;歌词坦然真实,传达出作曲者的真实情感;抒情的情感表述方式,突出了情感体验,配合时代背景,表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乡土生活,整首作品从而表达出赏花人借助茉莉花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在众多民歌中,《茉莉花》也是一首传唱大江南北,且最具有中国特的经典同宗民歌,更是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发展里一座重要的里程碑。”[2](81)
二、《鲜花调》的音乐元素在钢琴曲
《茉莉花幻想曲》中的应用
(一)《茉莉花幻想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储望华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1995年,他创作了钢琴作品《茉莉花幻想曲》,这首作品是以安徽天长民歌《鲜花调》的音乐元素为主,既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又融合了现代的音乐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有的音乐风格。在这首钢琴作品中,储望华不仅延续了《鲜花调》优美的旋律,还采用了现代钢琴的作曲技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在整首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西方现代作曲手法,又将二胡、笛子、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音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交织出了西方古典音乐同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的美妙景象,自然地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相融合起来。
根据作曲家的自述,在该曲的情感表现上,由开始、继续、前进、转折、高潮、下降、再现、回味的总体布局,对作品整体的构思、层次的展开、调性的布置、织体的选择、音区的运用等,都作出了周密的统筹规划和仔细思考“不论是在装饰音上的应用,还是在曲式布局上的设计与安排,亦或是跳音与踏板等技巧上的使用,均独具特。”[3](140)竭尽所能地展现出春满园之中,唯有茉莉花之优雅、清香、芬芳,更是衬托出东方之美独有的美丽。作曲家大量运用了二度、四度、五度音程和加六度和弦、半减七和弦、九和弦的创作技法,核心是为了加强饱满的和声彩。此外在前奏、插句、华彩段、尾声等方面与主旋律相交,使该曲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力求达到以景带情,情景交融,既有含蓄又有奔放的音响效果,最终成就了一首颇有难度的中国钢琴作品。
《茉莉花幻想曲》钢琴作品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不仅在作品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更是在内涵上进行了拓展。它通过现代音乐的创作处理方式,让传统音乐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植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推进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鲜花调》在钢琴曲中的传承与创新
天长民歌《鲜花调》的诸多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茉莉花幻想曲》中,通过转调、变奏等方式进行创新,使得音乐更具有现代感,同时又不失原有的经典特。此外,钢琴作品也加入了丰富的和声彩,以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性。通过钢琴作品的转化,《鲜花调》的表现形式也
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在《茉莉花幻想曲》钢琴作品中旋律音符的变化、音栓的位置、曲速和力度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解释,使得音乐转化为更加丰富多样的陈述和表现。
在《鲜花调》改编的《茉莉花幻想曲》钢琴作品中,曲目融合了传统钢琴演奏技法和中国传统乐器的演
奏技能,同时还吸收了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的创新成果,创造出一种新颖的演奏风格。钢琴演奏技巧的改编和创新,不仅使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而且,可以通过这些改编和创新作品与传统的中国民间音乐作品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音乐作品。
《茉莉花幻想曲》的旋律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了抒情的主题旋律和欢快的节奏等。储望华老
师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旋律的细腻表达与变化。他通过缓急抑扬的演奏方式,精确地展现了每段旋律的变化和过渡,不仅表达了曲子的情感和内涵,还充分体现了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茉莉花幻想曲》的主旋律左手伴奏采用了流畅的八分音符旋律,右手则编织出五连音作为伴奏(见谱例1,谱例内容: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第9-14小节。记谱制图:陈磊)。演奏时,左手要熟练的掌握音符节奏感和演奏力度,注意左右手的协调,使得乐曲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钢琴作品的美妙在于左手的主旋律,钢琴演奏需要熟练掌握每一个音符,并且顺畅地演奏,使得曲子更加动人。在演奏时要注意左右手的协调,确保各
个音符及和弦音响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发挥。
谱例1《茉莉花幻想曲》的演奏,还体现出了音乐在时间和氛围上的变化,在演奏时需要做到音乐表现的动态差异明显,但不能过于生硬。动态变化应该自然地呈现出音乐节奏和情感的变化,曲子的韵味和美感在于细节的处理。演奏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且更好地呈现出曲子的情感和氛围(见谱例2,谱例内容: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第50-54小节。记谱制图:陈磊),尤其要注意弱音(pp mp )、速度(rit )以及其他一些小的细节处(poco a poco )。作品的演奏力度控制对于整首曲子的效果有着重要的
作用,需要在演奏时对每一个音符和弦的力度进行掌握,不仅要注意力度的变化,更要注重力度的变化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体现曲子的情感、节奏和美感。
在钢琴曲中,对于曲式结构的改编和创新至关重要。传承中的结构需要在创新中保留其固有的音乐特性,并适应钢琴演奏的技巧与表现,可促使新的旋律与节奏的出现。在《鲜花调》改编成《茉莉花幻想曲》钢琴作品中,虽然采用了变奏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但是这一曲式结构并不能够完全改变其原有风格。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如表1所示:
《茉莉花幻想曲》采用了一种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整首作品由前奏、主题、副歌、再现、结尾等几个部分组成。前奏部分(1-8小结)主要建立了曲子的基调和情感氛围,为后续的主题部奠定基础;主题部分(9-23小节)则通过运用曲子主题,发挥了旋律的主题性和连贯性;副歌部分(24-58小节)则突出了曲子的欢快氛围与热情,过渡部则起到了衔接整首曲子的作用,让曲子更加流畅和自然;再现部分(59-84小节)则对前面的主题部进行了再现和加强,让旋律更加深入人心;最后的结尾部分(85-101小节)则呼应了整首曲子情感的冲击性,
体现了曲子的完整性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谱例2
表1
前奏主题部分副歌部再现部结尾
1-89-2324-5859-8485-101 E徵E徵E徵G徵  E 徵
储望华老师在创作《茉莉花幻想曲》中,还十分注重和声的丰富性,他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和弦上的变化和转化,增强了曲子的和谐性和情感深度。同时,这些和声变化也使整首作品的情感丰富而深刻,成为曲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曲家充分利用了和声与旋律的相互作用,让旋律与和声融为一体,通过和声的变化,使旋律细腻入微,充满变化。
例如:在主题部中,他通过不同的和弦处理,提高了主旋律的音乐性和和谐性(见谱例3,谱例内容: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第15-19小节。记谱制图:陈磊)。
在副歌部分,他则运用了倚音和弦来提高旋律和声的饱合度,将旋律主题以基础音符为主,加入了跳奏演奏和变化的和声,使得旋律充满了活力和欢快的感觉(见谱例4,谱例内容: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第39-45小节。记谱制图:陈磊)。
在再现部分,他则运用了强烈的属音和弦通过突出音符来提高节奏的变化(见谱例5,谱例内容: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第63-65小节。制图记谱:陈磊)。
整首作品中,通过对和声处理技巧的细节优化,让听众感受到了和声的深奥和丰富性。恰当地利用了和声处理技巧,凸显出旋律的表现力和创意性,并多次使用了五声调式中的琶音,以及平行四度五度的行进。在和声对位配置上,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及三度四度叠置和弦、三度高叠分解和弦和二度音程的使用,“使得西方调式体系与中国五声调式体系更好的融合,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多主张在作品中运用高度叠置的和弦,这对于中国民族风格较浓的旋律,更容易于适应,且更能弥补旋律中存在的和声力度不足的弱点。”[4](26)既表现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内敛、含蓄与柔美,又显示出西方和声的丰富彩。同时,作曲者不仅在和声技巧上下足了功夫,在和声的情感表达上也别具特。通过精细的和声工笔,他刻画出了旋律背后的浓浓情感,通过和弦层层变换,创造出了温暖动人的旋律主题,体现了对茉莉花的深深喜爱和心系。
储望华老师巧妙地运用了新颖的演奏技术手段、曲式结构、以及和声彩的丰富性等,在曲子中表达出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个人风格,也赋予了这首曲子新的艺术生命和价值。
谱例3
谱例4谱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