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父辈
近来屡被问及,儿子出生,你有何变化?
想了想,说,儿子到来,我的忧愁成倍增加。换句话说,我对这个世界的爱憎成倍增加。爱,是内心对生活的肯定,是本能,也是献媚:憎,是因为这个时代,这场不及格的现实,这个不完美的社会,这不称职的父辈,为新生命埋伏了太多的敌人,设置了无数险境和障碍。而婴儿却被蒙在鼓里。对他们来说,只是满心欢喜地跑来,并不区分哪个时空、谁之地盘……其嘴角的幸福和笑靥,来自十个月的胎儿梦,来自母亲的子宫和温柔乡,那儿没有国籍、制度、等级和伦理,没有门第、贫富、纠结与冲突,只有甘露、温泉、肌肤和儿歌,那是完美的大自然母腹,那是最柔软的乌托邦。
婴儿的特征,即“小”和“新”,这让他有了一抹神圣和无辜的气质,这足以让天下人心生爱怜并自惭形秽。他以微小的体重激起你巨大的水花,你会有一种甜蜜的沉重和责任感。自从把儿子抱回家,室内空气即变了,多了股栀子花的香味,这芬芳来自田野,来自阳光、牛羊、乳汁和无边无际的爱。
我想起了林徽因那首给新儿的诗《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四月天……”
在赤裸的婴儿身上,你看不到年份、时代和社会的蛛丝马迹,今天“哇哇”大哭的这个婴儿,和一千年前的那个婴儿是同一个,并无二致。而且,他们的模样彼此很像,到了会轻易抱错的地步,到了一个婴儿啼哭、所有母亲都颤抖的地步。你的儿子,只是那万千花簇中的一朵,离你最近的那朵。
博客上,有网友留言,说:“你头像的娃娃照片和我家娃娃特像!”我激动地回复:“婴儿都非常像,我觉得,婴儿是天下人共同的孩子……”是的,生命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都非常像,他故意让你分不清谁是谁家的,这很好,这样,孩子就能轻易缴获天下人的爱怜。自从儿子降生,我看每个婴儿的目光都是一样的,心里的柔软都是一样的。那天,我在网上见一生病的幼儿,心疼得要命,立即跑去捐款。见一患白血病的孩子,立即想告诉对方,我儿子捐献的脐带血入库了,去申请使用吧……这甚至影响了工作。在节目解说词中,我奋不顾身地护着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时代的孩子,都是天下人的孩子,都是这个生存共同体的财富。亏待孩子,就是亏待未来。”“每一个失踪的孩子,都印证着社会的失明。一个孩子在受难,就是文明在受难。”
看婴儿的眼睛——那汪从未滑过阴影的眸子,会增添你奋斗的冲动和正义感,你会陡然觉得自己像一棵树,高大而正直,身披霞光。
儿童节前,一家报纸约我写点话,给初来乍到的小人儿。其实,我对儿子没啥可说的,我想的是自己的同类,为人父母者。
在家庭单元内,在一对成人和亲子之间,爱,显得崇高而结实,每个人都爱怀里的孩子,孜孜以求他的前途和未来,皆甘愿舍己哺子,以自己的亏损来滋补孩子。但若换个角度,跳出血缘和家族,论及所有父母和所有孩子、一代人和下代人之间的全盘关系时,荒谬即来了,这父辈竟是最自私、冷漠、贪婪和不可理喻的。睁眼看看吧,他们决心把一个怎样的世界交付给后代呢?疯狂地采掘、吞噬、排泄、挥霍、毁坏、透支,江河、土壤、森林、矿产、能源、海洋乃至大气……除了亿万吨垃圾,他们可曾想给后代留下什么?几年前,一位环保总局官员就悲愤地指出:“半个世纪来,中国可居住土地由600万平方公里减至一半;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沦为劣5类水;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将只剩6种……”这仅仅是中国,世界呢?资源越有限,竞争越残酷,也许将来,连新鲜空气都要像牛奶一样装进袋子里了,谁有钱谁就多吸几口。难道我们今天对孩子的期许,对其学业和智力的督促,就是指望在未来的生存大战中,自家孩子能优先享受那袋空气吗?
在那篇祝辞中,我写道——
天下父母能给孩子的大爱是什么?最贵重的礼物是什么?
不是房产、门第、存折、股权、绿卡,是尚能据取的蓝天、净水、江河、森林、矿产之大自然库存、祖宗家底!个被健康的制度、法律、契约、美德所扶正的社会!是一个表达自由、规则合理、运行有序、有权益谈判机会的时代j否则,你能保证他接手的房子不被吗?你能保证他继承的钱袋不被税费、通胀、恶市、骗子和权势洗劫一空吗?你以为他躲得过贫困即能躲过毒大米、毒豆芽、毒牛奶、毒空气和“躲猫猫”吗?你能保证他不被户籍、入学、就业、迁徙、种种潜规则所拖累和羁绊甚至得抑郁症吗?你能保证他不会在某个拐角撞上孙伟铭、药家鑫、“李刚儿子”或直接成为他们吗?你能保证他未来的孩子不会成为“小悦悦”,不被拐卖吗?
是时候了,我们要换一种大视野和大逻辑,用“家园”替代“家庭”,用“家国”替代“家族”,让爱在天下父母和天下孩子之间重新铺开。
天下父母应以大爱的名义、决心、共识和紧迫感,为天下孩子执份共同理念,尽一项集体
义务,即:缔造一个公正、自由、安全有序的时代,一个温美、平和、良性循环的社会!凭此承诺,我们才配做父母,才是怀揣真爱的父母,才是光荣的一代父辈。
朋友给我短信:“今天你骂人了?不是说要心平气和吗?”她指的是我在微博上对一起校车事故的愤怒,一个9座车厢塞进了64人,20多个孩子,一瞬间就没了。
我不是反对主义者,只是理想主义者。我人生的全部目的只有一个:生活!在充分的肯定语态和赞美心境中生活,在美和爱中聚精会神、不**扰地生活。但当这个时代在很多方面不及格时,我想,我们必须奋斗,必须投身于改变。有些任务应在这代人身上完成,否则在未来人的眼里,我们将不是让.人尊敬的老人,我们将配不上岁月的爱戴。后人可重复我们的爱,但不应重复我们的恨,不应重复我们的愤怒和冒烟的心情。
只有担当的代父辈,才能分娩出下一梯队的美好人生,我们对子孙的祝福才诚实有效,才不会虚幻成谎。
天下父母们,请走出自家门户,来到高高的山顶之上,把祝福、许愿和承诺——抛向天下所有的孩子,而我们的亲生儿女就在其中。让我们夜以继日、不遗余力为漫山遍野的孩子抛洒爱的义务吧。
他们的回报将是提起父辈的名字时,那深情的爱戴、敬意和脸上的骄傲。
父与子
1
有一条街,父亲总不让儿子挨近,总要支个理由,悄悄绕开。
原来,这条街窝藏着全城的狗肉馆,一年到头,街边站满了栅笼,一只只憔悴的狗趴在里面,充当活物招牌。那条街上有股怪味,是恐惧的味道,是动物临终的味道,是血蒸发的味道,是告别身体的鲜毛皮在风里抽泣的味道……
这是个高尚的父亲。
他怕孩子吸入不良空气,他怕孩子的眼睛受伤,他怕幼小的心灵侵入毒素。他最怕的是,孩子在慢慢适应后变得坦然,在一次次惊愕和无能为力后变得麻木,最终,变成那路人中的一个。
我不知道,这对童话般的父子,在东躲西藏的世间能躲多久,在绕来绕去的路上能走多远。
但他们的存在,像金子般贵重。
他们改变了人的成分,重新编辑了我对人间的印象。
想起一个高山上的习俗:一个猎人,在和野兽搏斗后,要用泉水和树叶洗净脸再回家,以免眼里有未散尽的凶煞,附体在婴儿身上。孩子断奶前,猎人不能捕杀哺乳期的动物,不能带沾血腥的兽皮回家,否则,孩子长大会成歹人。
这是个美丽的迷信。
大凡迷信,都有这般特点:后果不成立,但禁忌中包含的精神主张,却是高贵的。
2
深夜,欲搭一段美好时光入眠时,常把丰子恺的书搁枕边。
读漫画《趁爸爸不在》、《瞻瞻的脚踏车》、《爸爸回来了》、《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总忍不住笑出声,头重脚轻的小人儿,如雀、如花、如蜜饯,芬芳的童音、玻璃球似的吵闹、向日葵般的手臂……被他们簇拥着,几忘了那个时代的愁苦与险恶。
“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儿女,是在人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儿女》)
“看见了社会里的虚伪骄矜,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我的漫画》)
穿越浊世、历尽劫波的丰子恺,是顽强地将童心贯穿一生的人,是那种让你对“热爱生活”永远投赞成票的人。其身上,那种对万物的爱,那种对生活的肯定和修复态度,那种对美的义务,那种对灵魂的许愿,皆如此稳定,不依赖任何条件。儿童,不仅是他的画材,还是他的宗教;不仅是他的现实,还是他的梦想;不仅是他的膝下,还是他的导师和知音;不仅是他精神上的糖,还是他的课本和心经。儿童的想象、儿童的游戏、儿童的爱憎、儿童的语言和逻辑、儿童的自由与自我,儿童的任性和喜怒哀乐……都让他深深迷醉,视若尤物,奉为偶像。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给我的孩子们》)
在丰子恺眼里,婴幼,才是真的人,童年,才是未被篡改的人生。
幸运的是,生活奖励了他一大“小燕子似的儿女”,让一个贫素之家变成了幸福伊甸,他也用画笔把自己的“孩子们”献给了全世界:阿宝、软软、瞻瞻、阿韦……连画里的成年人,也有儿童的味道。
我常想,一个时代的气质和日常生活,若染上一点“丰子恺味道”,该多好,该多好。
人生美学和美德,在儿童身上是存量最大的,只有思想成熟并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才是美的成年人。儿童和儿童愿望,不仅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保护目标,更是成人精神最珍贵的营养品。
一个国家,若能从孩子对家长的使唤中发现公民的权利,从父母对骨肉的垂怜中认证自己的义务,从他们的彼此互爱中到国与民的逻辑,从他们的亲热和信赖中反省自己的冷漠与隔膜……若将一个家庭放大无数倍,若天下之人是由一“丰子恺”和其“孩子们”连缀而成……那么,一个健美的时代即莅临了,“国家”即有了“家国”的基因和属性,该生存共同体的气质和细节即变了,制度、道德、风尚、信仰即变了。
变得简明、温美、清纯、风和日丽。
3
看一个民族的生活美学,看一个时代的精神雅量,有个重要线索:看它缔造和收纳了多少童话,看它的世俗文化和游戏规则是否激励、佑护童话人生,是否滋养童话事务,是否欣赏有儿童人格的成年人。
表面上,童话是大人备给小儿的礼物,而更深的真相是:童话乃成人对儿童的审美作业,反映了“大”对“小”的鉴赏力,本质上是“小”对“大”的馈赠。
一个社会,若成人的精神系统里没有童话成分,若大众生活提前告别了童话,甚至贬低和嘲笑童话,那这个时代势必极度实用、功利、枯燥,人也定是险恶、龌龊、粗戾的。
儿童稀少,人堆里即缺少氧气和光线。童话衰落,一个国家的黄昏即早早降临。
上世纪的童话
由于新闻职业,每天要浏览大量媒体和网络信息,有一点是我担忧的:美和干净的事物太少,专心生活和认真说话者太少,能让孩子消费的东西太少,“热爱生活”的依据太少……我
知道,这并非全部事实,而是兴趣和注意力所致,我们被自己的对立面了。对于美,不仅生产能力锐减,更可怕的,我们丧失了消费能力、消费愿望和消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