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文化
文苑大观
梅里古镇:
瞭唱文化赞歌「住侨“根”记忆
文/杨伟新
江南第一古镇■勾吴古都
梅村,古称梅里,历史悠久,人杰 地灵。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为成
全父意让位于三弟季历,携二弟仲雍 托辞采药,夜奔江南,拴马于枯树枝
桩。到了清早,见枯枝上梅花朵朵,喜 出望外,为此地取名“梅里”并定居。 泰伯在梅里受到先民拥戴,便顺应民
意,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史称 "勾吴”,定都梅里。万世江南开启,泰 伯被后人称为“江南始祖”。
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文化与太
湖流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灿
太湖美 吴文璟
烂的吴文化,后人尊泰伯为“吴文化 的鼻祖”。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梅村
史誉“勾吴古都” “至德名邦”,被誉
为“江南第一古镇”。20世纪80年代 中期,《解放日报》一位记者在无锡采
访中了解到梅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在发表的文章中首次采用“江南 第一古镇”的称号。其后,这一说法逐 渐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体现
无锡丰
富文化底蕴和特的形象窗口。后为 区别于乌镇、周庄、同里等“江南名
镇”,便将“江南第一古镇”更名为 “梅里古镇”。
江南十大源头荟萃地
千年梅里被认为是江南十大源头 的荟萃之地。泰伯精神一直伴随着吴 文化滋润着后人,繁华着江南水乡。
这里被视为江南立国的源头:江 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国”在 梅里建都。江南运河的源头:泰伯为满
足灌溉与泄洪的需要,率梅里民众开 凿伯渎河。考古论证,“伯渎河”是中
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2020年8 月24日,中央电视台CCTV4《远方的 家》栏目组走进梅村取景,拍摄无锡 大运河文化的风釆,用镜头记录这份
独属梅村的记忆。
这里被视为江南吴氏子孙繁衍的
源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百姓自 此以国为姓。三千多年来,“泰伯世
家”绵绵不断,宗支繁衍,遍布世界。
统计资料表明:国内吴氏后裔有三千
万,是中国的第十大姓,海外吴姓也达 五百万,约占华侨华人总数的15%,是
全球华侨华人十大姓之一。
这里被视为江南道德的源头:泰 伯在梅里以德教化土著,孔子尊泰伯
为“至德”,“至德名邦”古牌坊至今 仍在。江南教育的源头:泰伯“以石为
纸、以碳为笔、以歌为教”教化蛮民, 开启了江南教育的先河。梅村实验小
学和梅村中学创办于1913年,培养了
许多科技、军事、艺术人才。改革开放 后梅村创办了梅里中学、锡梅小学和
民办吴风学校,另有公办民办幼儿园 六个,是名副其实的教育重镇。
这里被视为江南农桑文化的源 头:梅里桑、麻、五谷种植历史悠久,从 泰伯来到江南就开始了。江南梅文化
的源头:泰伯定居梅里的原因之一是
60华人时刊
2021-3
文化CULTURE
此地纵生野梅一片灿烂,梅花便成为江南又一美好象征。
这里被视为中国水军和造船业的源头:泰伯第十九世孙吴王寿梦在这里广造战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水军。中国军事著作的源头:孙武在这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中国娘子军的源头:为验《孙子兵法》,孙武在这里“演兵斩王妃”,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娘子军。
吴地民俗文化传承地
梅里作为勾吴古国的旧都,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涉及生活、农耕、生育、婚嫁、丧葬以及节气节日等根脉清晰的民俗文化。其中的泰伯庙会,可谓而今梅里关于吴地民俗的盛大展现。
每年正月初九,梅里人都为纪念祖先吴泰伯而举办“泰伯庙会”。2014年,“泰伯庙会”上榜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泰伯庙会”作为无锡地区开春第一个、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庙会,凸显了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近两年“泰伯庙会”除了保留泰伯家祭、民间商贸等传统项目,民俗巡游也重新隆重登场。
正月初八一大早,泰伯庙内香火缭绕、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泰伯家祭准时在至德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至德宗亲代表相聚祖地祭祀先祖,为新年祈福,使传统庙会有了感怀至德精神的深刻内涵,历代名贤文人拜谒泰伯庙留下的诗文题赞皆是证明。泰伯家祭是江南地区开春后的首场祭祀典礼,也为泰伯庙会拉开了序幕。
古今吴地文化兼容地
近年来,梅村街道充分发掘梅里的历史禀赋和文化根基,在3.9平方
公里的核心区域内,精心规划''梅里
古镇”文旅项目。项目包含梅里古镇
文化区、江南田园生态核以及伯渎河
传统体验带。打造以“一区一核一带”
布局为重点的复合功能江南水乡韵味
城市会客厅,勾吴文化全景旅游体验
地。以梅里文化为灵魂,以泰伯庙为依
托,以吴文化为核心要素,以古都水乡
为表现形态,以二胡产业为重要载体,
在镇区核心区域内打造了备受关注的
"梅里古镇”,于2020年11月20日
正式开街,重启三千年古都繁华。
梅村二胡文化交流地
悠长的二胡撩动心弦,古城古韵、
诗里画里,烟雨梅里江南,演绎着天地
绝唱。二胡作为民族乐器及江南丝竹
的代表之一,素来为无锡人喜爱。两根
■庙会盛况
■梅里古镇
细细的金属弦、一杆长长的马尾弓,既
可以让“江河水”汹涌澎湃,倾诉苦难
岁月的凄凉,又可以让“茉莉花”经久
绽放,勾勒中华民族的形象;既可以展
现化蝶双双飞的“梁祝”,吟诵不朽爱
情的浪漫、苍凉,又可以映照"天下第
二泉”的月光,倾吐坎坷人生的徘徊、
流浪...
早在1965年,梅村就兴办了民族
乐器厂,开启了梅村制作二胡的历史。
2010年12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正式发文,授予梅村“江苏省二胡工艺
之乡”称号。同年9月,二胡制作工艺
上榜江苏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o2011年9月,梅村二胡文化园
建成,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
席、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梅村二胡文
化园题字。同年10月,无锡梅村被中
国音协冠以“中国二胡之乡”美誉。
2021-3Chinese times
61
CULTURE  文化
■二胡文化园
■二胡演奏
2012年4月,国务院原副总 理曾培炎在视察梅村二胡文 化园时,欣然为梅村题字“中
国二胡之乡"。2020年12 月,梅村二胡产业园盛大开
业,为梅里古镇再添新景,不 仅是对梅村半个世纪以来二 胡产业发展的肯定,更是开
启向外展示、传播梅村二胡 制造业魅力的大门。
2019年2月,"亲情中
华”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
地落户梅村二胡文化园。挂 牌以来梅村街道突出文化引
领,努力创建基地示范,大力
推动吴地文化走向世界,让 侨胞感受“根”的记忆。
以历史底蕴聚侨心.以
泰伯庙、至德宗祠为吴地文化展示平 台,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力
度,广聚海内外吴氏宗亲,更体现了泰 伯祖地的凝聚作用。上世纪80年代泰 伯庙整修时,恢复了泰伯塑像以及吴
国历代帝王、名人塑像共31尊,1985 年对外开放。2006年,泰伯庙入选第 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德宗 祠于2017年10月落成,包括华夏生
肖博物馆、至德世系姓氏文化园。志德 宗祠藏品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全世
界16个国家,大多数作品为国家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内顶尖艺术 精品。讲解过程中,着力宣扬广大侨胞
文化传播中体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 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以文化特引侨力•,围绕地方文化 特,使文化振兴“活”起来。将二胡文
化园、二胡产业园作为展示、推广无锡
二胡文化的综合载体,举办“中国二胡
I
之乡”新年民族音乐会、承办江苏省青 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二胡大赛,结
合传统开展“梅村二胡”亮相“泰伯庙 会”、参加全国名师专业二胡制作品鉴 会、奏响国家大剧院,亮相北京、上海国
际乐器展等活动和形式,做大做强文化 交流基地品牌。梅村二胡文化园集二胡 历史文化展示、二胡生产工艺展示、二 胡制作企业展示、二胡精品展示,二胡
大师工作室、二胡演奏厅、二胡培训与 活动基地等功能于一体,在推动华侨文 化交流传播中作用显著;接待了香港大
学生寻访团参观,无锡市侨联、常熟市
侨联、泉州市侨联等调研活动,加强了
城市之间的文化与工作交流。2018年7 月,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
二胡大赛颁奖音乐会在梅村二胡园隆 重举行;2020年12月25日,“2021无
锡梅村'中国二胡之乡'新年民族音乐 会”在梅村二胡文化园隆重上演。梅村
二胡产业园是集二胡制作参
观、二胡技艺体验、二胡文创
展销、文旅接待、艺术教育基 地、直播厅等一系列实用性功 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2020
年8月,中央电视台CCTV4 《远方的家》栏目组对“梅里
古镇”“中国二胡之乡”梅村
的人文底蕴、技艺传承和文化 氛围进行了专题拍摄,梅村二
胡已成为梅村全域旅游的新 名片,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前来
投资创业。
以文化交流促侨行.以 “侨”架“桥”,促进对外文
化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打 造梅村对外交流合作的“文
化名片”。无锡梅村梅璟乐团,是梅村
二胡文化园的一支专业民乐演奏组
合。2018年,乐团受邀赴美参加圣安 东尼奥市建市300周年庆典,在两天 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乐团为当地市民 以及华侨华人充分展示传播了二胡文
化、民乐文化及中国二胡之乡的魅力。
2020年疫情期间,乐团为美国圣安东
尼奥市市民录制了视频《Stay  strong
and  take  care,圣安东尼奥,加油》,
表达了对圣市民众以及华侨华人的牵 挂和美好祝愿。
秉持“文化相通,血脉相连”宗 旨,梅村街道将依托梅里古镇特华
侨文化交流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化交流活动,组织各地侨界众和海
外侨胞走进基地、聆听故事,感受二胡 文化与爱国情怀,为促进中外民间友 好牵线搭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向世界。ES
(责编冯春富)
62华人时刊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