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整合  主动探索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何洁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记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北京实验版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2》),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深入分析,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布鲁纳有一句名言:“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在这里,合适的方式是关键。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信息技术。
1.做“挖井人”,认真解读教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教时的相遇问题,在此基础上,教材呈现了另一类的相遇问题,学生解答不出来时,需要借助坐标纸画图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初读教材,设计了老师展示、讲解坐标纸。经过反复思考,再次设计时,我选择增加了“一对一教学模式”,把材料发到每位学生的电脑桌面上,让学生独立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教材中的练习题6,题目条件是从7时到16时的每个整点都可以发车一次,我发现教材中提供的坐标纸并不完善。如果根据书上的坐标纸画图,那么从B地出发的客车学生往往只会画到从12时出发,16时到达A地,而少了从13时、14时、15时、16时发车的4次,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解题。
鉴于此,在设计中我将坐标纸完善到从7时到20时,既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素材,又为这题的拓展做好了铺垫。
因为是“一对一教学模式”,所以当学生意识到书上的坐标纸不完善时,我马上发了一张新的作业纸到每位学生的电脑上,学生迅速地开始答题,加快了解题的速度。
2.做“分析师”,深入了解学生学情。
在设计新授时,一开始感觉学生看到例2这个问题会无法解决,马上让学生自学。后来,通过讨论、交流,尝试开放,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思考。
    不拘泥于教案的死板设计,以学生为本,这是一种学法的开放。这种开放,不但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和大胆的估算,不断接近正确答案。在这里,轻声播放有助于注意力专注的音乐,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迸发思维的火花。
二、妙用整合,两者水融。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学习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特地利用了JAVA互动软件和“一对一数学教学模式”,尝试在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支持下,让我们的小数课堂更丰厚精彩、灵动迷人。
(1)网络手段丰富多彩,给学生一根探索的魔杖。
    现如今的网络手段丰富多彩,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实属巧合 关淑怡  1PPT作业纸。教材设计的是学生在作业纸上用铅笔画图,而我通过实际操作、研究,发现利用PowerPoint中的画图功能,操作起来更简明方便,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都运用了PPT作业纸让学生解答。这样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2)极域平台。因为是人手一机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在电脑上操作,让学生根据画出的连线交点出答案。教师就能通过极域教学软件,通过教师机进行监测,随机调出几个学生的PowerPoint作业,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便于检查学习效果。
  3JAVA互动程序。在此我选择了“应用模拟理解距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互动程序,
学生可以控制小朋友的起始位置、速度、方向,观察运动轨迹。计算机的模拟,应用学生熟悉的背景,给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也让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
  4Internet网络资源。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老师将回家作业的题目发布在学校网站上,学生以跟帖的形式解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老师及时地得到反馈,提高批改作业的效率。
(二)、课堂教学随生而动,给学生一根探索的魔杖。
1)解决难点,发展思维,课堂因“媒”而精彩
练习题5(某县举行公路长跑赛。领先的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320米,最后的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280米。起跑后多少分钟两个运动员相遇?)的运动情况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
是个难点,因此引入学生操作软件JAVA互动程序,学生自己体验操作,形象、直观地认识行程过程。
我是这样解决难点的:首先,学生独立练习,预设可能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第一种:用坐标纸画图。第二种:3000÷(280+320)。第三种:6000÷(280+320)等等。紧扣学生的答案,进行评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一题不需利用坐标纸来画图解答,只需画线段图到两人的路程和。紧接着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引入学生操作软件,利用计算机上的 “应用模拟理解距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JAVA互动程序来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练习题5。让学生操作、探索出:两人速度不同时,同向比赛,速度快的领先;速度快的先到返回点;折返后相遇,体会两人合走的路程是双程,不是单程。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有些学生可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还选择用坐标纸画图的方法。正好可以借此让学生体会到这题和例题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认识这一题不需利用坐标纸来画图解答,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明确用坐标纸画图解题的特点。同时适时地引入学生操作JAVA互动程序,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总结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化解本题的难点,加深体验。
2)突破重点,头脑风暴,课堂因 “媒”而灵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坐标纸对解决这类相遇问题的妙用。我结合书上呈现的配套练习,来突破重点。对练习6的设计,分两步走。第一步:学生先独立解答出答案。
第二步: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提问:根据坐标图你还可以知道什么?其余学生再利用坐标图纸解答。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选择出示交流分享。
我将此题进行分层设计,从基本练习到拓展练习,层层递进,不断开放、拓展。特别是能利
PPT操作的准确性、便捷性,能快速、完整地把一天中从两地发出的车子中,一共相遇的次数全都罗列出来,让学生从中得出规律。学生深刻感受到坐标纸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是非常棒的一种方法,他们的思维得到冲击,得到更多的数学信息和趣味来,更体现出了利用坐标纸画图解答行程问题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活用多媒体的课堂,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场所,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感谢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提供思维的魔杖,让孩子们像小哈利波特一样,快乐的遨游在多媒体织就的神奇世界中,兴奋地破译数学密码。让探索的魔杖,不断幻化成知识的钥匙,打开一扇扇聪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