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所致的腹泻普遍流行,几乎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均发生过RV感染,在我国RV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占30%~40%[1]。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适应外环境能力差,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2]。RV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院内获得性RV感染占RV感染总数的14.3%~50.8%[3],特别是新生儿的轮状病毒肠炎大部分是由于院内感染所致,且可在婴儿室中呈现暴发流行难以控制。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共有40例患儿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其中25例为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占所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62.5%。为了探讨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本文主要对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25例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19例,女6例;出生孕周37~42+4周,平均39.2周;入院日龄1h至26d,平均11.2d;出生体质量2800~4200g,平均3400g;出生方式:剖宫产15例,阴道分娩10例。入院前喂养方式:母乳喂养10例,人工喂养15例;原发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新生儿脑损伤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1例。
1.2入组标准本组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通过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轮状病毒性肠炎确诊标准按儿科学第7版[4]诊断,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需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以其他诊断入院的新生儿,入院48h之后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或稀糊状便),或大便次数增多(大于每天3次),粪便常规无吞噬细胞、白细胞(WBC)<10/高倍镜视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1.3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个查阅病历,调查内容包括:产科情况、日龄、性别、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逐个登记进行统计分析。
1.4实验室方法RV检测的实验原理:以双抗体夹心为基本,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患儿粪便中RV。试剂为深圳市惠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RV检测试条。粪便RV抗原检查方法:从大便标本中收取约50mg的检测标本,将其稀释、混匀,滴约120~ 150μL到试剂测试卡中的样本位,10~20min内报告结果。阳性:在反应窗内出现两条线(T、C);阴性:在反应窗内只出现一条紫红线。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临床分析
陈莹,丁素芳(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方法统计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对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2.6%,消化道感染占总感染的18.8%,消化道感染以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主。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在住院1周左右排黄稀糊状粪便,每天4~6次不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轻到中度脱水。所有患儿均无呕吐及惊厥发生,且通过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加静脉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均在发病后3~5d大便转正常。结论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发病为主,是新生儿院内消化道感染的主要类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关键词】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婴儿,新生;交叉感染;干预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1-3211-02中图法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
Clinical analysis on25cases of neonatal hospital-acquired rotavirus enteritis Chen Ying,Ding Sufa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Hua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Huai′an,Jiangsu223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related risk factor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hos-pital-acquired rotavirus enteritis.Method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neonatal department of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0to December2011wa
s calculated by statistics.The clinical data in25cases of hospital-acquired ro-tavirus enteritis were conducted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treatment and prognosis.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mong hospitalized neonates during this period was2.6%.In the infection positions,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dominated,accounting for53.3%,followed by digestive tract infection(18.8%),mainly rotavirus enteritis.25 cases all had yellow thin paste stool,4-6times per day,in one week after hospitalization,accompanied by varying degrees of fever and mild to moderate dehydration.No vomiting and convulsions occurred.All25cases were back to normal stool within3-5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or oral plus intravenous rehydration.Conclusion Neonatal rotavirus enteritis occurs mostly in autumn and winter,and is the main type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its incidence rate.
婴儿陈倩倩
【Key words】Enteritis;Rotavirus infections;Infant,newborn;Cross infection;Intervention studies
2结果
2.1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情况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占同期住院患儿的0.49%(25/5081),
占同期本科院内感染的18.8%(25/133),占所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62.5%(25/40)。患儿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时间为入院后4~10d,平均8.1d;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及次数的改变、发热、脱水等,见表1。
2.2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儿大便RV抗原均阳性;发病当天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均正常范围;血气分析检查提示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检查均无明显电解质紊乱;25例患儿中有8例大便乳糖试验为不耐受。
2.3发生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因素25例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因原发疾病而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25例(100%,25/25),所有发病患儿均为足月出生(100%,25/25),发病季节主要为秋冬季(1~3月份以及10~12月份,68%,17/25),以男性患儿多见(76%,19/25)。入院前人工喂养及剖宫产出生患儿更易发病(均为60%,15/25),原发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6%,9/25),其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6/25)。发生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仅有3例曾行腰椎穿刺术,1例曾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所有发病患儿均无外周插入中央导管(PICC)、气管插管等操作术。
2.4及转归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置于电箱中,按照原发疾病给予相应,发生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均将患儿转入隔离病房给予接触隔离,专人护理,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用流动水洗手,给
患儿配备专用听诊器,患儿的奶具、尿布、被服等用物单独处理并给予彻底消毒,同时给予蒙脱石散必奇口服保护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口服调节肠道菌。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及口渴程度,给予口服补液盐(稀释成1/3张)以及静脉补液纠正脱水,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苏打纠正酸中毒,对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患儿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同时加强臀部护理等综合。痊愈22例,其中2例好转后签字出院,1例无好转、家长要求转上一级医院。
3讨论
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广谱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及各种有创诊疗手段的广泛开展,新生儿院内感染呈上升趋势。因新生儿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肠壁薄、通透性高而易造成消化道感染[5-6]。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RV感染病例的资料表明,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大部分是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25∶15),与其他资料报道一致[7]。本组患儿入院后均先后或同时给予1~2种广谱抗生素应用,易致正常菌失调,使得机会感染或病毒感染有机可乘。
一般认为新生儿的RV感染大多数属于隐性感染,临床表现并不明显[8]。而本次调查发现,无论是社区获得性还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新生儿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大便性状主要表现为稀水便或蛋花汤样便,本组患儿大便性状主要为稀糊状便或大便颜发白,尤其是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故对于住院患儿一旦出现大便颜发白或大便次数增加应警惕RV感染的发生,及时诊断并尽早隔离,以防止RV院内感染发生后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
通过调查发现,RV感染在新生儿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多见,即新生儿RV感染亦有季节性分布,与婴幼儿RV感染的季节性分布类似。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秋冬季气候条件使小儿对RV易感性增加有关。此外,也可能与地区毒株特性、人免疫状况等条件各地不同有关。这种季节性规律是很有意义的,它提示新生儿RV感染的传染源很可能大部分来自生后环境、母婴垂直传播等非主要途径。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季节,由于RV颗粒在自然界排出增多,成人及小儿携带毒者亦增多,新生儿暴露于RV的机会随之增加,尤其在医院这样一个患者高度集中的环境[9],如果没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则感染率大为提高,且易暴发流行。新生儿很容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或被污染的奶具、床具及医疗用具而感染RV。故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手的清洁卫生并用消毒液泡手,对奶具、用具做到彻底消毒,在流行季节尤其要注意并要隔离患儿,这是减少交叉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指出,早产是发生RV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感染RV 后早产儿更易发生黏液血便以及肠扩张,但本次调查发现所有发生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均为足月儿,无一例早产儿,这可能与本院新生儿病房的布局有关。本院新生儿科分有早产儿室、足月儿室以及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各室之间均有透明的玻璃门窗相隔,且各室的护理人员也是相对固定的。
国内外很多报道都指出母乳喂养对于RV感染的保护性作用,使得母乳喂养儿RV感染的阳性率比人工喂养儿低,同时有报道指出,母乳喂养可以减轻RV感染后腹泻的严重程度,本组患儿中人工喂养儿发生率亦相对较高,故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有资料显示,剖腹产新生儿的脐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自然分
娩的新生儿要低,故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更容易患病,本组患儿中剖宫产出生的患儿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此有关。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殊性和无行为性,且新生儿科为无陪伴病房,接触患儿的均是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住院期间、护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对暖箱、奶瓶、奶嘴、配奶间、衣服、床单等消毒不彻底,接触患儿前手消毒不严格均会增加RV感染概率。另外,新生儿住院时间较长,更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新生儿科病
表1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临床表现
项目
呕吐
腹泻持续次数(d)
<2
2~4
>4
24h最大腹泻次数(次)3
4~5
>5
发热(℃)
<37.6
37.6~38.5
>38.5
脱水
轻度
中度
惊厥发生例数(n)
2
16
7
18
7
4
14
7
3
14
8
发生率(%)
8
64
28
72
28
16
56
28
12
56
32
(下转第3214页)
房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仅通过药物,更应加强消毒隔离、合理喂养及护理等综合手段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病程相对较短,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隔离、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以及加强病房的通风,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素华,王宏,刘娜,等.2006—2007年我国5岁以下住院儿童轮状
病毒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9,23(3):168-170.
[2]徐珍,唐素琴,曹先伟,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结果分
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24-3326.[3]张丽杰,方安.中国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研
究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6-191.
[4]沈晓明.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52.
[5]徐润琳,徐巍,徐篪.新生儿腹泻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31.
[6]韩彤妍,朴梅花,童笑梅,等.新生儿肠道病毒医院感染28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212-214.
[7]卢宏柱,刘丹,王琳.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
炎住院患儿5年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93-1195.
[8]方鹤松.小儿腹泻病[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849.
[9]刘明强.孕产妇及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调查[J].中国煤炭工
业医学杂志,2008,11(11):1732.
(收稿日期:2012-08-09)
表1乳房包块患者147例分类(n)年龄(岁)
>60
>50~60 >40~50 >30~40≤30总计
3
3
10
18
34
增生性
2
3
1
6
囊肿
1
4
11
15
12
43
纤维瘤
2
1
3
脂肪瘤
4
2
1
7
腺瘤
9
13
21
10
1
54
恶性肿瘤
10
20
43
41
33
147
总计
3讨论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乳腺癌发病有以下特点:(1)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均呈现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尤为迅速;(2)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并有年轻化的趋势;(3)与卵巢功能有关的诸多因素对乳腺癌的发病有重要意义;(4)高脂肪、高热量、烟熏腊味食物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危险性等[3]。
本研究中54例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11例,占20.37%,表明乳腺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全球乳腺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一致[4]。54例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34例(62.96%),可能与现代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致使乳腺癌患病率增加的一个表现,故应加强对该年龄段妇女乳腺癌筛查健康知识宣传及筛查力度,对其进行重点性乳腺癌预防。
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和结合专业知识,在ɑ=0.2的水平上,有5个变量进入模型,即居住地、食腊味食物、初潮年龄、农药暴露和肥胖,其中位居前3位的是居住地、食腊味食物和农药暴露。
从居住地考虑病例组中多为曲靖市管辖的宣威和富源两地,该地人有喜食烟熏、腊味食物的饮食习惯;
病例组患者多为农业工作者,长时间接触农药,提示长期接触农药对机体造成的慢性损害不容无视[5-6];其次病例组月经初潮年龄早、肥胖均为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7]。针对以上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对该地区广泛的健康知识宣传,对提高对妇女乳腺癌的认识,确定高危人,才能及时发现乳腺疾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8-10],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2]Hall IJ Moorman PG,Millikan RC,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among African-American women and White women[J].
Am J Epidemiol,2005,161(1):40-51.
[3]刘丽,戚晓东,丁辉.城市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
幼保健,2007(18):2580-2581.
[4]Brinton LA,Shenman ME,Carreon JD,et al.Recent trends in breast can-
cer among younger women in the Unite states[J].J Natl Cancer Inst,2008,100(34):643-1648.
[5]张强,周长东.76例中老年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分析[J].现代医
药卫生,2010,26(9):1284-1285.
[6]李君,刘桦,荣素英,等.唐山市女性乳腺癌环境危险阴虚病例对照
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13-314.
[7]Zhiping H,Susan E,Hankinson SD.体重及体重增长对乳腺癌发病的
双重影响[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9(18):58-62.
[8]吴家刚,方亚.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5,
18(1):16-18.
[9]岳瑶,李惠平.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1,9(5):
520-523.
[10]宝鲁日,师永红.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
6(3):151-152.
(收稿日期:2012-07-23)
表2恶性包块54例病理分型(n)年龄(岁)
>60
>50~60 >40~50≤40总计
7
6
7
4
24
病变位置
左侧右侧双侧
2
1
3
2
8
非浸润
性癌
2
7
13
7
29
1
1
浸润性
导管癌
6
7
13
7
33
浸润性
小叶癌
1
5
5
2
13表3乳腺癌致癌因素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
居住地
食腊味食物
月经初潮年龄
农药暴露大于10年肥胖
2.213
2.914
0.567
2.347
1.615
比值比(OR)
1.154~4.234
1.303~6.518
0.393~0.819
1.487~3.708
1.053~
2.477
OR值的95%可信区间
0.0091
0.0092
0.0430
0.0003
0.0281
P
(上接第3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