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默》
玛玮的诗——试论以禄琴、巴莫曲布嫫、鲁娟为代表的当代彝族女性诗歌
作者:华紫瑾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11期泰国白龙王说蓝洁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解读禄琴、巴莫曲布嫫、鲁娟三位代表性作家的诗歌创作,从当代彝族女性诗歌民族审美下的女性书写这一总体特征出发,剖析阐述其内部女性意识表现渐趋强化的发展趋势。此外,提炼归纳相较于主流女性主义文学,当代彝族女性诗歌所表现的独特艺术气质。从以上几个维度对当代彝族女性诗歌进行初步阐释,深刻体悟这一被忽视的文学创作领域所提供的独特审美内涵与文化价值。
        【關键词】当代彝族女性诗歌;禄琴;巴莫曲布嫫;鲁娟
        【中图分类号】J207.25 【文献标识码】A
        一、总体特征:民族审美下的女性书写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纵观三位代表人物之创作,女性主体与民族审美两大特征相互依存,交织缠绕在彝族当代女性诗歌的诗行中。
过站不停
袁姗姗 于正        (一)民族审美
        无论是禄琴、巴莫曲布嫫还是鲁娟,彝族女性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带有其本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这种“自觉”是诗人们在彝族文化的长久熏陶下自然形成的民族情感、民族记忆,投入诗歌创作中,则被转化成一种“民族审美”的总体视野。如禄琴诗中对彝族红黄黑三的运用,对彝族自然崇拜物太阳、鹰、高原等意象几近偏爱的书写;巴莫曲布嫫在组诗《图案的原始》中运用彝族毕摩绘画中的水纹、日纹、羽纹等抒发情感,大量使用彝族古典文献和神话史诗中的元素;鲁娟的诗歌则更是将彝乡印象、族记忆融汇在了生命表达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无论何种题材,诗人们总不约而同地表现着彝人原始而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带着强烈的族系身份认同,传达出对民族文化的深情。
邓家佳老公        从表面上看,女性主体在民族情感维度上的差异性似乎被取消了,女性诗人们所传递出的民族审美是族共情而未有明确女性彩。然而,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彝族女性诗歌中彰显出的民族审美,代替了长期以来男性是族情感唯一代言人、发声者的局面,表现出当代彝族女性的身份意识从封建家庭走向社会族这一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体现出她们从社会边缘“附属物”走向体思考的主体位置,开始与男性并肩,站上了更深邃、广远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