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多维解读: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
黄子韬女儿2021年4月22日,易观联合当当网发布《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对中国居民家庭书房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调查显示,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不足马桶大。一线城市近九成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26㎡。飘摇 周迅
被调查者中,63.6%的人在通勤路上看书,39.5%的人在马桶上看书,35.4%的人在睡前看书。通勤、马桶、睡前三大场景正在成为“书房担当”。调查还显示,中国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64本,其中三、四线城市家庭存书量比较高,分别为308本、298本。
书房的功能和价值也越发多样化,除了阅读,也被人们用于加班、独处、看影视、会客聊天儿、健身锻炼等。
多维解读
1.阅读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阅读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人们对阅读的态度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就像是中国民众阅读的“晴雨表”,传递出中国民众对阅读的态度。
2.阅读习惯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迁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与观念也在不断变迁。《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就让人们了解了国人在阅读习惯上的一些变化。通勤、马桶、睡前等场景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书房”,可以说,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3.真正的阅读与场所、形式无关
阅读与形式无关。在书房里阅读固然仪式感很强,但书房并不是能够阅读的唯一场所。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
时评优选
“书房自由”虽远,“读书自由”很近
每一面都美
针未尖
拥有一间雅致的书房,供自己看书、写字、做文章,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乐事。然而,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一线城市近九成家庭没有书房。原来,绝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实现“书房自由”。
我们从“城市越大,书房面积越小”反思到的,不该只有高房价让书房的诗意难以抵达现实;更应该反思的是,城市越大,阅读人是否越少。实际上,大城市绝大多数人离“书房自由”很远,但离“读书自由”很近。城市越大,实体书店和公共图书馆越多,图书资源和阅读活动也就越丰富。
所以,我们应该常常扪心自问:我们今天读书了吗?我们热爱读书吗?读书和书房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居住条件简陋,普遍没有书房,许多读书爱好者仍然读了许多书,因为他们的求知欲旺盛。然而如今,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些人反而没有了读书的热情,即使有多余房间,宁做麻将房也不当书房。
对于喜爱阅读的人来说,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希望“书房难求”不要成为我们不愿意读书的借口。
对视歌词(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思维链接
赵晗she is gone
读书的妙处让人痴迷
刘奂明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我虽然家贫如洗,但从不自卑和气馁。我深知,这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勇气和自信,父亲则是让我痴迷读书的榜样。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从来不强迫我好好上学、刻苦读书,却以言传身教让我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他讲究科学种田,注重向书本请教,打的粮食通常比左邻右舍又多又好。农闲的時候,有的乡亲不分昼夜打扑克、打麻将消磨时光,但
向着炮火前进演员是父亲只要一有空就猫在家里,随手一本书捧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看。如今,年逾古稀的父亲收废品之余仍旧酷爱读书。
一般而言,人们想读书就得先买书,或者到图书馆借阅。父亲选购书籍自有妙法,他不用专门投资,更不用专程跑到书店,而是利用收废品的“工作”之便,从自己收的废品里“淘宝”,挑选一些品相较好的旧书带回家看,经济又实惠。他时常陶醉在书的世界里,让我们这个本来不是书香门第的农家充满书香,更鼓舞了我与书相伴、保持内心清净、培植浩然正气。
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对此感触颇深。读书,让我从我们乡的初中考上石家庄的一个省属中专,并且在毕业后跻身公务员队伍。对读书的痴迷还让我迷上了写作,日复一日在爬格子之路上甘之如饴。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同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北京三里屯街头,一间“厕所”引发路人驻足打卡。这间透明的“厕所”内部装有马桶,还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图书,外部挂满印着作家金句和趣味书单的卷纸,过往行人可以自行取拿。这其实是当当网设计的创意装置,希望唤起公众对于阅读现状的关注。据悉,当当书房装置的内容,来源于其与易观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把书房作为阅读外在环境的象征,透视不同城市的书房与阅读差异以及社会阅读场景的变迁。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