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0 11 26
叶苏丹丹作者简介:张㊀娜(1982 ),女,陕西榆林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钢琴及音乐理论研究㊂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哲学基地重点项目(19JZ064)
雨纷飞飞在天空里是我的眼泪试析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文化背景与创作特征
张㊀娜1,2
(1.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陕西榆林719000;2.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泰国曼谷10110)
摘㊀要:改编曲作为钢琴曲创作的一种常用的形式,在西方钢琴音乐中占有较大份额,民歌钢琴改编曲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程度的改编与创作,民歌旋律与钢琴完美结合,使得广为流传的民歌旋律经久不衰,亦使钢琴音乐更加丰富多彩㊂课题以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为例,探讨地域文化对作品的创作思维及艺术品格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以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及其艺术价值,彰显陕北民歌文化自信㊂关键词:陕北民歌;钢琴;改编;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4.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1-0032-04DOI :10.16752/jki.jylu.2021.01.006
㊀㊀陕北民歌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原创思维特点,保存着完整㊁丰富的民族㊁民间文化内容,是陕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精华㊂陕北民歌文化自信的含义,是指对陕北民歌文化的肯定与认可,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以现当代音乐审美的眼光自我审视㊁自我反省,对陕北民歌文化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客观的分析优劣;二是要以开放㊁包容的姿态,在坚定陕北民歌文化自信的同时,对外来的音乐文化进行批判吸收,融合㊁创新㊁超越,推动陕北民歌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实现陕北民歌文化历史性的跨越发展㊂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时,准自身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统一,认识到自身与其它类型音乐文化的差异性与合理性,正确的处理民族性㊁传统性与现代性㊁国际性的关系,理清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存在的逻辑㊂确立陕北民歌文化自信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每一次的传承创新中,陕北民歌文化自信的根源  理论基础㊁主体自觉与精神实质,都要在经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之下得到人民众的认同,才能避免陕北民歌的价值危机㊁学术危机与生存危机㊂准陕北民歌文化发展的参照,一般来讲,每个国家㊁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有各自的优点,值得去借鉴㊁学习㊂目前,跨国及跨地域文化交流频繁,为陕北民歌文化 贯通中西㊁集古之智 提供了非常便
利的时代条件,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就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㊂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琴艺术在中国扎根㊁发展,我国作曲家在接受与借鉴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及音乐风格,涌现出了许多选用人民大众耳熟能详民歌旋律的钢琴改编曲,多为用来歌颂人民㊁歌颂党或者有地域特表现的歌曲,改编曲在原民歌旋律的基础上按照钢琴曲的结构延伸
拓展,运用丰富的和声对主旋律进行装饰㊁变奏等,从而使得民歌改编曲与西方钢琴音乐的段落规模㊁结构相仿㊂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有很大一部分是以陕北民歌为媒介,以民歌旋律为素材的,如众人比较熟知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蓝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及‘绣金匾“等等,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结构与西方音乐相比不完全相同㊂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和声分布的立体音效与西方音乐相同,但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旋律更加丰富㊁声音的宽度和厚度更加浓重㊂且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与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陕北民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歌彩,将陕北地区不同的韵味和音腔歌唱的抑扬顿挫㊁意蕴悠长㊂如‘大河畔上种黍子“歌词, 前半夜想哥哥我关不住门,后半夜想哥
㊀2021年01月第31卷㊀第1期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
Jan.2021Vol.31No.1
哥我煽不灭灯㊂前半夜想哥哥好心慌,后半夜想哥哥我上了房㊂想你想你实想你,撞倒了面来撒了米㊂扎针吃药都无用,哥哥不来去不了病 ㊂再如‘为看妹妹远路上来“歌词, 三十块大洋买得一匹马,有意
上看你马跑乏㊂一道道深沟一道道崖,为看妹妹远路上来 ㊂
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主旋律大多保留了民歌的单线条旋律并以此为主线,运用和声与独特的织体来衬托主旋律,注重保持民歌原有的歌唱性与叙事性,大量运用变奏的手法对原型材料进行发展变化,从而使得原民歌的样态完整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将钢琴与陕北民歌音乐相互融合㊂如‘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采用的是绥德民歌‘三十里铺“旋律进行改编与发展变化的㊂下面对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㊂
一㊁地域文化背景及其特征
马克思㊁恩格斯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做出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㊂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各种自然条件  地质条件㊁地理条件㊁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㊂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㊂ [1]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㊁制约,并且相互作用㊂
民间音乐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的带有地域特征的烙印,贾平凹在‘王蓬论“对陕北黄土高原的艺术特点有这样的描述: 单从山川河流所致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又以此折射反映出的山曲民歌
来看,陕北民歌的旋律起伏不大而舒缓悠远㊂ 陕北与内蒙比邻,是蒙汉交界地,饮食㊁生活习性等文化相似,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态度,民歌中有内蒙长调的影子,又有黄土高原的豪迈,是多元素的交织体,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直观表达和真实情谊的再现,感情充沛而易于传唱,所以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陕北民歌改编为红歌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为世界人民了解共产党支持共产党起到很好作用,如由陕北民歌‘骑白马“基础上改编的‘东方红“就成为经典名曲㊂
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对当地音乐有着深
远的影响,陕北民歌产生与发展于沟沟壑壑㊁浩淼苍
凉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松散并且常年干旱,社会生
产力水平低下,塑造了陕北人民 与天斗,与地斗,
其乐无穷 的吃苦耐劳㊁坚韧不屈的品格㊂近代以
来,陕北地区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孕育了自力更
生㊁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的大无畏精神㊂这种革
命精神渗透在每一位陕北人民的身体里,产生了众
多的艺术家与革命家,并且滋养着整个时代㊂作曲
家在进行创作时,会不自觉的将生活中的片段与地
域特征联系起来,从先辈的生活㊁劳作与革命战争时
期形成的坚韧不拔㊁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中汲取音
乐素材,使用宽广的音域,高亢㊁悠扬㊁恢宏的音调表
现出苍茫㊁厚重的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将自由奔放㊁
粗犷洒脱㊁豁达的民族精神意志展现出来[2]㊂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正是这独特的地域风貌和
革命精神融合的产物㊂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通过精
湛的钢琴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浓郁的陕北民间音乐风
格,耳熟能详的旋律很快在大众中产生强烈共鸣,得
到人民的接受与喜爱㊂它不仅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
表达与释放,更是民族精神的激荡与回响㊂
二㊁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陕北民歌历史悠久,其源流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的陕北神汉㊁巫婆做法事时所吟唱的‘神宫调“,‘诗
经“中‘国风“亦有记载陕北的民间小调,经过历朝
历代的不断演变,逐渐发展㊁盛行㊂陕北民歌的主要
体裁包括信天游㊁小调㊁劳动号子㊁社火歌舞等,仅仅
记录在册的就有两万首之多,如‘兰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均是让人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经典之作[3]㊂
陕北民歌音乐具有浓重的地域彩,以五声调
式中的商调式㊁徵调式和羽调式最为常见,主要表现
风格就是双四度旋律跳跃的结构特点,在其主音向
上及向下构成四度音程,以形成双四度框架与各种
变化㊂句式多为上下句构成的两句体,上句使用古
典诗词㊁民歌中常用的比兴的手法,借助自然物态或
其它事物 起兴 ,由物象引发情思;下句点题为情,
音乐借景抒情㊁情景交融㊂歌词数以七字为主,加上
衬字㊁衬句,亦会出现八字㊁九字甚至十几字的歌词,
使用 那么  哎呀  就 这样的虚词来衬托主词,
如‘哭嫁歌“的歌词 正月里来(就)正月正,大花眼
眼(就)两盏灯 ,‘赶牲灵“中 (哎呀)赶牲灵的那
㊃33㊃
张㊀娜:试析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文化背景与创作特征
人儿(哟噢),过呀来了 括号中的歌词均为衬字㊂抑或是在歌词上使用叠音,将一个单音节字相叠,用于乐句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如‘兰花花“的歌词 蓝个(莹莹)的彩  (实实)地爱死人 ,使音乐更具浓郁的地方语言化音调,更加生动㊁自然[4]㊂
三㊁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
线性旋律是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鲜明特征,讲求旋律线条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连贯与流畅;民歌的结构根据内容及情景的需要,随着情绪发展变化,不拘泥于固有的格式,段落自由㊁灵活㊁多变㊂西方音乐偏重于理性思维,很大程度上采用了A-B-A的 三段式 创作特点,如三部曲式㊁奏鸣曲式㊁回旋曲式等㊂西方音乐使用均衡㊁统一的作曲原则,注重音乐的整体性,调性布局与主题的发展往往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由点到面层层推开的㊂
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在原有民歌旋律与结构的基础之上,重视但不拘泥与中国音乐结构,借鉴但不照搬西方的作曲技法,在民族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将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以及民族特有的节奏型融入到多声部的钢琴音乐之中㊂
(一)陕北特有的四度音程的运用
双四度叠置的音程框架是钢琴改编曲中保持原味歌曲样态必不可少的特点㊂如在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
红艳艳“中的起句四度与re-la㊁la-re㊁re-sol 有效衔接;‘蓝花花“中的四度跳跃音程旋律la-re㊁re-sol的体现;‘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的fa-do㊁sol-do㊁re-sol的旋律,这些主要构成了四度跳跃音程的框架,与其它非四度叠置的音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陕北民歌的音乐旋律凸显,将陕北人民直爽㊁豪放的性格特点表达㊂双四度的上下跳跃音程结构不仅在‘蓝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及‘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运用比较普遍,且在‘翻身道情“‘军民大生产“以及‘绣金匾“的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中运用得也非常频繁㊂双四度叠置的大量使用使得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中的四度㊁五度㊁七度㊁八度的大跳音程众多,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歌旋律特征充分融合,具有鲜明的空间感与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声彩洋溢出传统民歌的神韵㊂
(二)不同音区的运用
由于钢琴的音域非常宽广,因此,很多作曲家为了追求不同的音效,会经常使用不同音区的音变化来实现不同音效的展现,从而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效果㊂例如低音区与高音区旋律的交叉运用以及高低乐句对话式的运用等㊂‘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第一次变奏在中音区,其旋律活泼㊁清新,而其第二次变奏主要在低音区,音乐显得更为凝重和低沉㊂‘绣金匾“中的第二段也运用了高低音区音的变化,使得音乐线条更加流畅,产生了生动㊁活泼的音效氛围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快板乐段运用了对话式高低音,将音乐中激动㊁热烈的场景和画面展示出来㊂陕北民歌钢琴曲旋律音区的创作和改编手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将低沉与高亢情绪的变化㊁明暗彩的变化以及强弱音律
的变化表现的非常丰富多彩,富有意境㊂
(三)延展㊁渐变的主题旋律
林静多大我国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都是在保留了原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并延伸了民歌题材和旋律,逐渐的复杂化与扩大化[5],从而使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有步骤㊁有机地的发展㊂钢琴改编曲的歌词意境主要借助旋律的不断变化来呈现,这样能够使得钢琴改编曲和原曲的内容保持相对一致㊂通过运用调性㊁织体㊁和声以及各类变奏等手法在同样旋律音调中不断跳跃,从而促进整个音乐在结构上呈现出渐变式的发展㊂
钢琴改编曲‘蓝花花“是三部性的变奏曲,其将原歌曲的七段歌词改编成八个段落的三部曲,‘蓝花花“这种钢琴改编曲貌似在诉说着一个很长㊁很古老的故事,且故事中悲喜交加的感情彩被表现的淋漓尽致[6]㊂陕西民歌‘军民大生产“的原生态歌曲是八段歌词,其构成为上下句的单乐段;在改编为钢琴曲时改为六段旋律,既能把‘军民大生产“的音乐线条完美的展示出来,又将渐变式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特点形象的展现出来,将解放区军民大生产开荒劳动的壮观景象生动㊁具体地表现出来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见图1)运用了双重调式来丰富和声与调性,音型与节奏搭配简繁相间㊁快慢相和的形式布局,并且使用模仿的手法,运用大量的琶音㊁刮奏与装饰音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古筝㊁短笛㊁扬琴等民族乐器的音,表现出了陕北民歌音乐的宽广㊁随性与自由㊂如第一小节出现的双音构成的倚音,是用于
模仿击打陕北腰鼓发出的声响,第二小节的琶音模仿了古筝的音,高音区的明快旋律似短笛悠扬,仿佛听到了一首民乐合奏曲,用优美的钢琴织
㊃43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1期(总第153期)
体,塑造出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美感
王一博塌房
图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片段
(四)编创二声部复调呼应的主题音乐在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中,二声部复调呼应的手法运用的并不普遍㊂其仅仅在几首民歌中有所运用和体现㊂如‘绣金匾“的第一和第三段的主旋律都运用八度齐奏和二声部相互搭配的手法,使得‘绣金匾“的主旋律显得非常亲切,具有流畅的伴奏性㊂‘蓝花花“变奏主题段落中主要运用了高八度的线条,搭配二声部低音,使得‘蓝花花“音乐二声部的高低音区形成了对话的样态,将‘蓝花花“音乐的层次感和意境感生动㊁形象的展示出来㊂‘翻身道情“主题的第二部分就使用了呼应式的复调写法,这样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性,提升了音乐的流畅性和交替性㊂
在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中运用二声部和复调的创作技巧,使得音乐的丰富感和复杂的音乐层次感逐渐增加,从而展示出我国日趋成熟的钢琴改编曲的创造技术,将陕北地区民歌的音乐彩和民俗文化特呈现出来㊂
陕北民歌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及独特的表现力将陕北地区人民的直爽㊁豪放的性格以及区域民俗文化呈现出来㊂将优秀的陕北民歌作品改编为钢琴曲,通过运用二声部复调呼应㊁渐变延展主题旋律的运用㊁高低音区以及双四度跳跃结构的运用,保持陕北民歌的区域特味道的同时,使得陕北民歌的层次感㊁交替感㊁民歌韵味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以钢琴为载体使民歌音乐的情景展示更加生动㊁形象
和活泼,极具画面感,给听众一场听觉盛宴,回味绵长㊂
参考文献:汪涵 杨乐乐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 14.
[2]马波.地域文化对陕西当代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影响[J ].音乐创作,2020(2):136 142.[3]崔青.陕西民歌钢琴改编曲的风格特征与教学应用[D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4]李姝咝.陕北民歌之文化内涵初步探析[J ].音乐创作,2019(1):78 84.[5]黄勃,孙哲.陕西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15(6):6 8.
[6]郝珺.关于陕北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作品风格研究[J ].北方音乐,2017(6):48 49.
(责任编辑:李利霞)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Features of Piano Arrangement
of Folk Songs in Northern Shaanxi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ZHANG Na 1,2
(1.School of Art ,Yulin University ,Yulin 719000,China ;2.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Bangkok 10110,Thailand )
Abstract :Piano arrangement ,a common form of recomposition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western piano
music.The piano arrangement of folk songs also plays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iano music in China.
Through different degrees of arrangement and creation ,the melody of folk songs is perfectly combined with the pian-o ,which popularizes folk melodies and enriches the piano music.Taking the piano arrangement of folk songs in Northern Shaan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culture and music arrange-ment.This study may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value of the piano ar-rangement of Chinese folk songs ,which helps highlight the culture confidence in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piano ;arrangement ;creative features
53㊃张㊀娜:试析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文化背景与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