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理立钢琴音乐史与风格蒯備勰教学平台肌点思考
□彭基巨
《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程是融合了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钢琴演奏、钢琴教学理论、钢琴作曲理论、钢琴乐器制造等内容的复合型、交叉型、应用型的专业理论课程。在湖南师范大学,是针对艺术硕士中的钢琴专业方向研究生所开设的理论必修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本科阶段以演奏实践为主的学习阶段,过渡并进入到以理论为主的研究学习阶段。在提高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了解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形成与变化,了解与钢琴艺术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并能在演奏中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音乐真正的内涵。课程按照西方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的讲授,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钢琴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介绍与研究,主要分析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时期钢琴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及其重要作品,探讨演奏这些作品的正确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钢琴音乐风格。第二部分是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历史,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历史上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的音视频资料,探究具体演奏行为背后的演奏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对于钢琴音乐演奏的认知能力。第三部分是介绍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钢琴艺术史上重要的钢琴教学流派及其教学理念,以史为鉴,探究科学的钢琴教学方法。
笔者从事《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的教学已经有七年的历史,这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促使我不断思考教学如何突破,思考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今年湖南省教育厅首次设立研究生优质课程教学平台,拨出经费支持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我以《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申报该项目,有幸
获得立项。借此机会,我想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与想法进行总结,与同行交流。
―、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缺少层次性
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研究生课程学习不仅要奠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领域知识发展的前沿进行研究。然而,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却存在与本科课程层次不清的情况,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甚至有的课程改变了课程名称,但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女如,在音乐表演专业本科课程中,设有钢琴赏析课,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钢琴赏析课与研究生阶段的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两门课有相互联系的知识点,但两者在教学目的、课程定位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两门课程经常造成内容的重复,以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创新课程体系,体现课程设置的层次性,是课程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2.教学资源不足
《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发展线索复杂,作曲家、代表性作品的量特别大,课程教学中需要大量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和良好的网络设备的支持,而这些教学资源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完善的。所幸的是,今年课程建设得到了省教育厅的经费支持,相信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少学习的能动性
《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在艺术硕士的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的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为教师讲解、学生提问、课堂交流等,这种程式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缺少主体意识,缺乏趣味性,普遍有种厌学的心理。
gary hoey
另外,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长期而艰苦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多年埋头苦练养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特别重视技能技巧课程的学习,也特别重视钢琴演奏专业课程的成绩,愿意每天花五六个小时来练琴,这当然是好的。但另一方面,理论课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正确认识而被忽视,导致学生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少女时代小分队
二、课程改革思路董路个人资料简介
小小事件1.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课程设置
《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是以音乐史上对钢琴音乐贡献突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为讲授对象,从宏观上梳理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分析彼此创作风格及演奏风格的联系与差异,涉及的面很广。钢琴赏析课是针对具体的钢琴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体裁形式、风格特点等,是针对性知识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要把握好内容的难易标准,争取两门课程
在知识点上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
课程设置是实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校的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安排在研二的第一学期,共48课时。相对本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来看,课时量偏少,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和钢琴演奏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难以奏效。若增加一个学期的课时,将总课时调整为96课时,更能从容地把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演奏实践及学生课堂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把《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建设成为融合理论知识的讲授、音响音像资料的欣赏分析、钢琴演奏艺术实践、钢琴教学的实践性综合课程。
2.建设网络课程,完善教学资源
课程的建设要与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建设线上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课程教学、科研、合作交流所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为完善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这门课程收集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并进行分类整合,发布到网络学
模特周瑾习平台。其次,要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本门课程的课件尽量体现文、图、音、像并茂,应用视频力求直观清晰地呈现背景资料。课件的内容一般以三条线索展开。一是作曲家,这部分主要介绍该作曲家的生平、钢琴作品的基本风格。二是作品,对该作曲家的代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创作背景、旋律、和声、曲式、织体、节奏等。三是钢琴家的演奏,对作品进行多个版本的欣赏,对不同演奏家的音乐处理进行引导分析。
3.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研究性学习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独立思考并展开研究性学习O 目前,我校钢琴专业的艺术硕士生每届大约有十五人左右。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每人要独立完成两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对曲目风格的把握,是其准确演绎作品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曲目,结合每次课的主题,进行分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如下。其一,课前导学,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主探究所选曲目的风格特征。其二,课中研学,学生分组展示,演奏所选作品,并对作家及作品的曲式、和声、旋律等风格特征进行理解阐释。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照视频中大钢琴家对该首乐曲的诠释,分析总结在演奏该类乐曲时如何正确把握演奏风格,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其三,课后拓学,让学生搜集风格相近的作品,开展
线上讨论,探讨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风格的相似与差异。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教学平台”—
—《钢琴音乐史与风格研究》(项目编号:201901000024)的阶段成果。
作者工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刘乐权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选拔赛落幕4月26日晩,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
办、邵阳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选拔赛颁奖音乐会在邵阳学院举行,公布虞晓曦、汪晓敏、刘文婷、张希和郁留成、李琰、胡志民、邹静等8名选手分别获得美声、民族组金奖,30名选手分别获得美声组、民族组银奖、铜奖。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邓清柯,邵阳学院党委书记彭希林,中国音协特派监审专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邓东源为获金奖选手颁奖;省音协副主席肖鸣、周跃峰、岳瑾、赵小平,邵阳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子为银奖获得者颁奖,省音协主席团委员周小峰、唐孟冲,省音协副秘书长廖洪立,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淮保为铜奖获得者颁奖。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金沙,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葛金文,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在颁奖音乐会上签订了湖南省音协委托邵阳学院承办第十三届至第十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湖南选拔赛合作协议。
红雨歌词
在邵阳学院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声乐(美声、民族)、古筝比赛湖南选拔赛,经过4月11日开始的半个多月努力,于4月26日完成所有赛事。在钢琴选拔赛中,肖宇昕获银奖;在古筝选拔赛中,周子雅、张愉婕获金奖,陈晨、付乐、康玥获银奖,陈禹情、陈佳筠、李舒婷获铜奖。在声乐选拔赛中,袁成峰、任廷、黄木子、吴骏、王丛丛、彭婕获美声组银奖,莫娟娟、李凯丽、张鹏、冯浩雄、陈倩、李思思获民族组银奖,武铁、温靖、胡亚、兰芳、孙玲、周晨楠、谭潇、付仕松、夏舒柳获美声组铜奖,向初双、刘凤珍、杨娜、刘柯妤、陈香水、张晓贤、谢腊玉、邓椰子、黄超玉获民族组铜奖。
本次大赛严格遵守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原则,严格遵守金钟奖比赛纪律,严肃维护金钟奖比赛的权威性、专业性、公正性,成立了大赛组委会,成立了从评委库中摇号产生的专家评审组,(下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