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部音乐作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分析鉴赏
手放开李圣杰>白龙马蹄朝西歌词
一、乐曲创作背景王茜华的个人资料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创作该曲时约翰·施特劳斯已接近花甲之年,但他的音乐依然充满青春的气息。据说,最早这是一首钢琴。1883年2月约翰· 施待劳斯为了指挥新创作的轻歌剧《偷快的战争》的首次演 出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有一天的晚餐会上 , 他与七十一岁的李斯特相见。作为余兴节目,李斯特和这家的女主人表演了双手联弹。施特劳斯则根据他们弹过的曲子即兴编成圆舞曲来表演。就是这一天晚上,完成了这一首《春之声圆舞曲》。现在常以管弦乐曲的形式演出。
刘浩存个人资料二、乐曲的曲式结构与音乐表现性
该曲表现了“春天”这个意象。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竖琴、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长笛、短笛、小号、长号、圆号、定音鼓、三角铃等。此管弦乐是以娱乐性为目的创造的,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这首圆舞曲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此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
该曲子的曲式结构是A、B、A、C、D、A,有一个多次再现、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A。
本曲的引子热情简短,只有八小节。然而在前四小节中呈示和巩固的音调具有鲜明的个性且充满活力。它不仅显示这首乐曲精力充沛的基本性格,而且为回旋曲主题A的萌芽奠定了基础。后面四小节与其他圆舞曲序奏部[1]的最后段落一样打起“蹦擦擦”的三拍子,为主要主题的进入鸣锣开道。
这个主要主题A以敏捷的旋律使人联想到轻盈的舞步,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倚音式[2]的旋法把前半句向上旋转的音调和逐步稳定下来的后半句半音进行音调揉合成整体。这主题像花腔女高音唱的(女声歌唱版本)那样活跃轻快,如同报春的燕子来往穿梭,空中充满了它们呢喃的繁音。这个主要主题A以敏捷的旋律使人联想到轻盈的舞步,像是春姑娘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接着乐曲转至属调[3]呈示主题B。比起开头的主题,这里的音乐较平稳。前半部由于乐汇[4]内部的休止符作有规律的周期性反复,人们乘着回舞曲节奏旋转的形象清晰可见。在这后面出现的旋律片断则显得格外抒情动听、轻柔婉约。我们知道,奥地利大作曲家莫扎特的许多主题,都是用对比鲜明孩烈的两种音乐素材缀成。施特劳斯的以上两个主题,也沿用了这种
传统的作曲技法。当主题B继续演奏下去时引子的主要音调不仅与它呼应,而且成为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主题B段的末尾,引子撇开了休止符,压缩成为再现主要主题A的过门,乐曲又唱起了春之歌。
主题A的再现,使前面的音乐构成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结构的第一团舞曲。主题A的第二次再现是作为结尾的主体。这样一来,它就“框住”了全曲中依次呈现而只露一次面的其他主题,并且与其相映成趣,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既有回旋曲式的特点,又跟其他维也纳圆舞曲一样,具有不同的小圆舞曲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特点。
can you feel my在四小节过门之后呈示的第二圆舞曲开头的主题C犹如春风吹起轻摆的柳枝,调皮逗弄着四周的绿意。第二、第三圆舞曲都是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第三圆舞曲D的两个部分各自反复,前一部分用两种音乐素材组成。这些主题旋律都娓娓动听、充满生机。最后用主题A构成充满春天气息的结尾终曲。
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给人以生机活力、轻快愉悦的感受。
注释:
[1]序奏和引子都出现在乐曲的开始部分,其作用都是对全曲的风格、情绪、性格的一个初现。然而在规模与结构方面,两者却有较大区别。引子往往不能成为独立的结构,往往只是一个乐句或者一个乐段。 而序奏往往具有较大的曲式规模,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而成立。
百里挑一王芳[2]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用来装饰主要音的小音符。倚音有前倚音(包含单倚音、复倚音)、后倚音(包含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记在主要音左上方的小音符叫前倚音。只用一个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单倚音",用两个以上的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复倚音。后倚音:记在主要音右上方的小音符叫后倚音。只用一个小音符装饰原因者为"单倚音",用两个以上的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复倚音。
[3]转入属调就是转入上方五度的调性。此处为C大调即转为F大调。
[4]乐汇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不少教科书称它为"动机"。作为音乐语汇,动机与乐汇是音乐表达乐思的最小单位,大多由两个音节构成,一强(强拍或强位)一弱(弱拍或弱位)或一弱一强。相当于文章与语言中的字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