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学视角下“四圣谛”对当代的价值解析
如果当时吻你当时抱你是什么歌作者:泽仁姆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
        关键词:佛教;心理学;四圣谛;价值;解析最经典的歌曲
        一、四圣谛的概念
99音乐网        “四圣谛”(The Four Noble Truths)是佛法的精华,又称为“四妙谛”属于佛教教义,是佛陀和佛教徒所说的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教言。内容包括世间的苦(称作苦谛),苦的原因(称因谛或集谛),说苦的消灭(称灭谛),灭苦的方法(称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笔者认为,佛教四圣谛立足于现实人生,深切关怀一切有情众生,乃至无情世界的生灭苦乐,因此它的内容和功能从站在佛教心理学的视角看注定对众生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bingbang
        二、心理痛苦的共同性——苦谛
        佛殿中有三种苦相。第一,苦苦相,就是遭受到饥渴、寒热、疾病等逼迫而感受到的痛苦。第二,坏苦,是指遇到乐事变迁,如众生由富贵变为贫贱;健康状况的改变;亲人离世等痛苦。第三,行苦,即众生由于事物迁流无常而产生的苦。苦也是现实社会中随处可见并真实存在的,比如:当今社会,作为富人在财富、地位、权力已样样不缺情况下,内心却无法填满自身欲望而充满了极大的压力和不安等痛苦。然而,对一般民众而言,大部分人都有无财、求财、谋财、守财、失财的痛苦经验。正如根顿曲佩大师所说:“高官心里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
        三、心理痛苦的原因——集谛难道爱一个人有错吗吉他谱
        集谛阐述众生一切痛苦根源都可以归依为某某烦恼,即贪、痴、慢、疑、不正见等烦恼。比如贪为例:对金钱、权利、地位等的过分贪欲,使人失去清晰的意识、清净的心态,造成盲目(痴)的念头而作出一些自杀、犯罪的极端行为。佛教认为人生本质为苦、无常,但一部分众生因为无缘接触佛法,无法了解无常、无我,则常常把人生看成是快乐、恒常不变、有我的空间模式,一部分众生明白无常、无我的本质,明白“我执”造成的痛苦等真理,但因为无法正确观注“贪”的生灭无常,选择壁之不论“苦”无处不在的事实。著
名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也发现,人和动物是避苦趋乐为生活原则,他把这个称为“快乐原则”。集谛从根本上揭示了痛苦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欲望得不到满足产生执着,而出现各种烦恼,最后导致痛苦。比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到2亿多人,更有专家预言,于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号杀手,仅次于癌症。以香港为例,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香港过去十年的抑郁症和自杀现象有不断上升趋势,当中涉及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组别的人。造成抑郁症原因很多,比如过分执着于财政、家庭、疾病、人际关系、学业和工作等生活事件中,为了满足我的种种贪欲造成的“我执”,这些“我执”日积月累,造成心灵无法安宁、清净、放松,最终导致病态心理的出现,也导致自身和他人的痛苦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