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东亚文化交流
1999年第三次10+3领导人会晤所发表的《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曾经明确地将文化列为东亚合作的八个重点领域之一。十年来在东亚各国的共同努力下,10+3合作机制框架下的文化交流渠道不断拓宽,内容日渐丰富,东亚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强对东亚地区文化交流,深化与东亚各国的文化合作,历来是中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让我们关注这样的现实。
  第一,东亚是与我国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仅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每年与中国各类文化交流项目的总量就多达1000起左右。
  第二,东亚是与我国高层文化往来最为密切的地区,东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文化高官互访一直居于前列。
于月仙和马丽娟
  第三,东亚还是与中国启动区域文化合作最早的地区。自2003年首届10+3文化部长会议在吉隆坡举行,创建10+3文化部长会议机制开始,东亚各国就主动推进区域的文化合作。在2005年8月举行的第二届10+3文化部长会议上签署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这
曾轶可狮子座歌词是中国与世界区域组织间签订的第一个文化合作文件。2006年和2007年,中国文化部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和“10+3文化人力资源研讨班”,加强了与东亚各国文化官员和专家间的交流。2008年1月,中国代表团在“第三届10+3文化部长会议”上,提出制定《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执行计划》的倡议,得到了各国代表的支持。同时,中国文化部还通过10+3文化高官会、东亚文化网络会议等对话机制与各国文化高官、专家、艺术家开展了多层面的对话与交流。吴秀波个人资料身高
  为搭建一个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亚洲国家集中展示各自文化艺术成果的平台,向世界展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中国于1998年创办了首届亚洲艺术节,一年一度的亚洲艺术界,为亚洲艺术家充满展示亚洲艺术的风采和魅力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我们借助这个平台积极地推进东亚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2005年11月,中国文化部在广东佛山举办的第七届亚洲艺术界上,同期举办了包括东盟、中日韩各国在内的23个亚洲国家文化部长和文化官员出席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并共同签署了《佛山宣言》。2006年8月,中国文化部举办了以“为东盟喝彩”为主题的第八届亚洲艺术界,同期还举办了首届亚洲美术馆长论坛10+3主题会议。2007年9月,中国文化部在江苏南通举办的第九届亚洲艺术界上同期举办了中日韩文化部长论坛,三国文化部长就建立中日韩文化部长对话机制达成共识,并签署
了《南通宣言》。
 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地区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今天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较为繁荣,发展极具活力并引人注目的重要地区。如何构建一个以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旋律的东亚,是我们在座各位共同关心的命题。令人高兴的是今天我们已经从文化的角度到了继续扩大和不断深入与东亚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新的源泉和新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交流与合作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东亚文化交流与合作应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倡文化多元发展的合作。文化的多样性源于不同民族、地域、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各国文化有历史长短之分,但绝不优劣、高下之别。正是文化的多样性产生了交流和借鉴的必要性。人类文明也是在这种多样性的交流、融汇中不断得到推进的。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多元文化的摇篮,多样文化的沃土和多彩文化的家园。包括东亚在内的亚洲各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各具特、精彩纷呈的文化,这种独到的文化既是我们的身份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当以包容的心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差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求同存异中交相辉映、共同繁荣,以达到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二,继续推动东亚各国的文化产业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并逐步成为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方式和主要渠道。它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东亚各国发展文化产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东亚各国对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共识,文化产业合作对话机制基本建立,由中日韩三国轮流主办的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迄今已举办了6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已举办了两届,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引导东亚文化产业的合作向纵深和务实方向发展,目前这两个论坛已经成为区域内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项目合作的综合平台。
  发展东亚文化产业合作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和打造品牌产品的合作,这些都需要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在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东亚文化产业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景象,这将对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为提升亚洲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增进东亚文化认同,是媒体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一个区域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一种深层次的维系力量,即彼此之间的认同,认同是国家和民族彼此间的接纳
、信任和理解,是对共同利益一致的认识和追求,而文化认同则是国家之间信任、地区和谐的基础,因此,和谐东亚的建设,应从文化认同开始。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东亚各国形成了神采各具的文化特,同时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中,也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比如重视家庭、勤俭节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关注社稷、天人合一等等,这些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基础和文化纽带,在推进东亚各国的文化认同中这种基础和纽带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取代的。正是由于差异,才有必要进行交流,正是由于共性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东亚各国文化的彼此欣赏和认同,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心灵的日益靠近,相信在这方面媒体界的朋友,你们一定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协孙家正副主席的形容非常贴切,“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传播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使传媒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和影响越来越突出,它改变着信息的传播,也深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艺术家达芬奇有一名言,“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开展促进文化认同的有效合作,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共同责任。中日韩三国拥有不同的政经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目前仍有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其体现是:美日防务协定作为冷战时代的产物在冷战两极对抗格局崩溃以后不仅没有弱化和逐步消亡,反而有强化扩大的趋势;日本由于近代历史上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侵略,至今某些人未能对历史问题采取正确
如果声音不记得的态度,如何在东亚地区获取信任仍有待解决;中国面临着实现国家最终完全统一的问题。这些情况决定了东亚安全的脆弱性,也决定了安全对话的必要性。
一、和合精神:东亚文化发展的基本理念
文化对话是一种相对缓和的交往方式。就历史而言,东亚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建立于文化共同体事实基础上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深厚而悠久。但在现代性转折过程中,东亚文化的整体性已经离散。现在要探讨的是,如何承继传统,构建新的东亚文化共同体。
21世纪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纪,这是由人和人类社会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现实的人的生存境况决定的。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个体与体的文化抉择成为可能。这种抉择的根基是个体或体生存于其中的文化传统,但是这种抉择过程本身却具有两重性,既可能是对传统的坚持,也可能是对传统的反叛。无论是坚持还是反叛,抉择过程必然是价值评估和择优(适合自身需要者为优)过程。因而,抉择实际上带来文化竞争。爱的罗曼史吉他独奏
不同体争取自己文化被承认的斗争的结果,将导致某种普遍主义的文化原则或者说精神价值的被肢解。人们强调自身的精神价值、传统习惯等与他国、他民族不同,进而要求获
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从而拒斥文化一元论或文化普遍主义,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人们总希望将其所认同的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与价值的文化。因此,文化认同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限定文化认同的,应当是文化宽容,即文化认同不应当违背文化宽容的原则。
文化宽容是基于文化多元的现实,也是为了多元文化能够共存而良性的发展。然而,如同必须将文化认同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一样,文化宽容也应该有其前提。如果日本军国主义文化复活,难道人们也应当以宽容的态度待之,认可并容忍其进一步发展?答案应当是否定的。文化需要宽容,但文化多元或者说文化的歧异性并不能够作为文化宽容的前提。文化宽容是对具体的文化的宽容,是否应当宽容应该随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只靠文化宽容并不能避免文化之间的冲突。
要避免冲突的发生并使文化之间良性互动,从东亚的情况来看,还是要植根于东亚自身的传统,现实的选择就是挺立和合理念。和合就是主张不同文化的兼容,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合精神应该成为人们最低限度的共识,应当成为东亚文化发展的基础性理念。和合理念的具体化,就是和生与和处。和生是在意识到人类的依附性及互动性的基础上而发展出的夏雨和高圆圆
强调和谐的生存方式。和生拒斥剥夺,但并不拒绝竞争。事实上,和生必须有竞争,否则就没有发展。但和生的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不适者被剥夺生存的基础的竞争,而是以和谐、融合为导向的良性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使适者更强,而不适者亦逐渐增强适应力与竞争力。因此,和生必须以和处为基础。和处强调以宽容为基础的责任,这种责任意味着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有责任怎样对待别人。和处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并存,它重视交往与交流,但更强调交往中的节制。交往或交流,往往会将参与交往的各方的异见暴露出来。异见的暴露,可能导致冲突,这就需要节制。和处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节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