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之“恰恰”考辨
杜甫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之六“自在娇莺恰恰啼”一句中“恰恰”的释义,各家看法不一。本文从诗作、黄莺习性及语言流变的历史角度进行探究,认为释为“莺啼声”似乎更合理。
标签:《江畔独步寻花》 恰恰 考辨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以下简称《江畔》)一组七首绝句中的第六首。
该诗中“恰恰”一词的释义,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魏耕原先生在《全唐诗语词通释》[1](P224~226)中,将其释为“处处”,并认为“此诗时时舞韩艺瑟电影,故见蝶之留连;处处啼,故见莺之自在。上句言时间,下句言空间,时空偶对两层夹写。”《汉语大词典》则在“恰恰”词条下第3个义项将其释为:“象声词。莺啼声”。所引例句第一条正好是杜诗《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連戯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另有以下几例:元·张可久《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誰唤起,聽西園恰恰鶯啼。”清·沈湘云《踏莎行·送春》词:“恰恰鶯啼,喃喃燕語,商量欲倩東君住。”从某种角度上说,魏先生之注解不无道理,然笔者以为《汉语大词典》
的释义更恰切。下文拟从《江畔》诗作及黄莺习性方面论证释义“莺啼声”的合理性,再进一步从语言的历史流变角度结合元、明、清相关文学作品(《全元曲》《全宋词》等等)加以探究。
首先,《江畔》一诗为杜甫在饱经离乱,寓居四川成都之时所作。春暖花开时节,诗人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花、蝶、莺构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花多、蝶舞、莺啼,这是赏花人直接就能感受到的事物,诗人用眼晴和耳朵看到、听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整体美。蝶舞、莺啼是因为花多,因而也照应了诗题“寻花”,所以蝶之“留连”、莺之“自在”皆因“花满蹊”。
其次,从黄莺的特点及习性来看,其“羽艳丽,鸣声悦耳动听。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显然,莺之自在当是在无人惊扰的情况下从其鸣叫声体现出来的,因此“自在娇莺恰恰啼”不应是从空间上“处处”啼叫来描写莺之自在,而是人从莺之恰恰啼声中听出了它的自在。“时时”是蝶之留连的体现,“恰恰”是莺之自在的体现,蝶舞、莺啼是两个特写的镜头,通过蝶舞之态、莺啼之声呈现出春之动态美、旋律美,将“时时舞”“恰
谁能忘记过去一路走来陪你受的伤
恰啼”各看作一个小单元,以盘旋之舞对婉转之声似乎更合诗之意境,因此将其释为“上句言时间,下句言空间,时空偶对两层夹写”似乎不大妥当。
另有人认为“从生活实际看,黄莺的叫声婉转悦耳,与恰恰之声相去甚远。周邦彦有词赞曰:歌时婉转饶风措,莺语清圆啼玉楼婉转’‘清圆的莺啼声是无论如何与恰恰之声扯不到一块儿的;从诗句的结构来看,诗中恰恰时时相对,按对文规律,恰恰应与我爱你中国 歌词‘时时一样,是表时态或情状的副词,不该是一个摹写黄莺叫声的象声词。”[2]笔者以为:首先,黄莺的叫声并非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叫法,说其婉转是一种总体上的感受与评价,细听起来“恰恰”之声确是有的。旋律之事是音乐领域的问题,在此不做深究,但是描摹其声音所用的象声词“是为了模拟自然界声音而造的,盖因自然界的声音无限,而语言与文字皆有限,仿真后确实与真实声音略有差异,其声音又因时代、地域、个人主观音感及民族差异而有别”[3]。其次,前文已论及“时时”“恰恰”分别对应于蝶舞之态、莺啼之声,要说两句之间的对应,将“时时舞”“恰恰啼”各看作一个小单元,以盘旋之舞对婉转之声似乎更合诗之意境。
《全唐诗》中出现“恰恰”一词的诗不过四例,其中“恰恰”与“莺啼”搭配使用的唯见杜诗。为
了证明此处“恰恰”当释为“莺啼声”,我们不妨出此种搭配的其他例证。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正是因为这交际工具的全民通用性,也使得语言有着稳固性;再加上中国特殊的文化传承特点,唐诗中的经典诗作广为传诵并被后世文人引用、模仿,因此本文拟从唐以后的作品中出此种用法。下面是从《全宋词》《全元曲》及明、清等不同作品中出的例证。
(1)潋滟湖光绿正肥。苏堤十里柳丝垂。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汪元量《全宋词·鹧鸪天》)
(2)莺声恰恰娇,草纤纤嫩。诗鬓已惊霜,镜叶慵拈杏。(王千秋《全宋词·生查子》)
(3)娇莺恰恰啼,过水翻回去。欲共诉芳心,故绕池边树。(杨冠卿《全宋词·生查子·闻莺用竹坡韵》)
(4)二月到盘洲,繁缬盈千萼。恰恰早莺啼,一羽黄金落。花边自在行,临水还寻壑。(洪适《全宋词 ·生查子2》)
(5)秾李夭桃堆绣。正暖日、如熏芳袖。流莺恰恰娇啼。似为劝、百觞进酒。(杨无咎《全宋词·上林春令·鲁师文生辰》)
例(1)“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绘出一幅莺歌燕舞的春景图,活脱脱出自于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处,从“低低舞”似乎看不出燕子之“轻便”,“恰恰啼”也不能体现莺之“小巧”,此两句也不能看作是时间与空间的偶对夹写,因此不能从“低低”推测出“恰恰”有“处处”之义。又因为此词不同于杜诗的语境(可说诗人到来的时候,正好听到黄莺的叫声),燕子低低舞、莺儿恰恰啼并不针对特别的物或特别的人,若将“恰恰”释为“正好”则站不住脚,“频频”之义也失恰切。而释为“莺啼声”则不无道理,这样,“低低舞”与“恰恰啼”对应,通过燕舞之态、莺啼之声呈现出西湖春景的动态美、旋律美。例(2)“莺声恰恰”对“草纤纤”,“纤纤”描画草之细长而柔美的形态,“恰恰”摹拟莺之婉转娇柔的叫声。例(3)“娇莺恰恰啼,过水翻回去。”当源于杜甫的两首诗,其一为本文所探究的《江畔独步寻花》之“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二为杜甫的《即事》诗:“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其中“恰恰”之释义当同于杜诗“莺啼声”。例(4)、(5)应属于“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变体,释其中的“恰恰”为“莺啼声”比其它的说法更合理。
(6)绿茸茸芳草堆烟。桃杏枝边斗蹴踘,绿杨楼外打秋千。猛听的莺声恰恰,燕语喧喧,蝉声历历,蝶翅翩翩。(无名氏《元代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
佘诗曼主演的电视剧(7)白茫茫迷却前村道。那里也游蜂采蕊,那里也紫燕寻巢,那里也莺声恰恰,那里也蝶翅飘飘。(无名氏《全元曲·散曲》)
(8)巉巉门掩青春。白鹦鹉频传花外语,锦鸳鸯将避柳边人。啭晓日莺声恰恰,舞香风蝶翅纷纷。(李唐宾,李云英《全元曲·杂剧·风送梧桐叶》)
(9)粉蝶队队身轻,回塘畔点香芹,紫燕翩翩翅袅;碧阴中弄清音,流莺恰恰声交。(贾仲明《元代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10)觑郊原,正晴暄,古坟新土都添遍,家家化钱烈纸痛难言。一壁厢黄鹂声恰恰,一壁厢血泪滴涟涟,正是“莺啼新柳畔,人哭古坟前。”(关汉卿《全元曲·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11)桃花扇底楚天秋,恰恰莺声溜。络臂珍珠翠罗袖,捧金瓯,纤纤十指春葱瘦。(任昱《全元曲·散曲·宴席》)
(12)残妆凤枕流清泪,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莺啼。(张可久《全元曲·散曲·水仙子·春愁》)
例(6)中有“猛听的莺声恰恰,燕语喧喧,蝉声历历”,其中“喧喧”“历历”都是象声词,且前说“猛听的”,则可见“恰恰”当为莺之啼声。例(7)、(8)中“莺声恰恰”对“蝶翅飘飘(纷纷)”,前者“恰恰”言莺之声,后者“飘飘(纷纷)”言蝶之翅。例(9)同例(7)、(8)。例(10)一边是黄鹂恰恰地叫着,一边是人哭得血泪涟涟;滴涟涟的是血和泪,恰恰的是黄鹂的叫声。如果说例(6)~(10)都有一定的上下文语境让人能够推出“恰恰”的含义,那么例(11)、(12)独用“恰恰莺声、恰恰莺啼”则应当是此种搭配已被后世文人沿袭成规的结果。
(13)却便似:戏水鸳鸯,穿花鸾凤。喜孜孜枝生连理,美甘甘带绾同心。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14)誓海盟山,搏弄得千般旖妮;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崇祯本]·第四回 赴巫山潘氏幽欢 闹茶坊郓哥义愤》)
(15)街泥双紫燕,课密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车万育《声律启蒙》)
(16)草木虽未华,生气已可掐。东风吹冰池,得意是花鸭。走车斗辚辚,坐鸟竞恰恰。(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
例(13)、(14)“恰恰莺声”与“津津甜唾”结构相类,“恰恰”言莺声,“津津”是“液汁渗出貌”,对应于唾液。例(15)“莺恰恰”对“雁雍雍”,其中“雍雍”为象声词,指雁的鸣声,那么“恰恰”也应当为象声词,指莺的啼声。例(16)中“斗辚辚”对“竞恰恰”,“辚辚”为象声词,指车行声,“恰恰”亦应为象声词,指鸟之叫声。
t台透视装
从宋至清代的16个例子可以看出“恰恰”与“莺啼”搭配的这种用法的传承关系:《全宋词》中的用法更接近杜甫的原句,仿造的痕迹很强,而到了《全元曲》及元杂剧中,已经运用得非常自如,至清代“恰恰”一词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声律启蒙》中严格规定为“莺恰恰”对“雁雍雍”。在不到更多的与杜甫同时代或更早时代的同样用法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传承关系,用其后相类似的例子来反证或反推其含义,并最终得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之六“恰恰”一词应为象声词,指莺啼声。
总而言之,本文在考释“恰恰”一词的意义时,是基于既“向内看”(分析诗作本身),又“向外看”(参考黄莺习性),既“向前看”(不到唐以前的例证),又“向后看”(到宋、元、明、清的例证)的视角,力图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同时,也希望这一方法能对考证缺乏“向前看”资料的词语有所帮助。
附注:
段奕宏陶虹
此处来自于百度百科。
注释:
[1]魏耕原.全唐诗语词通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魏宗孝,徐德芳.“恰恰”注释质疑[Z].语文天地网,2006.
[3]欢喜间.趣味诗词(52)拟声诗[Z].文学博客网,2008-9-2.
(李荣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7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