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节共欣赏三首音乐作品,了解萧友梅、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问》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渔阳鼙鼓动地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男声四部合唱,进行曲题材,歌曲用单三部曲式结构。《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清唱剧《长恨歌》第八乐章,这首歌用女声三部合唱,民族羽调式,运用较弱力度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小鸡进行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问》《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其音乐情绪,了解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认识了解清唱剧,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
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歌曲《问》,感受、体验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并学唱艺术歌曲《问》,并通过分析歌词内涵,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力度表现音乐作品,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对《问》及《长恨歌》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作品的音乐旋律、情绪、力度等方面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以学唱、赏析艺术歌曲《问》为重点。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次重点,并通过与《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对比分析,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赏析《长恨歌》,向学生介绍清唱剧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聆听感受法,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探索讨论法,通过老师示范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从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运动距现在已经多少年了吗?(100年)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后在音乐文化层面,受“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音乐形态,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较有代表的音乐家有萧友梅、黄自、王光祁、刘天华、青主、黎锦晖等。今天让我们通过他们创作的歌曲走进萧友梅、黄自两位音乐家的世界。
 二、新课
(一)萧友梅及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其作品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他体裁的作品。代表作品:《问》、《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爱国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艺术歌曲《问》初刊于1922年出版的《今乐初集》,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
  播放伴奏音频《问》老师演唱,并提问
(1)问谁?  每一个中国人
(2)问什么?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音乐的力度有何变化?强调了哪两个字?——力度更强,强调了“江山”歌词指出国家的现状?——有多心凄惶的泪?
(3)为什么问?  结合创作背景。
(5)了解歌曲结构:A+B
(6)了解创作背景:20年代的中国山河残破、军阀混战、国家沉沦、内忧外患,富于爱国热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时局颇有感慨。面对当时的国内形势,词作家易韦斋、曲作家萧友梅创作了艺术歌曲《问》,通过歌曲抒发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请同学小结歌词的内涵?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反映了爱国知识分子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深沉的忧虑之情。     
(7)学习旋律,感受旋律的强弱,并演唱歌曲。
要求气息沉到横膈膜,打开口腔,打开喉咙。
 (8)根据演唱提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总结力度记号及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可爱歌
                              很弱pp---弱p---中强mf
                              渐强
mc光光渐弱
冰淇淋少女组
                              重音记号 >
                              渐慢 rit  回原速:atempo
(二)黄自与《长恨歌》 
    1、作者简介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的贡献。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独唱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 
 2、介绍作品  清唱剧《长恨歌》   
(1)请学生讲述《长恨歌》的故事。 叫我怎么忘了过去
《长恨歌》所叙述的故事内容是:公元755年,唐明皇沉迷酒,终日与杨贵妃寻欢取乐、不理
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 他们起兵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很快占领了洛阳和长安。 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今西安市兴平县西25里处),士兵愤慨,埋怨统治者腐化误国使人遭殃,致使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迫使唐明皇赐死杨贵妃。
   师:两位作家创作这部作品,一方面是为了填补教材的空缺,因为合唱教材
缺乏中国的作品,另一方面有着借古讽今的意图,它是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2)《长恨歌》作于1932-1933年,是我国现代音乐作品中第一部清唱剧,由韦瀚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歌词,黄自作曲。作品按照剧情结构共分十个乐章。 
①仙乐风飘处处闻  ②七月七日长生殿  ③渔阳鼙鼓动地来  ④惊破霓裳羽衣舞  ⑤六军不发无奈何  ⑥宛转蛾眉马前死  ⑦夜雨闻铃肠断声  ⑧山在虚无飘渺间  ⑨西宫南内多秋草  ⑩此恨绵绵无绝期 
   黄自生前只写了①、②、③、⑤、⑥、⑧、⑩七个乐章,④、⑦、⑨三个乐章由他的学
生林声翕完成。今天我们重点欣赏第③、第⑧乐章。   
 3、欣赏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鼙鼓是什么?鼙鼓是古代军中骑兵用的小鼓,后称骑鼓。
1、赏析A乐段。该乐章是带再现的单三部结构A+B+A’。让我们一起欣赏第一乐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品中的人声、拍子、速度、调式分别是怎样的? 
   听完音乐,引导学生回答:引子部分是钢琴模仿的鼓声,由男低音演唱、单声部、四二拍、进行曲风格、速度稍快,由于作品小调调式的特点,所以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暗淡的彩和悲戚的意韵。 
2、赏析B段,和第一乐段相比较,在声部、力度上有什么区别?四个声部演唱,力度逐渐加强,最后是强音,在这个乐章中,随着音乐的进行与展开,激愤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出了对"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怨恨。 
3、完整欣赏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 
师:这是一首威武的男声四部合唱,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进行曲风格。这个乐章是悲剧性的,开始的主题阴郁暗淡,三次出现的合唱织体写法都不一样,力度一次比一次加强(mp-f-ff),表现边关警报愈来愈紧急。 
4、欣赏第八乐章《山在虚无飘渺间》,分析其速度、力度、音、情绪等。 
5、完成拓展一。从力度、速度、音等音乐要素入手,对比分析第三、第八乐章。   
三、拓展知识 
    介绍清唱剧: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套曲结构,有一定的戏剧情节,由多种声乐曲以及管弦乐队组成,其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以及合唱,是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由管弦乐队伴奏,现代作曲家常用这种题材表现重大历史或现实题材。 
清唱剧的特点是:采用歌剧的各种程式,大量运用合唱的表演形式。
我是歌手萧敬腾[课堂小结及作业]
 把艺术歌曲与流行音乐比较,在歌词和音乐风格上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萧友梅与黄自
专业音乐创作   
艺术歌曲 :《问》
很弱pp---弱p---中强mf
渐强
渐弱
重音记号 >
清唱剧:《长恨歌》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