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委约,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情怀,从《诗经》与《唐诗》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和诗,历经一年的创作历程完成了大型民族管弦乐曲《风雅颂之交响》,由五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序—颂”“关雎”“玄鸟”“幽兰操”和“国风”。作曲家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汲取,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上,融合西方音乐创作技巧,以其特有的方式,讲述我们中国人民自己的故事,体现传承创新的精神,描述了我国的繁荣昌盛以及对中国新时代的美好愿景。
一、《国风》织体结构分析
谱例1
1.曲式结构图
2.文字分析
kuch kuch hota hai 《国风》为再现性复三部曲式,由引子、A乐部、连接、B乐部、连接、A′乐部和尾声组成。 (1)引子(第1-25小节):乐曲由打击乐组开始,拉弦乐组、吹管乐组、弹拨乐组紧跟其后,密集型的十六分音符短暂进行后突然停下,在第4小节时,节拍由4/4转变为自由的散拍子,云锣以G-D的五度音程进行,速度变为广板,力度由弱到强,在第15小节处,速度变为活泼的快板,调式变为A徵,以第15-16小
节为旋律动机,重复一次后,以第19小节为新的动机,第20小节开始向下二度模进,而后进入A乐部。 (2)A乐部(第26-43小节):A乐部为单二部曲式,由A乐段和B乐段组成,速度为活泼的快板。 A乐段(第26-35小节):由a乐句和a1乐句组成,为6+4的非方整性结构,调性在第31小节处由A徵转为E商,旋律声部由吹管乐组的梆笛、曲笛、高音唢呐和中音唢呐以八度形式组成,高音笙和中音笙吹奏D-F-A构成三和弦伴奏,低音笙吹奏和弦底音D,弹拨乐器(扬琴、琵琶、中阮、大阮)和拉弦乐组将和弦分解弹奏,合唱声部和打击乐组持续采用固定节奏型至第35小节。
B乐段(第36-43小节):由b乐句和b1乐句组成,为4+4的方整性结构,b乐句调性为G宫,b1乐句调性为A徵。不同于A乐段的是,B乐段的旋律
探索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影响下的中国民族音乐
谢月婷
—— 以民族管弦乐作品《国风》
为例
声部由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拉弦乐组同时演奏,凸显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彩。核心音程为小六度、小三度、二度、纯五度,作曲家在保持核心音程的基础上,变换节奏与音高,采用变奏的手法对旋律进行展开。伴奏由中音笙、扬琴、中阮、中胡、竖琴和合唱声部负责,以和弦、分解和弦、音程为主,节奏为八分音符组成的固定音型。
(3)连接(第44-55小节):调性在第49小节处由A徵变为D徵,第43-45小节为旋律动机,第46-48小节以三度上行模进展开,同时,唢呐在第43小节单独吹奏,与后两小节的梆笛、曲笛、柳琴、琵琶、扬琴、高胡、二胡的旋律形成了卡农的形式,遥相呼应。第49小节开始拉弦乐组以半音阶上行的形式进行,直至第54小节处达到高潮,逐渐渐强并推进乐曲的情绪,到第55小节处,渐弱收尾,为梅花主题的出现做好铺垫。
(4)B乐部(第56-105小节):B乐部为单三部曲式,对梅花主题的大量引用,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由C乐段、C1乐段和C2乐段组成,速度为缓慢的行板,整体围绕着梅花主题展开描写。主调式为D徵,节拍多次变换,体现了音乐的律动。
C乐段(第55-73小节):由c乐句、c1乐句、c2乐句组成,为4+7+7的非方整性结构,调性为D徵。c 乐句为梅花主题的首次出现,由琵琶独奏,核心音程为纯四度、纯五度、小三度、大二度为主,作曲
家在保持其核心音程的基础上,变换音高与节奏,采用变奏和重复的手法对梅花主题进行展开描写。c1乐句从第60小节开始,是对c乐句梅花主题的模仿,由二胡演奏主旋律,伴奏乐器为中胡,采用由B到D的下行音阶,第65-66小节是对第63-64小节的重复。c2乐句采用扬琴、琵琶、高胡、二胡以八度形式演奏旋律,对乐曲主题进行推动,并且加入合唱,伴奏也由之前的单音变为三度音程的下行音阶,使乐曲音整体更加浑厚丰富,第72-73小节是对第70-71小节的重复,起到强调主题的作用。
连接句(第74-77小节):旋律由二胡、中胡与琵琶、扬琴演奏,并且使用卡农的形式进行模仿重复,是对梅花主题乐句的再次提出。
新居昭乃 C1乐段(第78-87小节):由c3乐句、c4乐句构成,为6+4的非方整结构,调性由C角变为D角,主题旋律采用在原主题旋律的基础上重复向上模进二度2次的形式进行描写,由高音笙演奏,钟片琴和钟琴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进行伴奏,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使乐曲听起来更加流畅,拉弦乐组则使用长音,推动乐曲发展。
连接句(第88-91小节):调性变为A商,4个小节的短连接同样对主题C音到G音的纯五度音程采用向上模进二度的形式进行重复,拉弦乐组在第90-91小节处,力度渐强,高胡、二胡、中胡向上八度进行,大提琴向下八度进行,使乐曲的音响效果更加浑厚。
C2乐段(第92-105小节):由c5、c6乐句构成,为7+7的方整性结构,旋律声部经过C1乐段的变化
重复,又回到C乐段的音高上,c5乐句调性为D徵,c6乐句调性为A商。c5乐句主题旋律由高音笙、高胡、二胡演奏,中阮和中胡以六度音程的形式进行伴奏,加入竖琴的音,使其更加流动。c6乐句主题旋律由梆笛、曲笛等乐器同时演奏,扬琴、中阮采用分解和弦,以音程的形式进行伴奏,相比c5乐句,c6乐句的音更加亮丽辉煌。
(5)连接(第106-119小节):调式为A商,旋律由高音笙演奏,伴奏由扬琴、大阮、钟琴和竖琴演奏,在第114小节处,速度突快,变为欢乐的快板,拉弦乐组采用卡农的模仿形式,以第144小节为动机,围绕E音和A音,每小节加入一种拉弦乐器进行向上五度和四度的变化模进重复,核心节奏为密集型的十六分音符,使乐曲氛围更加紧张,力度由弱到强,在第118-119小节处加入固定节奏型的鼓,为接下来进入A′乐部进行铺垫,将音乐推向高潮部分。男女合唱歌曲大全
(6)A′乐部(第120-137小节):由A′乐段和B乐段组成,为单二部曲式,是对A乐部的变化重复,速度为活泼的快板。
A′乐段(第120-129小节):由 a2乐句和a3乐句组成,为6+4的非方整性结构,调式为A商,旋
律声部在a乐句的基础上向上四度模进重复,由吹管乐组的梆笛、曲笛、唢呐演奏,高音笙和中音笙以柱式和弦的形式伴奏,弹拨乐组和拉弦乐组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伴奏,合唱声部以八分音符为核心节奏,采用固定节奏型伴唱,打击乐组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和弦节奏型,持续性演奏,使音乐
更加紧凑。
B乐段(第130-137小节):由b2乐句和b3乐句组成,为4+4的方整性结构,b2乐句调式为G宫,与A′乐段的A商是同宫系统调,b3乐句调式转为A徵,速度保持快板不变,旋律声部加入高胡、二胡演奏,使其音响效果更加壮大,并将打击乐组的伴奏停止,变为竖琴演奏,以八分音符为核心节奏型、下行琶音为主进行伴奏,使音乐更加具有流动性。男人心
尾声(第137-166小节):以梆笛与曲笛、高胡与二胡Ⅱ以八度形式演奏主旋律,第138-139小节为旋律动机,第141-142小节向上三度模进,调式由A 徵变为C徵,第143-145小节再次向上二度模进,调式变为D徵。在第146小节处,除拉弦乐组的乐器以渐弱的形式结束外,其他乐组的乐器演奏均戛然而止,使音乐达到高潮后突然停下,给人们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情绪感。在第146小节时,节拍变为自由的散拍子,音乐旋律由云锣以G-D的五度音程进行独奏,重复乐曲中引子部分,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强调梅花主题。第147-151小节,节拍变为4/4,由拉弦乐组演奏,力度渐强,结束在D音上,为第152小节开始的旋律做属准备。从第152小节开始,全乐队齐奏,吹管乐组演奏主题旋律,弹拨乐组以八分音符为核心的固定音型、柱式和弦的形式进行伴奏,丰富和声彩,巩固旋律的进行,拉弦乐组以密集型的十六分音符六连奏为主,用来增强乐曲的流动性。以第152-153小节为动机,调式为G徵,第154-155向上二度模进并且对动机部分进行变化重复,调式变为A 徵。第156-159小节,调式变为D徵,整体旋律声部再次向上五度升高,整体力度随着旋律的向上模进而加强,也使音乐感觉更加
辉煌。从第160小节开始,拉弦乐组的高胡、二胡,弹拨乐组的柳琴、琵琶、扬琴与吹管乐组的梆笛、曲笛同时演奏旋律部分,增强了旋律音的厚度,速度突快,成为整首乐曲中最快的部分,力度渐强,直至乐曲结尾第164小节处,以连续的八分音符断奏为主,在第166小节时,辉煌地结束在长音G上,达到整首乐曲的最高潮部分。
二、配器分析
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分为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打击乐组和拉弦乐组,追求的是融合与同一,作曲家们通过对配器的研究,不再只是追求音高、节奏与和声,还更多的探索各种乐器之间的组合,达到音响上的融合与统一,最终使民族管弦乐成为交响性质的乐队。
1.常规乐组的音乐特点
(1)吹管乐组:常用乐器有梆笛、曲笛、笙、唢呐,是民族管弦乐队中数量最多的乐组,其音乐特点为音量大,气氛热烈,大多用梆笛和曲笛、高音唢呐和中音唢呐以八度形式吹奏旋律声部,其音悠扬亮丽。而笙自带和弦演奏技法,其中中音笙常演奏和弦音,能在吹管乐组中起到调和的作用,使唢呐尖锐的音变得柔和,低音笙的加入也增强了乐队低音区的厚实感。
(2)弹拨乐组:常用来演奏伴奏音型,乐器有柳琴、琵琶、扬琴、阮等,在赵季平先生的作品中,
常用弹拨乐组进行乐段之间的过渡,以分解和弦的固定音型为伴奏,或用摇指演奏慢速的旋律和长音。例如《国风》中的第56小节,用琵琶独奏来体现梅花主题;第67小节处,柳琴和琵琶均以摇指的技巧进行演奏旋律声部,其颗粒性强,密集如人声一般,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3)打击乐组:常用乐器有定音鼓、中国鼓、大小军鼓等,是我国民族器乐中不可缺少的,常被作曲家用来增添彩、渲染情绪。赵季平先生擅长运用多种打击乐器,不同的打击乐器之间采用不同的节奏音型相结合,能够给作品带来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将乐器推向高潮,烘托音乐主题。
(4)拉弦乐组:是民族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声部之一,在《国风》中,拉弦乐组的乐器有高胡、二胡、中胡等,其中高胡与二胡音乐线条流畅细腻,音亮丽,适合演奏乐曲的旋律声部,完成叙事性
的陈述。赵季平先生曾在电视采访中表示,自己最喜爱的就是拉弦乐组,甚至常将二胡分为二胡Ⅰ和二胡Ⅱ,加深旋律声部的比重,这种创作手法在其他的民族管弦乐中鲜少见到。
2.不同乐组中乐器的结合与运用
(1)吹管乐组与弹拨乐组:两个乐组之间的音量、发音原理、演奏技巧都相差较大,但吹管乐器的吐音与弹拨乐器的弹跳音可以相结合共同演奏,音较为古朴。例如在《国风》作品中,第26小节开
始,由吹管乐组的梆笛和曲笛、高音唢呐和中音唢呐负责吹奏旋律声部,弹拨乐组进行分解和弦的伴奏,这样组合能够增强弹拨乐组的力度和亮度,使其伴奏声部的分解和弦更加具有连贯性和歌唱性,同时可以软化高音唢呐和中音唢呐尖锐的音。
(2)拉弦乐组与弹拨乐组: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弹拨乐组和拉弦乐组由于音、音响和音量的结合非常融洽,并且都属于丝弦乐器,所以经常结合使用。同时这两类乐器的表现力都很强,演奏技法也很丰富多样,高音区的音明亮干净,中音区的音饱满柔和,低音区的音浑厚坚实。在作品《国风》中,弹拨乐组常为拉弦乐组伴奏,或一同演奏慢速的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例如第67小节处,弹拨乐组的柳琴、琵琶和拉弦乐组的高胡、二胡共同演奏旋律声部,弹拨乐组的摇指、颤音等演奏技巧,能够有效增强乐句的流动性。 (3)吹管乐组与拉弦乐组:两个乐组之间的器乐演奏技法相似,因此,它们在线性线条音的结合上十分和谐融洽。如笙、笛、唢呐等吹管乐器在乐句之间呼吸的气口,与二胡等拉弦乐器的进出弓的演奏技法就有气息上的相似之处。在作品《国风》中,吹管乐组与拉弦乐组的结合非常融洽,两组乐器常用来表现强有力的旋律,例如从第92小节开始,由梆笛、曲笛、高音笙和高胡、二胡同时演奏旋律声部,不仅使弦乐的音量增大,软化吹管乐器的亮度,同时使旋律线条更加饱满辉煌。
(4)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拉弦乐组与打击乐组:一般出现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所有乐组的同时演奏,能够烘托音乐情绪,渲染音乐氛围,将音乐推向高潮部分,用来表现气势磅礴的音乐风格。例如
《国风》的尾声部分,所有乐组齐奏,搭配打击乐的锣鼓齐鸣,使音乐热情豪放、气势磅礴。
三、《国风》中西方作曲技巧与民族音乐元素的结合
1.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
(1)民族音乐主题的应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大多重视旋律声部的横向发展,比如从戏剧戏曲的配乐就可以看出,是以旋律为主,没有太多的纵向和声、复调和对位的发展,而西方则重视多声部的复调对位发展,如格里高利圣咏等。在作品《国风》中,引用了中国民族音乐《梅花三弄》的主题旋律作为素材,围绕核心音程纯五、小三、大二度音程组合,第一次出现在由琵琶独奏中,带有古琴的空灵感,又不同于古琴的音,通过梅花洁白芬芳、傲立冰雪的特征,以物抒情,歌颂有着高尚品德之人。
(2)调式交替:是发展乐思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的民歌、民族器乐、创作作品中几乎都能到它的应用,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调式结合在一起,其特点是,两个调式的主音在乐曲中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且又交织成一个新的调式体系,称之为交替调式。 在《国风》这首民族管弦乐中,同宫系统的调式交替为多数。例如在第26-35小节的A乐段中,其中a乐句的调式为A徵,a1乐句的调式为E商,两个调式的音列相同,宫音相同,属于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又例如在引子的开始部分,采用了d羽-g商的调式,两个调式音列相同,宫音也相同,属于同宫系统调。
(3)五声调式的转调:中国五声调式的转调分为两种,变宫为角和清角为宫。“变宫为角”的转调是把原调的“变宫”音作为新调的“角”音,“清角为宫”的转调是把原调的“清角”音作为新调的“宫”音。
例如《国风》第36-43小节,为A乐部中的B乐段,其中b乐句为G宫调式,在第39小节处的b1乐句转为A徵调式,就是“变宫为角”的转调形式,将b 乐句中的变宫音♯F,作为b1乐句中A徵调式的角音,
转移到多一个升号的D宫系统调上。
(4)同宫调式重叠:是指在同音列上的调式同时叠置结合,旋律是一个调式,和声又是另一个调式,主音不同,但是有共同的宫音与音列为联系。
例如谱例2,选自《国风》第134-137小节,旋律声部调式为A商,和声调式为D徵。A商和D徵为同宫系统的两个调式,其宫音相同,为G音,音列也相同,但主音不同,纵向形成了商/徵的同宫调式重叠,使音响效果更加协和。
谱例2
谱例3
(5)民族调式的调性对置:调性对置又被称为换调,如果材料相同,则类似于移调;材料不同,则对比性很强,用于乐段之间的连接。
举起手来下载 例如《国风》第147-159小节,位于乐曲的尾声部分,调性变化为D徵-G徵-A徵-D徵,其材料相同,都是对梅花主题的再现,经过四次的上行模进,产生了调性对置,使主题音乐更加突出,起到强调主题的作用。
2.西方音乐的民族化
(1)多调性音乐: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调性同时相结合的调性处理方式被称为多调性。在作品《国风》中,作曲家使用西方的多调性作曲技巧,使其各个声部的调性不同,音阶个数不同,在纵向上形成了非同宫系统五声、六声、七声的混合叠置。
例如谱例3,选自《国风》第90-91小节,是五声调式与六声调式的结合。高胡和二胡Ⅰ的调性为A 商调式,二胡Ⅱ的调性为D徵(加变宫)调式,中胡、大提琴的调性为A商调式。其声部调性不同,音阶个
数不同,在纵向上形成了非同宫系统五声与六声混合叠置的多调性的音响彩。
(2)五度叠置和弦:在民族管弦乐《国风》中,G 宫调式为主要调式,以五度音程G-D为核心音程展开描写,分别构建了G-D-A-E和C-G-D-A为主的两组音高材料,赵季平先生在五度音程结构上增加附加音在传统的三度和声基础上,频繁使用五度叠置的和弦,构成新的和声彩,形成丰满饱和的音响效果,横线旋律也多采用五度音程,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民族化发展到新高度。
四、总结
通过对民族管弦乐作品《国风》的深入研究,从曲式、调性、配器和民族音乐元素入手,我们能看到赵季平先生精湛的作曲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国风》也寓意着我国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其源于《诗经》中的“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生活。赵季平先生借此表达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称赞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创新者,还体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使民族管弦乐朝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建中:《创用传统元素 自成一家新风——赵季平器乐作品中的“语汇”之思》,《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36期。
[2]程炳杰:《汲养传统 对话世界——赵季平〈风雅颂之交响〉的艺术精神》,《人民音乐》2019年第11期。
任娇事件究竟怎么回事 [3]程楠茜:《赵季平第三交响乐〈风雅颂之交响〉和声技法研究》,西安音乐学院2021年硕士论文。
[4]周依澄:《赵季平民族管弦乐曲配器特点探析》,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硕士论文。
谢月婷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 于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