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强调了地理课程应具有“生活性”的特征。而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主,所讲授的区域大多是离家乡较远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他不熟悉的地区时感受到地理的“生活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已经去过该区域的学生经历或教师自己的经历。“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被称为“第三极”,由于地理位置较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极少数有过进入藏区的体验。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将自己游历藏区的经历按照旅行路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
开发,将自己沿途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旅途中典型的人文现象来探究其自然本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线索、有逻辑的深度学习,以期培养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材版本】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第四节“青藏地区”。
【课标要求】①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②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粤教版)*
林慧1,2,张胜前1*
(1.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000;2.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1000)
摘要:随着高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亦要逐渐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文章以青藏地区为例,将教师旅行中的见闻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此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期让初中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更能体会到地理学科的“生活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青藏地区;旅行经历
表1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仔细观察勇于设疑
承转
第一站:西宁—观察列车位置探究
过去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不再遥不可及,2006年被誉为“天路”的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14年来累计运送旅客1亿多人次。老师也
在暑假的时候有机会通过青藏线去到了青藏高原深处,今天就带大
家领略这条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道沿线的风采
【展示】教师自制视频“青藏掠影”,图像视频内容包含连绵的雪山、高
寒牧场、高原湖泊、八月飞雪等自然景观,以及火车内部的设施等(素
材均为笔者实地拍摄录制)
视频中我们看到很多平时很难一见的地理事象,你都发现了什么?
请举例说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好奇的心灵,那么我们就沿着青藏铁路,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慢慢揭开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
【讲述】我们从青藏铁路的始点出发,即青海省西宁市。登上列车后
老师发现运行在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内设施和我们平时乘坐的火车不
大相同,而且每趟进藏的列车都有两名随车的医护人员
【展示】列车特殊装置的图片(图1)
观看视频中青藏
高原的自然人文
景观,对青藏高原
叶念琛作品形成初步了解
学生回答所见,
并针对自己关注
的现象提出疑问
小组合作,出列
车中的特殊装置,
思考并大胆猜测
安装这些特殊装
备原因
展示笔者在青藏高原
的实拍照片和视频,
将学生带入青藏高原
这个神秘世界,激发
学生探索青藏地区的
兴趣
此处设置提问环节,
让学生有思考的过
程,带着问题和好奇
心来学习本课
火车是学生非常熟悉
的交通工具,以青藏线
上与众不同的列车设
计引发学生思考,将生
活中的真实情景与自
然环境相关联,认识到
地理学科的生活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学过程分析软件的中学课堂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FHB160567)。
图1
】世界板块分布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青藏地区图、中国地
的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形图。结合教材P
手机短信提示音26
探究题组一】
读图说出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
出青藏地区周围的山脉及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青藏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根据图片出青藏线的列车设计与众不同之处
猜测一下为何要做如此特殊的设计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格尔木位于我国著名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是蒙古语,意为
“盐泽”
】青海矿产资源分布图、茶卡盐湖景观图
】正如其名,这里有很多的盐湖,盐类资源分布及蕴藏量居全国
第一。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格尔木站,列车如果要继续前行,就必须要将原来较先进的
电力车头换成较为传统的燃煤车头(播放实拍视频1)
思考并讨论:列车在格尔木站更换车头的原因
】青藏铁路沿线剖面图
图2
第三站:五道梁—高原气候生态之路
承转
第四站:沱沱河沿岸—生态湿地大江之源
承转
播放隔岸第五站:羊八井—利用自然持续发展
承转
第六站:拉萨—高原首府日光之城
承转【探究题组二】
(1)在这里为何8月份也能看到下雪
(2)为何青藏铁路在很多地方都采用架桥的方式,而且还留下很多
桥洞
【展示】视频:破解高原冻土难题——青藏铁路直通拉萨
认识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下面即将穿越素有“中华水塔”美誉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讲述】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这里是三条大江的发源地区,是中国
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
【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标注长江、黄河、澜沧江)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出此处是哪三条江河的发源地
(2)猜测这些河流的水源源自哪里
(3)这些河流上游什么资源比较丰富?为什么
水能可以用来发电,而青藏地区还有另一种能源也可以用来发电
【讲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发电站,它不同于平时所见的会排放三废
的火电站或者是河流上的水电站,大家结合其所处的位置猜猜这里
靠什么发电
【展示】世界板块分布图、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
【讲述】羊八井地热田是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存在可供发电
的高温热水资源,清洁环保,是我国最大的地热试验电站
经过将近2000千米的行程,终于抵达目的地拉萨。在热闹的拉萨市区,又能发现哪些现象
【讲述】老师在拉萨停留了几天,每天都是艳阳高照,走在拉萨的街
怀旧歌曲下载头,发现当地的居民面部肤普遍偏黑红,猜测一下原因
【展示】拉萨住民的图片以及中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讲述】西藏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太阳能
辐射量超过同纬度平原地区一倍左右。拉萨平均海拔3600多米,
空气稀薄,加上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良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
到拉萨,在大气层中被削弱的量也就特别少
【讲述】拉萨的城区非常热闹,各种商店饭店遍布,这是老师在拉萨吃
到的藏族传统饮食:糌粑、酥油茶、藏面等。而且老师在商店里买了
很多颇具当地特的牛肉干作为伴手礼送给朋友(出示实拍图片)
【展示】青藏高原农牧业产品分布图
【探究题组三】
神雕侠侣歌曲
(1)当地的居民面部肤普遍偏黑红的原因
(2)青藏地区人们所吃食物的原材料是什么?从何而来
(3)青藏高原适合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
青藏铁路开通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片土地领略了它的壮美景,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问题
小组完成探究题
组二
观看视频,深刻理
解修建青藏铁路
的重重困难
moonwalk
自主读图后完成
问题
读板块分布图,得
出结论:青藏高原
位于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板块的交
界处,地壳运动活
跃,地热资源丰富
倾听教师讲述,就
教师提供的图文资
料进行小组合作完
成探究题组三
读传统饮食图片,
猜测制作这些食
物的食材
通过读图,了解青
藏地区主要的农
作物并归纳出主
要的农业类型为
畜牧业和种植业。
且种植业大多分
布于河谷地区
通过破解冻土难题的
视频,体会中华人民
的智慧以及国家的强
大,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此处考查学生读图能
力以及对旧知识的掌
握程度,结合之前讲
过的中国气候、地形、
河流等知识来思考
问题
世界板块分布是学生
之前学过的内容,通
过青藏高原在板块中
的位置判断出所富含
的能量。培养通过已
知来学习未知的意识
和能力
此处问题学生很容易
回答出来,但是再深
入探究其原理则稍
难。涉及高中地理必
修一的内容,教师可
适当渗透,为地理学
科的初高中衔接打下
基础
农业对学生来说是比
较枯燥的,此处通过
饮食来引入青藏地区
的农业可以激发学生
探究兴趣
通过之前的知识积
累,学生可以考虑到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能想到由于热量不
足,所以适宜在地势
较低且水源丰富的河
谷地区种植,而且要
种植比较耐寒的作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续表1
生态恶化直面问题
思维导图建构体系
总结知识升华情感【展示】材料1:青藏高原目前约有8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按照目
前的增温速率,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整个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将会
在30年内消失殆尽。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青藏高原既
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又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
亚洲国家的生存发展
材料2:“1984年,我到青藏高原海拔5220米的聂聂雄拉山顶时,见
到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山顶完全被绿绿的高寒草原覆盖,草长地很
好,牛羊满山遍野。但是我今年再次到聂聂雄拉山顶时,简直不敢相
信,面前是一片灰黄,土石裸露、满目荒凉。”65岁的植物学家黄荣福
教授说:“没想到才短短20年,这里的草场退化竟如此严重!”
【探究题组四】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哪些生态问题?原因是什么
(2)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有效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
本节课我们沿着青藏铁路学到了很多地理知识,如位置、地形、气候、
河流、能源等,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请通过绘制思维导
图将以上地理要素联系起来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所以青藏地区在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保
护高原的生态环境,让这片原始洁净的土地能一直保持它最美好的
样子(完成图3所示板书)
阅读资料,自主思
考后,小组完成探
究题组四,积极发
表个人见解。小
组达成一致后选
出发言人向全班
讲解
按照自己的理解
将本节课所学知
识点绘制成思维
导图
观察板书,系统
学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
形式探讨青藏地区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在自己所具备的知
识基础上提出可行性
建议
如要减缓全球变暖的
速率则需要节能减
排,开发新能源。则
与之前提到的地热资
源、太阳能资源等这
些清洁能源相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思
维与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
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
过程,并建构自己的
知识体系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从情感上进行价值观
的渗透与提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四、教学反思
亮点:①情境真实且有代入感。本课通过教师自己真实经历创设出的真实情境,既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所学地区的距离,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学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课堂,他们在今后的旅行过程中用一双地理人的眼睛看世界,会有意识地发觉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②活动充分且有层次性。本节课以“青藏铁路—地理现象—自然特征—利用自然—人地协调”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探究题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发挥
自己的潜能,亦能逐渐提升各方面的地理素养与能力。③板书美观且有逻辑性。本节课以青藏铁路的空间位置为出发点,所以在板书的设计上以铁路线为中心,在沿途所见不同的景观来展开各方面知识点的学习,通过箭头、线条的标注来展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综合思维。
不足:①多个环节设计了探究活动,但课堂时间有限,会造成部分小组交流的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②思维导图设计环节,学生个人在课上完成难度较大,亦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后讨论合作进行。
“教师的眼界,决定课程边界,创生课程从更新自己开始[2]”。本节课采用笔者的旅行路线为情境线索贯穿始终,通过沿途见到的一些现象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探寻其背后的地理原理,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世界这么大,作为地理教师,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自己的素养。教师在旅行过程中积累的教学资源,方能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鲜活真实的素材。▲
*通讯作者:张胜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11.
[2]万伟.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续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