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张玉娟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257200
摘要:
语文是修养,是熏陶,是积累,是感悟,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阅读就是语文中最好的实践活动,可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及若干本书籍的阅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习得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淀暗里着迷刘德华,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信息技术逐渐普遍的今天,阅读教学又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光彩,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有哪些优势呢?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 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与学习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孙宝国创设情景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我在执教《世纪宝鼎》一文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出现古朴宏伟的宝鼎,然后问:“你认识这个东西吗?在中国古代它是做什么用的?又怎么会安放在联合国大厦的广场上呢?你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老男孩 mp32、 创设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感悟文本。
教材中的许多事物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执教《泊船瓜洲》一课时,为了突破诗中所提到的京口、瓜洲、钟山三地所处的具体位置这一难点,我利用动画效果制作一幅长江图,由学生的发言,边在长江
两岸呈现这几处地点,学生马上就一目了然。接下来,诗人站瓜洲渡口,望着故乡的图又马上呈现出来,学生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这时再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让学生在音乐、图、诗中融情入境。在这样的意境中,让学生去吟咏课文,水到渠成地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出诗的味道了。从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感知去学习古诗,体悟古诗。
又如在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见过桂林山水的,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后,学生对桂林的山水有了形象的感知,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就充沛了很多,有感染力了很多。
3、 合理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感。
梦里共醉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尤其容易被调动。现在发达畅通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教学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台阶》一课是一篇记叙一位农村老父亲一生劳作,但仍然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所有生活在贫困线上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们坚守家园,不懈劳作的敬佩之情。尤其学到父亲
曹芙嘉相亲相爱年事已高,本来健壮的身体已经垮掉,原本以为住进高台阶的大房子会无比的欣喜,可是骨子里固有的谦卑的思想不仅没让父亲体会到些许的欣慰,反而觉得失去了人生所有的目标,变得沉默沮丧时,课文的忧郁彩浓重了。朗读这一自然段时,配上一段忧伤的乐曲,学生仿佛能看到本来魁梧身材的老父亲蜷缩在门槛上,把白发苍苍的头颅深深的埋在两膝之间,那种晚景的沮丧,深深的打动着学生的内心,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这一突出特点,强调了语文学习的个性化。
多媒体教室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料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
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彻底改变教学与学生的课堂角,为学生的个体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由直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由“幕前”转向“幕后”,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他们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策略、方法和发展目标。这种个性化的学习给学生以心灵上的自由,为他们开辟了发展个性、大胆创新的广阔天地。
星辰变 吴克如《看云识天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了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如:“轻盈、碧蓝、朦胧、峰争奇”,这些词语,还有一些比喻句,拟人句,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同时,网络环境下,学生大多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对文本的领悟。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会大胆地与别人讨论甚至争论,在互动中互补,由此获得益处,得到成功的喜悦。
应该看到网络阅读教学是对现有课堂阅读教学的严峻挑战。它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由传授知识、指点迷津的权威变成了学生阅读
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三、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开阔领域、发散思维。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就是学一篇带多篇,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学习“例子”掌握方法,运用习得的方法去阅读体裁、结构相似的相关文章或与之相联系的素材、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计算机普及的条件下,通过网络解决这一问题毫无疑问是最快捷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各种语文教育网站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专页。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要学生到网上采集大量有关地球被污染毁坏的图片资料以文字资料,经加工后写成调查报告或制作成网页在班里交流或网上传送。同学们热情很高,制作的调查报告和电子文稿,内容新颖而全面,使老师也大开眼界,师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伙伴”!这种整合方式既改变了过去课后作业的单一化,又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发散了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但是,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缺憾。我们
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慎重使用多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为了直观而直观,零乱无序的使用多媒体,不仅无益于教学,还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这样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间接经验代替鲜活的生活经验。
一位老师在讲关于秋天的内容时,用图片展示了秋天的景,且不说窗外就是累累金秋,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几乎天天长养在自然中,对秋天并不陌生,完全可以让学生说说对秋天的感受,这时候用多媒体,显然是以间接经验代替了鲜活的生活经验,忽视了生活经验的可贵。因此,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切不可舍近求远,以可望不可及的图片代替学生鲜活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
二、以直观形象代替丰富想象。
文字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我们语文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让学生爱上母语,亲近母语,乐于学习母语,可是,在使用多媒体时,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对母语的亲近过程,而直接用直观形象去代替学生想象,使学生一次又
一次失去了想象的机会,比如我有一年执教《智取生辰纲》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快速概括全文,费了很大工夫,在网上到了关于这个章节的图片,用图片去引导学生概括,自以为很成功,结果课后遭到了教研员老师的当头棒喝,从此痛改前非,至今都感激教研员老师,如果不是老师的及时惊醒,我还不知道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多远。像我当年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本来课文中就有许多值得学生耽于想象的美妙场景,如果图片一投,就像在学生头脑中扎下一颗钉子,牢牢的牵制住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不可取的。
那多媒体应该怎么用呢? 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要在合适的时机运用。
语文课堂的好坏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如果遇到抽象问题就用多媒体使其直观化,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让学生仅仅是欣赏庐山云雾的图片,并不能让学生深入文字,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图片也不能完全展现出云雾瞬息万变的动态特点,把学生通过文字想像的能力扼杀了。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是先出示图或录像还是先出示诗句,效果完全不同。语文阅读学
习的方法应该是从语言文字入手,重现文字中说蕴含的景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发思考,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图片或影像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领悟。所以多媒体要适时而用,还是要尊重学生想象力,以启发教育为主。
二、仍要保持教师的引导作用。
很多人在使用多媒体后就淡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仿佛一个鼠标就可以操纵整个课堂,步步有图画,处处有声音,甚至板书内容都用多媒体呈现,那么课堂就成板板的一块,学生丧失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发挥不了,这样的情况下,主宰课堂的不是老师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这样的课堂就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了。所以在使用时应该明确认识课堂的各个角: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多媒体是辅助者。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同样重要
“教学”,即“教学生学”。没有学生的“教”是毫无价值的;没有学生参与的“教”也是没有意义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往往使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和参与,而注重课件的声、文、图的效应。但这无法取代学生在所创设情景中的实际操练,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要
时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潜力。布鲁纳曾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更多的问题发自他们自己的思维,给他们探讨的时间,让更多的问题消灭在他们自己的手下。
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使语文文化的内蕴融入于现代多媒体技术之中,将传统的学习环境重新构建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更先进,学习内容更丰富,这样的教学是培养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摇篮,它使语文阅读教学更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唐晓勇《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课程主题探究活动》
梁秋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