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万 洋:浅析格什温《前奏曲》NO.3的音乐内容
巩俐的胸
浅析格什温《前奏曲》NO.3的音乐内容
万 洋杜海涛演的电影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前奏曲》是美国民族音乐家乔治·格什温先生仅为钢琴而作的独奏作品,也是他创作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本文将以第三首《前奏曲》为例,分别从节奏、旋律、曲式、和声几类角度出发,作一些个人演奏体验过程中的浅显分析。
【关键词】格什温;爵士乐;第三首前奏曲;音乐内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54-01
一、美国爵士乐
说起美国的本土音乐,可谓是种类十分繁多,其中爵士乐的直接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布鲁斯,“忧伤,蓝
调”,是黑人奴隶歌唱的一种歌曲形式,主要是表达对压迫劳动的哀怨和非洲故土的思念。布鲁斯的音阶特点为在原有大调音阶上降Ⅲ级、降Ⅶ级,也有降Ⅴ级,多为模仿管乐演奏,它的曲式有固定的格式:一般为12小节,共三句歌词,构成AA1B结构模式(这与黑奴劳动时的一唱一和有关)。如:“昨天夜里,我翻来覆去,昨天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实在是心神不定。”
另一个是雷格泰姆,它是一种钢琴音乐形式,显著特点是强烈的切分和钢琴演奏。强烈的切分就是重拍由传统2/4和4/4拍的强排,转移到了弱拍的位置,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摇摆感。
二、《三首前奏曲》的创作背景佟大为和关悦
乔治·格什温,美国著名民族作曲家、流行音乐作曲家。《三首前奏曲》是于1926年,格什温在好友秘鲁著名通俗歌手玛格丽特·雅尔华雷斯于美国举办巡演的时候,创作出一共五首《前奏曲》,可惜在演唱会期间,这套作品中的两首乐谱不慎遗失,就像是一件未完成的艺术品给后世留下了遗憾、憧憬与遐想。作品原称《大熔炉》,后改为《钢琴前奏曲》。
三、《前奏曲》NO.3的音乐内容
《前奏曲》这套作品中,第一首与第三首热情激烈、动感十足,第二首情绪忧伤、节奏缓慢,是明显的布鲁斯风格。本文主要浅析第三首作品。
(一)曲式
许嘉凌
这一首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
图1
本首为对比主题的回旋曲式,共分为A-B-A1-C-A2五段,每一段均有两个乐句构成,结构清晰。引子由♭e小调开始,旋律跳跃激进,均在Ⅰ级主和弦上构成。B段是第13-16小节,为对比性的材料。经过了7小节的B段,从第20小节的第二拍开始,弱起进入第一个再现的A1段,调式依然是♭e小调。第28-44小节是C段,也是从28小节第二拍弱起,C部分音乐材料新颖,调式也转到了♭a 小调,旋律更富有张力,在一段轻柔的连接后,进入第二次再现的A2段,旋律改由八度并高八度弹奏,达到本曲的高潮,最后本曲结束在♭e小调的Ⅰ级主和弦上。
(二)和声
在格什温的《前奏曲》中,大量运用前文提到的“布鲁斯”音阶,在前两首中多次出现,如:第一首在第8小节中出现的♭a就是♭B调自然音阶中的降七级音,在第33小节左手出现的和弦♭a1-c2-e2中a1音是D大调的降五音,右手的f1音是D大调的降三音,以上均为常用的布鲁斯音。
(三)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爵士乐的节奏为雷格泰姆,强烈的切分和典型的三连音产生的摇摆感让音乐动感十足,激情澎湃。
1.切分节奏
(1)典型的基本切分:左右手节奏错位,形成的切分节奏,表达了音乐的俏皮。
(2)变形切分Ⅰ:利用连线打乱乐句的强弱规律。
(3)变形切分Ⅱ:利用重音打乱乐句的强弱规律。
2.典型的爵士三连音节奏
中国好歌曲下载四、旋律
格什温三首《前奏曲》中第一首与第三首是比较活泼的风格,第二首充满忧伤。
第三首开始鼓点节奏的四小节引入,给人充分的期待感。A段旋律舞池中踏着同一个舞步跳舞的人,整齐划一,并通过八度音和高八度方式,反复出现了三次。B段使用重音切分,旋律跳跃虽然没有A段强烈,但却变得摇摆感十足。全曲中强弱对比鲜明主要表现在C段,乐句前6小节力度作mf-ff的
渐强处理,后两小节突然转为pp,使音乐旋律在听觉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最后乐曲高潮部分采用了格什温惯用的八度与高八度方法,再次呈现主题动机,尾声使用连续快速的上行分解琶音结束全曲。整首作品情绪激昂、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演奏技术高超的斗琴者进行了一番淋漓尽致地斗琴表演。
五、结语
《前奏曲》作品虽然十分短小但格什温发挥了他独特的智慧,将美国爵士音乐元素中的布鲁斯音阶、雷格泰姆节奏等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独创出一种灵魂与骨架兼具的完整音乐表达形式。无论是对流行音乐里美国黑人音乐元素的挖掘,还是对古典音乐的创新,在连接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的沟通道路上,格什温无疑是架起爵士乐与古典乐音乐桥梁的前驱奠基人。
参考文献:
[1]钱仁平.格什温钢琴音乐述要[J].钢琴艺术,1997(10).
李宗盛演唱会[2]郭晓丽.浅论格什温<;钢琴前奏曲NO.1>[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9).
[3]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
[4]陈艺峤.格什温作品中替代和弦的技法研究[J].艺术评鉴,2016(12).
[5]郭昕.爵士乐语言在格什温作品中的创造性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
[6]邹瑾.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