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怎么了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是物理的⼀个必考点,⽽且相对⽽⾔⽐较简单,是拿分的关键。下⾯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是⼩编想跟⼤家分享的,欢迎⼤家浏览。
  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
  声⾳产⽣的条件:⼀是要有发声体;⼆是发声体要振动。
赵薇希拉里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发声也停⽌,但声⾳不⼀定停⽌。
  4、⽓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发出声⾳。
  如“风声”“⾬声”“读书声”“声声⼊⽿”中的”风声”,“⾬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
  5、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线电波交谈。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有关。
  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体中最慢。声⾳在15℃的空⽓中传播速度是3x108m/s。
  7、回声:声⾳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少17⽶⼈⽿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起,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
  8、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定能发出⼈⽿可以听到的声⾳。
  9、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就⼀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定没有回声。
  10、⼈听到声⾳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引起⿎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脑,这样⼈就听到了声⾳。
  11、声⾳传播的两种途径:①空⽓传导;②⾻传导。
  12、⼈⽿听到声⾳两种途径:①声波-⽿廓-外⽿道-⿎膜-听⼩⾻-听觉神经-⼤脑;②声波-听⼩⾻-听觉神经-⼤脑。
  13、⼈⽿听到声⾳必须具备的条件:福原爱为什么会说中文
  ⾸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其次⼀定要有传播声⾳的介质;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的器官(⼈⽿)。
  14、双⽿效应:
  声源到两只⽿朵的距离⼀般不同,声⾳到两只⽿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能判断声源的位置的现象。
  应⽤:正是由于双⽿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都是⽴体声。
  注意:不要认为⼈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
  15、概念:声⾳的⾼低叫⾳调。
  16、决定⾳调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调越⾼。
  17、频率: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Hz
  ⼈⽿的听觉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于20000Hz叫超声波。(波形紧密的频率⾼)
  18、概念:声⾳的强弱(⼤⼩)叫响度。
  19、决定响度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响度越⼤。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
  20、增⼤响度的办法:⼀是减⼩声⾳的分散;⼆是减⼩⼈⽿到声源的距离。
  21、⾳⾊概念:声⾳的品质。
  22、决定⾳⾊因素:发声体本⾝注意:不要认为⾳调⾼,响度⼀定⼤。
  23、噪声的概念:①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
  ②凡是影响⼈们正常学习、⼯作和休息的声⾳,以及对⼈们要听的声⾳起⼲扰的声⾳,都属于噪声。
  2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声⾳的强弱。
  (2)、听觉下限为0dB,为了保护听⼒声⾳不可超过90dB;为了保证⼯作和学习声⾳不可超过70dB;
  为了保证息和睡眠声⾳不可超过50dB。
  25、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产⽣;(2)、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处减弱。
  注意:不要认为优美的⾳乐⼀定不是噪声;不要认为0dB的声⾳就是没有声⾳,没有物体振动。
  26、利⽤声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
  27、利⽤声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超声波击碎物质;超声波除尘、洗⽛。
  简答
  1、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由于声⾳被⼭峰、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2、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学五名学⽣到珠穆朗玛峰登⼭发⽣雪崩事件,造成重⼤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为何不宜⾼声喊叫?
  答:登⼭或探险的⼈进⼊雪⼭或溶洞之中,⼀般都禁⽌⾼声喊叫,这是因为⼭上雪堆及洞中岩⽯⽀撑可能⼗分脆弱,⾼声⼤叫引起空⽓振动,传到雪堆或岩⽯上会引起它们振动起来,这样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从⽽危及⼈们⽣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进⼊这类地区千万不要随意⼤呼⼩叫。
  3、请你想象⼀下,如果“声⾳的速度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1)两个⼈对⾯说话,要隔⼀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
  (3)发令响后好长⼀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放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能听到礼炮声。
  4、随便叫⼀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间不动,然后,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或正后⽅,⽤两⼿击掌发声,请问该同学能否准确判断出击掌的地⽅?为什么?
炎亚纶 汪东城  答:不能正确判断击掌的地⽅,因为⼈是靠“双⽿效应”来判断声源⽅向的,⽽当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或正后⽅击掌时,声源到两个⽿朵的距离相同,两只⽿朵感觉的时间就没有先后之分,不会产⽣双⽿效应,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声⾳传来的⽅位。
  5、⾳乐家贝多芬⽿聋后,就是⽤⽛咬住⽊棒的⼀端,⽽另⼀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琴声,从⽽继续进⾏创作的,请解释其原因。
  答:声⾳通过头⾻、颌⾻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贝多芬就是利⽤这种⽅式即⾻传导来进⾏创作的。
  6、假如你是⼀名舞台⾳响师,你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听到更好的⽴体声⾳?
  答: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只扬声器(⾳箱),这样观众就能听到更好的⽴体声。
  7、把⼿表⽤⽛齿咬起来,两只⼿掩紧⽿朵,你会听到嘀嗒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什么?
  答:⾻头能够传导声⾳,⽽且传声效果很好。
  8、许多内部听觉还完整的聋⼦,也都能够依着⾳乐的拍⼦跳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这是因为⾳乐的声⾳经过地板和他的⾻骼传导到⽿膜使其振动产⽣听觉的缘故。
  9、将开⽔倒⼊⼀个空暖⽔瓶中,暖⽔瓶发出的声⾳是怎么产⽣的,这个声⾳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向暖⽔瓶内灌⽔时,引起⽔⾯上空⽓柱的振动⽽发出声⾳,随着⽔⾯升⾼,上⽅空⽓柱变短,空⽓柱振动变快,这样空⽓柱发出的⾳调越来越⾼。空⽓柱振动幅度变⼩,响度变⼩。
  10、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却听不到,为什么?
  答:因为冬天天⽓冷,电线受冷收缩,振动频率⾼,⾳调⾼;⽽夏天天⽓热,电线膨胀松弛,振动频率低,⾳调低。
  11、蜜蜂载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能辨别蜜蜂是否采到了花蜜,这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答:根据声⾳的⾳调不同来辨别的。蜜蜂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300次/秒),⾳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440次/秒),频率⼤,⾳调⾼。
  12、⼈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却可以听到蚊⼦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为什么?
  答:能引起⼈们的听觉的声⾳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于10Hz,它低于⼈⽿的听觉范围,所以⼈⽿听不到蝴蝶飞⾏的声⾳;蚊⼦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它在⼈⽿的听觉范围内,⼈⽿就能听到蚊⼦飞⾏时发出的声⾳。费玉清封麦
  13、有⼈说⾳乐是乐⾳,因此⾳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观点对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度看,凡是妨碍⼈们正常休息、学习和⼯作的声⾳都是噪声,对要听的声⾳起⼲扰作⽤的声⾳也是噪声,因此⾳乐声可成为噪声。
  14、墙壁的传声性能⽐空⽓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传⼊室内的声⾳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答:声⾳在空⽓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如墙壁、玻璃等,⼤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门窗关闭后,传到寅的声⾳将被减弱,这就是利⽤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个途径。
  15、⽂明卫⽣城市为什么要求植树种草?
  答:植树种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树⽊和花草可以吸收、减弱噪声,使得城市更显得安静,让⼈们放松神经,享受⾃然。
  16、假如你是⼀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们带来的危害?
别在伤口上撒盐原唱
  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板③⼯⼚、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在市区内禁⽌鸣笛
  17、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其原因是什么?
  答:马路上的嘈杂声主要来⾃各种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降雪后,马路上铺上了⼀层厚厚的雪,这时马路上的雪较松软,变成了较好的吸声材料,噪声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后的马路上显得⽐平时寂静多了。
  18、⼀部科幻⽚中有这样的场⾯:⼀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飞船的巨⼤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1)在太空中听见爆炸声(真空中听不见爆炸声)(2)先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爆炸的⽕光(光速⼤于声速)
  29、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传声。
  (2)⼀般说来,媒介物的密度越⼤,光速越⼩,⽽声速却越⼤
  (3)光速⽐声速⼤得多。
  20、为何在屋⼦⾥讲话⽐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
  答:在屋⼦⾥讲话,回声跟原声混合在⼀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要响亮些。
  21、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泥”,其⽬的是什么?
  答:燕⼦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是使射到墙上的声⾳不再被反射到观众那⾥,避免产⽣混响,也就是减弱回声。【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相关⽂章:
08-29
07-31
01-24
08-26
10-29
08-27
10-30
06-27
08-29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