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微笑吧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幼儿形成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习惯、活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幼儿园教育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教育教学环境中和家庭教育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字] 良好行为习惯生活环境教育教学环境家庭教育环境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日本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池田大作也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人。在家里,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变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而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前题是要尊重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幼儿形成了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单亲家庭的放任教养方式,也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是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现实要求。
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园教育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
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这些行为习惯对幼儿的重要影响
1、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的习惯,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2、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3、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组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从培养幼儿爱家人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苗,一家人都围着这棵独苗苗转,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以至于不懂得关心家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和集体。因此,教育幼儿爱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如请幼儿了解家人的生活,
观察父母的劳动,让幼儿谈谈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自己也应该怎样爱爸爸、妈妈,以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及行为。同时,再通过父母是怎样孝敬老人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爱他人和爱集体的情感。如,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使幼儿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也都非常了不起,从而懂得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还应爱更多的人。又如,看到老师站着做事,应主动搬椅子,请老师坐下。再比如,爱小朋友,看到小朋友摔到后应及时的把他扶起……。因此,从教育幼儿爱父母人手能够萌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及行为,这种做法是养成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途径。
2、坚持“做中学”,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做”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如果总是怕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采取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胆小退缩的个性,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如针对班内孩子洗手常常弄湿衣袖、进餐要老师喂食,起床让老师给穿鞋等现象,开展游戏活动《我能,我会》,坚持让幼儿自理,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在区角中特意放置娃娃的小衣服和小鞋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扣纽扣和系鞋带;在洗手之前自己挽袖子,洗手自己搓肥皂;在进餐时鼓励幼儿自己用小勺子吃饭;在午睡前后自己脱穿鞋子;在入厕后自己冲水、提裤子。很快,孩子们经过练习,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还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二、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教育活动是一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向幼儿传授知识,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又把良好的行为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由于小班年龄小,自控力差,在饮水、洗手、进餐、入厕和穿脱衣物等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尤其是饮水和洗手方面,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更不知道节约用水;午睡前后穿脱衣物和鞋子也是部分幼儿的难题。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蕾妮 齐薇格《拧紧水龙头》和《十二点钟静悄悄》。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说儿歌、唱歌曲等活动,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节约用水是非常必要的,小朋友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值得表扬的。
狠不下心2、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调整消极的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途径,给自己带来舒适、愉快的心情,并从各种情绪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由地感受到了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以及给身心带来的快乐,较好地去适应现实环境,同时我们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潜在体验,进行分析、讲评,使幼儿的无意识体验变成了有意识体验,提高了自制力,逐步实现自我控制,进一步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言传身教巩固教育成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以及及时的表扬。如要求幼儿不能浪费水,那么在我洗手的时候我也一定节约用水。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微小的进步,我都要及时给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才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4、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幼儿讲道理。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我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我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幼儿明白了生活中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明白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平时自觉地去培养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尊重孩子,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我们应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对月高歌
后厨歌曲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增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原则。鼓励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在家里带头节约用水,那么孩子一定也会跟着照做的。
渴望你的爱歌词
4、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主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幼儿孩子经常忘记摆鞋子,还有的女孩小便完后经常忘记冲水,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醒。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只要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就能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也是人生诸方面的奠基时期。为了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切莫错过这个教育的黄金时期!
参考文献
[1] 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