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失落的千年文明》
——重走六朝古都·邺城
作者:袁艳光梁朝伟个人资料 
位于河北省临漳县漳河畔的邺城,是一个具有千年文明的古都。在这里发生了六个朝代的故事,故事被今天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被流传。但是故事的发源地邺城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神秘的内容,笔者重新走进六朝古都邺城,为读者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因为求学就业,笔者已经有尽10年没有去过邺城了,虽然只距离几里地。但邺城的神秘传说,一直在我心里珍藏着,也在异地他乡听到他人议论邺城的故事。受朋友委托写一篇关于邺城的文章,重走邺城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感。那可能是因为六朝古都能有邺城这个名字存在,而且又在我的老家,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时值农历正月初三,正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来这里参观拍照的人是络绎不绝,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有的是从广州特意赶来的,有的从北京赶来,都被这千年文明吸引着,每个人脸上都能看出对古都邺城不一样的新奇感。一位来自北京的朋友说:“邺城真是太宏伟了,虽然
它的原样还没有重现,但是邺城给我的是一种说不清楚的神秘感”。
这里曾经是六朝古都,这里曾铜雀春深,,魏王曹操曾在这里宴饮赋诗,抒发壮怀,“建安七子”曾在这里歌咏吟唱,探讨人生的要义……
而现在,这些鲜活的历史影像都湮没在滚滚的河水中,消失在熊熊的战火中,留给我们的只是地上残缺不全的城垣遗址和地下的碎砖片瓦,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正是“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郑板桥诗)。
最早与邺城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西门豹,我们在上中学时就知道“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是个战功赫赫的武将,被魏文侯任命为邺令,他到任后,发现当地的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对泛滥的漳河无计可施,竟想出了“河伯娶妇”的花招,蒙骗残害百姓,借机聚敛钱财。于是将计就计,惩治了地方恶势力。所谓河伯,指的是商王冥,商代时商王冥自商丘(今河南濮阳)迁都于邺,因商王冥曾任水官,故死后被尊为河伯。可见商代时已有邺城,春秋时齐桓公重新筑城,战国时属魏。西门豹治邺期间,对漳河进行治理,沿漳河修12渠(一说是西门豹之后的邺令史起所修),引河水灌民田,化害为利,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亩产达到6石4斗,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产量。西门豹又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
”的政策,使邺城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为邺城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人痛心的是,这位对魏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却遭到一些小人的诬告,说他治理漳河时滥征民伕,魏文侯虽未听信谗言,他的儿子武侯继位后,却未放过西门豹。西门豹终于惨遭杀害,含冤而死。
    邺城遗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南40公里处临漳县的漳河岸畔,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是殷邺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197912王志文老婆陈坚红月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7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1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公元前三维鱼乐队11世纪商王国灭亡之后,1500年前,这里再度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公元580年,邺城被毁,当时的相州、魏郡、邺县南迁至安阳城,安阳亦称邺。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
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东西长7何沛函微博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东魏建南邺城,东西长6里,南北长818步。增修了许多奢华建筑,如太极殿、昭阳殿、仙都苑等。高欢不仅在这里兴建楼台庙宇,还在这里安置了能自己演奏器乐的机器人,留下不朽的美谈。
这一时期,统治者特别崇尚佛教,不惜动用大批力量修建佛教石窟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物名胜,如灵泉寺、万佛沟、北齐石窟、响堂山石窟、洪谷寺风景区等,其中一些景点与著名的少林寺有着千丝万屡的因缘。 
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从南至北分别为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建筑精美,风格独特。铜雀台是三台中的主台,位居中央,始建于建安15年,是当时远近驰名的一座名台。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曾留诗铜雀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铜雀台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该台高十丈,有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从南至
北分别为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建筑精美,风格独特。铜雀台是三台中的主台,位居中央,始建于建安15年,是当时远近驰名的一座名台。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曾留诗铜雀…
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境内西南部,横跨漳河两岸,面积约20平方公里,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距今已有近陈龙主演的电影2700年的历史。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和省、市各级都对邺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工作非常重视。国家对大遗址的重点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已经起步,省、市已分别把邺城遗址保护开发列为建设“旅游大省”和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对邺城大遗址进行整体保护,现正编制邺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总规”和“四个详规”,邺城遗址已初步纳入全国20个侯选遗址。现正在争取将邺城遗址纳入全省红旅游线路、赵文化旅游线路和安阳殷商文化旅游线路,以加快邺城遗址的保护开发步伐。
2001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化研究所共同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发掘出1700多年前曹魏至十六国时期邺北城的南城门遗址。
  据史料记载,邺城始建于春秋,东汉末是冀州牧治所。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后,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建都邺城。此后的370多年中,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
兄弟本魏、北齐等朝代的22个帝王在此建都。这次发现的邺城城门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30公里、邺城三台东南约1公里处,现漳河河床1.5米以下。
据邺城考古队队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朱岩石介绍,这次考古发现的是曹魏至十六国时期邺城北城的南城门,是由地上通过地下而走的秘密通道,可能就是历史典故传说的曹操的“转军洞”。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券顶式城门。这一考古重大发现,对于研究曹魏时期的历史和邺城发展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次发现的邺城遗址券顶式城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30公里处,距现存著名的曹魏时期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三台遗址仅1公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多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深入发掘,出土的城门遗址南北长50多米,宽3米多,高4米,呈券顶式,由北向南斜面而下,坡度约20度左右。城门两侧有对称的安放门转轴的门轴石,门底下由北向南有一条呈封闭状的排水垄沟,一直通到城门南呈东西流向的大排水沟内。据考古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朱岩石介绍,这一城门是曹魏至十六国时期邺北城的南城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唯一保存
完好的券顶式城门,把我国在这方面的建筑历史提前了700多年。为研究邺城发展史和我国的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城门有地上通过地下而走的秘密通道,可能就是民间传说的“曹操的兵数不清”这一历史典故中的“转军洞”。
魏建国前以邺为政治中心。它平面为横长矩形,东西宽2400米,南北长1700米,城墙土筑,基宽1518米。城有七门,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东西面各一门。东西门相对的大道分全城为南北两半。南部被南墙城门内的南北大街分割为四区,布置居住的里坊、市和军营。城之北半部被自北墙东偏门内的南北街分为二区,东区是贵族居住区,西区是宫殿区。宫殿区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北、西两面倚城墙,推想应是东汉时子城所在。自南城中门有南北街北抵宫门,遥对宫中听政殿一组,形成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在这条街两侧建主要官署。经曹操改建,邺城发展为宫殿在北,市里在南,自城南正门有街直抵宫门,夹街建官署,形成全城中轴线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的新模式。
铜雀春深 横槊赋诗
三台建筑在当时是一个奢侈的举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曹氏父子都十分爱好文辞、性情浪漫的缘故。三台建成后,曹操命诸子登台,并让他们各自作赋,曹植作《铜雀台赋》,下
笔成章,既华美又敏捷,一时传为美谈。然而和后赵石虎相比,曹氏父子的奢侈就确乎仅仅是浪漫了。后赵的第三个国君石虎是历史上少有的奢侈君主,由于他的增建使三台和整座邺城的雄伟壮丽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后赵是由羯族人石勒在公元319年建立的,石勒在位时文武并用,政绩很好。石虎是石勒的侄子,是一位暴君,他杀了石勒的儿子石弘自立,自称大赵天王。他增修了铜雀台,又增修了东城门和北城门。在东城门上建了东明观,上有金制的博山炉,称为“锵天”。在北城门上建了齐斗楼,超出楼,孤高而立。在宫内各殿门上也都修建了楼观,上有飞檐,涂以丹青。石虎还在铜雀台东北营建了九座华丽的宫殿,称为九华宫,内藏美女一万余人。石虎修建观雀台,台崩塌,石虎大怒,命重新修建,高度加倍。在城内修建东、西宫,宫内建太武殿,殿基高二丈八尺,下有伏室,可藏卫士五百人。公元342年石虎发徭役四十余万,在邺城建台观四十余所。五年后又征发男女十六万,车十万辆,在城外建长墙及华林苑,广袤数十里。在城郊,石虎建有阅兵的宣武观和阅马台。石虎还在城南建造飞桥,投石于河,功费千万亿,但没有建成。据说当时的邺城远在六、七十里以外就能望见,亭台巍峨,丹青一片,望之有如仙居。
这样一座异常豪华的城市可惜好景不长,公元350年后赵为冉闵所灭。冉闵建立魏国,仅两年又被前燕慕容隽所灭。前燕自蓟城迁都邺城,仅持续十几年,公元370又为前秦灭亡。前秦苻坚末年淝水之战战败,北方各胡族首领纷纷脱离前秦自立,慕客垂建立后燕,战乱中曾入据邺城,使邺城受到严重毁坏。后燕的都城不在邺城而在中山。
此后直到北魏末年,公元531年高欢建立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魏国号改称北齐,邺城又成为东魏、北齐两朝的都城。但这时期的邺城已不是曹魏和后赵时的邺城,东魏初年在原邺城以南重新修建了一座邺城,北城虽仍可使用,但活动主要均在南城。南邺城在今临漳西南,今属河南安阳境内,距临漳县城三十七里,距安阳市三十里。城市布局仿照洛阳城,宫城中有昭阳殿、宣光殿、建始殿、嘉福殿和仁寿殿,有朱雀门、阊阖门、云龙门、万春门和千秋门,城周六里。外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据崔铣《邺都南城记》记载,邺南城“规模胜于曹魏,奢侈甚于后赵”。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邺都降为相州、魏郡治所。隋文帝杨坚篡位建立隋朝,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声讨杨坚,兵败,邺城被杨坚焚毁,千古名都毁于一旦。隋唐以后相州、魏郡移治安阳,宋以后邺县划归临漳。今邺南城已夷为平地,城垣等遗址均已埋入地下,毫无踪迹。
邺城由于魏文侯而有魏地之称,实际它在历史上主要属于赵国。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刺秦王时,与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史称荆轲为变徵之声,复为羽声,悲歌慷慨,士皆瞋目,发上冲冠。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羽音最高,徵在其次。可知慷慨悲歌是指一种音调高亢、情绪悲凉壮烈的歌曲。到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的诗风悲凉、雄峻、古朴,诗如其人,真情毕露。唐代诗人元稹说道:“建安以后天下文人遭逢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钟嵘《诗品》评论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宋人孙臞翁也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这是燕赵第二次被人们称为慷慨悲歌。唐后期藩镇割据,天下纷乱,许多文人在长安不到出路,转而投奔河北入幕。著名文学家韩愈在《送董召南序》中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燕赵第三次被称为慷慨悲歌。由此可见,燕赵之地文风最主要的特就是慷慨悲歌。燕赵之地的社会战乱频仍,燕赵之地的风俗勇武任侠,形之于诗文,就又有了慷慨悲歌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