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本文系2010年度西华师范大学校级课题古琴的文化属性及现代传承的重要意义(项目批准号:10A031)阶段性研究成果。袁静芳!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3年版,第页。
#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年版,第6页、565页。
%苗建华!古琴美学思想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6年版,第5页。
古琴音乐中所呈现的佛禅顿悟思想
&于珊珊
[摘要]佛教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音乐是非常丰富、内涵广泛的,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构成了中国
佛教音乐文化的艺术框架,而且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笔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产与瑰宝,作为反映佛
教思想的媒介(((古琴,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是深远而严肃的。
[关键词]古琴;佛教;顿悟思想
佛教开始传播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
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吡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
达摩(siddhar tha Gau t ama),中国古译为瞿昙,成道
后被尊称为释加牟尼。
根据学术界依据!三国志裴松注所引鱼翥!魏
略)西戎传的记载,认为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
元前2年)时,大月氏国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
子景卢口授!浮屠经,当为佛教传入汉地之起始。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
娃哈哈歌曲
下,开始生根发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
组成部分,其教文教义也逐渐为民众所接受,为文
人所推崇。其佛学思想与中国文化相互吸收、结合
得以快速发展。佛家文化曾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
到重要作用。传统民间音乐五大类(民歌、戏曲、说
唱、歌舞、器乐)其中之一的说唱音乐的确立就是以
变文的产生为标志,而变文正是伴随着佛教教义在明星图片网>心中的玫瑰
唐代的普及应运而生的艺术形式。中国佛教的发
展,尤其是禅宗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
合,对中国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审美意韵、文化创
作都产生重大影响。
综观佛教思想对古琴美学影响,其焦点集中体
佐藤浩市现在禅宗的顿悟说。就是以心感悟,以默会为
意。有时候,顿悟甚至成为艺术创作和人生境界
来自天堂的魔鬼歌词
的理想标尺加以运用,这与儒道的成圣至人
说达成了某种同一。即如宗密禅师所说的那样:
从迷而悟,即顿转凡为圣,即顿悟也。#佛学中禅
宗思想与古琴以心感悟的艺术行为极为相似。影
响了很多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与创作灵感,中
国传统文人强调三不朽,重立德、立功、立言。然爱情闯进门下载
而,当世事烦扰,心神不能安宁之时,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儒道出世入世文化思想并不能很好的将两者之间的矛盾解决和调节。此时,不离世间觉的中国禅宗文化正好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宝。在音乐上,禅宗提倡感受无声之乐,这与道家大音希声到了共同点,就是要求禅僧们用心去听,去感受宇宙中的无声之乐,进而倾心于人与自然的共鸣,从而拥有久远的梵音。古琴在佛教禅僧们中广泛运用,琴学活动也十分频繁,我们从文献及佛教考古发掘中看出古琴在唐代佛曲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已成为佛曲的伴奏乐器。虽未形成一定的理论文字,这其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还是作
为中国本土文化的儒道思想占据显要地位,而对它的排斥,使佛教思想在古琴美学领域中不得不避重就轻,处于弱势。但禅宗以心感悟的思想对古琴音乐还是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以其直通文化本性的精神渗透于中华文化之中。直至宋代成玉涧的!琴论中,他最早把禅理与琴学联系在一起。他在!琴论中曾说: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至于未悟,随用力寻求,终无妙处。%认为参禅和学琴有同样的思维方式,都须瞥然省悟,即顿悟才能超越自我,超越尘世,超越至境。如宋人葛云方说尝观!国史补云:人问壁禅五弦之术,壁问:我之于五弦也,始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眼如耳,耳如鼻,不知五弦为壁,壁之为五弦也+。其庄周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者乎?正是这种妙音观世者,梵音海潮音,胜波世间者,是故须常念的通道才导致了至像无形,至音无声,希微绝朕之境,岂有形言哉的悟境停照之境,也才带来了后世琴学的异峰突起。明朝李贽在其!焚书)::2002::200222-27::200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