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盛唐时期佛教音乐特点
赵相宁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    要: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后经过六百年多年的发展变化,终于在盛唐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由于国家经济强盛
、百姓安居乐业、 统治者高度重视佛教文化,使佛教音乐在此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它独特的艺术形式音
乐特点,也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盛唐时期;佛教音乐
一、盛唐时期佛教音乐进一步专业化
罗慧娟遗言暗示周星驰早期佛教音乐以呗赞和转读为代表,为方便后世保存将呗赞用于唱诵佛经的偈颂,转读用于佛经散文的
咏颂,采用民歌小调来唱诵佛经。而真正将佛乐规范化专业化,为后世佛教音乐继承传播做出贡献的则是在盛唐时期。由于艺僧辈出作品丰富,因此还培养了康昆仑这样的“第一手”琵琶演奏者。
陈岚个人资料简介当时还盛行的一种因佛法仪式而产生的大型佛教音乐形式——法曲。而它的代表作《霓裳羽衣曲》至今享誉中外,主要是将梵呗配以演奏佛曲的乐器,与民间传统曲调、古曲一起所创作。为了使法曲的发展更专业化,唐玄宗在宫里设立专门的机构“梨园”,亲自教选坐部伎弟子三百,还下设“法部”为其服务。法曲中的歌词内容多为体现佛法慈悲,引导人行善积德弃恶从善的。法曲中使用的乐器多为笙、管、笛,以琵琶、萧、铙、胡琴伴奏。唐玄宗对法曲的重视,使盛唐时期的法曲产生空前盛大的规模。其精湛的演唱、演奏技术都将此时佛教音乐在歌曲创作、歌词编写、唱奏方向推上了更加专业化的道路。
二、盛唐时期佛教音乐进一步通俗化
早期的佛教音乐是以僧侣们每日按固定节奏旋律诵读经文的形式出现,在当时并不能算做真正的佛教音乐。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的发展,佛教音乐不单单只存在于寺庙,宫廷民间音乐也有了它的身影,为盛唐时期佛教音乐通俗化打下基础。
盛唐时期在重大节日里,人们都会到寺庙里观看由宫廷技师、艺僧们等带来的佛教音乐、百戏歌舞的表演去庆祝。高艺术素养的艺僧们在寺院所设的“戏场”内演出,传播佛教音乐弘扬佛法精神,使寺庙
在盛唐成为发扬佛教音乐的主要场所,进而佛教音乐初露通俗化的端倪。 当“俗讲”(宣扬佛法的说唱音乐)及其文字“变文”的出现,才真正进入了佛教音乐通俗化的高潮。姚合云:“仍闻开奖日,湖上少鱼船”描绘的便是百姓们去听“俗讲”时的场景。以佛教故事为内容的“变文”,故事情节多是以中华儒家传统美德孝道为主,如《大目乾连冥救母变文》。但故事内容并不受局限,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都可以,如《长恨歌传》等。演唱曲调多是在民间受欢迎的音乐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歌词多为鼓舞民间百姓积极生活一心向善。盛唐时期民间音乐与佛教音乐的积极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音乐通俗化的脚步.
流浪歌词我想出去走一走三、盛唐时期佛教音乐进一步多元化一起来看流星雨歌
佛教音乐的历史虽远比佛教历史要短,但佛教音乐却是弘扬佛法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诵读经文、歌唱梵呗、将经文翻译后的故事内容表演出来,但还是过于单一化。而盛唐时期鼎盛的佛教发展,促使佛教音乐迎来了一个丰富完整、理论体系全面化的新时代。呗赞音乐、倡导音乐相继出现在百姓们的社会生活。宗教与音乐紧密相连,音乐服务于宗教为其传播教义,吸取听众。此时著名的三论、三阶、天台、华严等宗派在佛教音乐的基础上都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他们以此来发展自己的信徒。佛教音乐作为传统文化艺术,它的多元化发展为我们中华儿女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宝藏。
盛唐时期佛教音乐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进步,为传统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值得我们后人更好的去继承发展。
金钟国 文根英
作者简介:
赵相宁(1995.11月—),女,汉族,籍贯: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周冬雨被批没礼貌指导教师;张奕铮
167
视界观.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