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剧目《赞哈》的审美特征
摘 要:舞蹈《赞哈》是根据傣族特有的“赞哈”这一艺术形式改编而成的舞蹈,集中展现了傣族人浓郁的“水”的特和性格。在审美特征上,传承了傣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展现了“水”一样的柔媚舞姿,富于感染力,借助于形体美的表达,代表了傣族人民的审美追求。艺术要有感知,有品位,民族舞除了技巧上的展示和形式上的粉饰,还有背后的文化根源,只有了解了它的涵义和渊源,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民族对自然、对生命、对爱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傣族  赞哈  水  审美特征
王雅捷老公Abstract: The Dance "Chan Ha"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of the Dai people rich "water" according to the Dai-specific praise Kazakh art form adapted from the danc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heritage the Dai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to show the "water" as lovely dancing, contagious, by means of the expression of physical beauty, on behalf of the Dai people's aesthetic pursuit. Have a perception of art, taste, dance skills on display and formal window dressing,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roots behind, only to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origin, in order to truly understand a nation of n
ature, life, love means of expression.
韩小薰Keyword:Dai  Chan Ha  Water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父亲 筷子一、赞哈
(一)“赞哈”释义
中国傣族曲种,傣族民歌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赞哈”本意为傣语歌手之意。演出时一人一笛或两人合作,多演于吉庆时日。曲调具朗诵风格。传统曲目多为民间传说,也有即兴编词的歌唱、舞蹈。“赞”是“会、能、善于”的意思,“哈”是“唱歌”的意思。“赞哈”直译为“能歌善唱者”,意译为“歌手”。属于一种专业的民间歌唱艺人。流行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每逢婚丧、盖新房和祭祀时,都要请赞哈唱歌,有的是祝福,有的是赞词,有的是叙事。傣族舞常以舞者手指手腕变化多端的动作造型,及整体躯干特有的“三道弯”演绎万千风情。
(二)“赞哈”的起源与发展
朱一龙八卦据相关调查,赞哈调早在十五世纪就已经在傣族人民中间流传。通常在节庆、礼仪等场合演唱,在劳动小憩时亦能听到赞哈娓娓动听的歌声。演唱时,两人盘膝坐在:一人吹,一人手执纸扇歌唱,有时两人对唱。曲调具有朗诵风格,歌曲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歌唱劳动、生活、爱情等。一路的歌唱
作为民间艺人的赞哈,就是在劳动人民歌唱劳动、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种种感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双版纳傣人民早期狩猎,特别是采集生活,为傣族人民提供了自由歌唱的广阔天地。那时候,人们在喜庆丰收时,大家欢欣鼓舞,人人歌唱,并且是边歌边舞,有集体合唱的,如现在还保存的“依拦贺”调边舞国唱的形式,老、中、青、少年都会唱、能舞。在这些歌唱活动中,有一部份人既能唱,又唱得比较好,他们自然被誉为“善歌者”。这是赞哈的萌芽时期。
后来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致,赞哈就从最初的农业耕作劳动者中分离出来了,他们有较好的歌喉,有即兴表达演唱的才能,而且还要掌握比较多的歌唱内容,成为职业性的民间歌手。赞哈在西双版纳有广泛的众性。据调查,全州有众公认的赞哈一千多人,差不多每三百人中就有一名歌手,一般众亦能随声唱和。
二、舞蹈《赞哈》的描述
舞蹈在傣族传统乐器巴乌和葫芦丝清新淡雅的吹奏中拉开帷幕:
清晨,赞哈艺人从睡梦中醒来,习惯地把乌黑柔顺的长发挽起来,然后在鬃边插一串彩艳丽的花儿,人面鲜花,娇美难言。早晨起床,傣族女子第一件事便是沐浴。
沐浴完毕,舞者转过身来面朝观众,满怀憧憬又略带羞涩地朝屋外的世界好奇地张望,紧接着,舞者以傣族风格突出的勾踢步充满自信地迈出家门,做勾踢步时,舞者慢蹲快起、将裙子轻轻撩起,迈出家门后,舞者在恬淡幽静的韵律中开始唱赞哈的活动,起初节奏缓慢,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身体的扭动带来起伏之美,扭动与起伏轻柔而飘逸,特有的屈伸动律形成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动静之间展示出傣族舞蹈柔美细腻的风格特征。当附唱中传来“水、水、水”的欢呼声,听众对赞哈艺人技艺的欣赏使她情绪高涨,舞蹈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舞者手式多样,上身的挺胸、收腹与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以及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表演风格体现了傣族舞蹈既有动态的韵律美,又有静态的造型美。
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者全身律动,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直至解开发髻,垂腰长发刚劲有力地前后甩舞,达到舞蹈的高潮……音乐恢复平静,赞哈艺人缓缓归去,舞者重复了第一段出现过的动作,不是好奇地张望,而是带着祝福与欣慰回望这个美好的世界。
三、舞蹈《赞哈》的审美特征
(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傣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形象而又深刻的话:“在傣家人的生活中没有赞哈,就象菜里没盐巴”。由此可见了,赞哈对傣族人民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傣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恋爱达人伴奏
舞蹈《赞哈》无论是在演员的外在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舞蹈本身所表现的内容上,都是展现的傣族所特有民族风情。而在整个舞蹈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特有的民族文化气息,是令人为之着迷的。
傣族是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其表演形式常常被用于红白喜事上,而在这里,是体现民族文化的最集中的地方。同时,表演者艳丽的服装,少女形象的装扮以及舞蹈中的傣族所特
有的“三道弯”,包括侧面的身体、横移的身体和手势,配合上下动律,决定了舞蹈的优美、含蓄、轻盈、稳健,表现了傣族妇女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展现出了傣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