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景,遇奇人,悟奇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  知识铺垫
韩雨芹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登勃朗峰》,这是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享誉国际文坛的小说家马克·吐温,今天我们将把这篇文章作为写作型文本进行研究,感受国外名家写游记的不同风格,从而学习写游记的一些妙法。首先,我们来做点知识铺垫,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自读)
关于勃朗峰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
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师: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了不起了,了解一下吧。
(屏幕显示,学生自读)
关于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得主)誉为“美国文学之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师:据我所知,我们很多同学以前都读过马克·吐温的两本历险记,幽默大师的语言很精彩,文章值得细细品味。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来感受文章之妙吧。
第二部分  宏观学选材谋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并结合单元导语(p92)和课后阅读提示(p104),做好圈点批注,提取关键信息,思考一个问题:(屏幕显示)
若只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你会用一个什么字,请说明理由。
张智霖国籍(生自读课文,用笔圈画。)
师:“一字立骨”是散文创作的一种技法,读马克·吐温的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学着用“一字立骨”法概括内容。谁来说说你所选的一个字。
生1:我想用一个“游”字,这是一篇游记,全文都是写作者游览勃朗峰时的所见所闻。
师:你一下子就说出了文章的体裁——游记。我们最近学了两篇游记。大家一起说说——
生齐:《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师:还有同学能用一字概括吗?除了从体裁的角度,还可以从文本内容的角度、作者情感的角度、读者感受的角度等更多角度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2:我想用一个“乐”字,作者登山的过程中,心情很快乐。
师:你从作者的情绪入手概括文本,角度不错。
生3:我用一个“爽”字,登山的感觉太爽了,山中的风景太爽了,车夫的车技太爽了。
bigbang 一天一天
师:你连用三个“爽”字来造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概括内容,这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作为读者的的你的感受吧?果真爽啊,你的概括力很“爽”!
生4:我觉得“趣”字很合适,登山的过程有趣,车夫的表现更有趣。
师:“趣”是马克·吐温通常的文章风格,你读出来了,厉害。
生5:我要用一个“奇”字,勃朗峰的景很奇妙,而后面遇见的车夫也很奇怪。
师:能出这个“奇”字,不简单,其实书中多处提到过这个字。你能给大家细细分享一下吗?
生5:我就是看到了课文旁批,“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这句话提醒了我。
师:旁批中的这句话很妙,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点明了作者的情绪,还让咱同学悟出了一个关键字。同学们,我们就是要学会利用资源。教材中除了旁批,还有单元导语、阅读提示等,都可以为我们理解课文所用。来吧,关注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点,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屏幕显示,学生自读)
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阅读提示:
勃朗峰,法语意为“白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彩。细读课文,或许还能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此外,这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多用成语,带书卷气。阅读是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这些特点。
师:这不,课文体裁、写作内容、文章写法、语言风格,都在这两段文字中给我们做了明显的提示。以后学习课文,特别是自读课文,都要关注这些点,学会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好吧,我们根据这些提示,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多角度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
黄觉麦子(屏幕显示)
登勃朗峰的心情是——“乐”;
登勃朗峰的见闻是——“奇”;
登勃朗峰,写上山——绘奇景(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写下山——
叙奇人奇事;
登勃朗峰的作者语言——“趣”,上山用散文笔法,下山用小说笔法,幽默风趣;
师:我们写游记,一般重在描绘所游之景,但马克·吐温的这篇游记,从选取材料来看,有奇景,有奇人,从谋篇布局来看,先写奇景,再叙奇人,两部分既泾渭分明,又因是上山、下山游览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历程而自然相融,奇景遇奇人,妙趣波澜生,这种选材谋篇极具特。
goddamnit(屏幕显示)
宏观学选材谋篇——
奇景遇奇人,妙趣波澜生
师:其实,以前我们也学过类似的文章,接触过这样的写法,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6:《记承天寺夜游》!
师:对呀,承天寺那夜的月,那夜的竹柏,都因“怀民亦未寝”,因苏东坡与张怀民的“相与步于中庭”,而显得弥足珍贵。奇景遇奇人,情感深一层。
(屏幕显示)
宏观学选材谋篇——
奇景遇奇人,妙趣波澜生
奇景遇奇人,情感深一层
师:下个学期,我们将学到这样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它同样采用了这种奇景遇奇人的选材谋篇法。
(屏幕显示,学生自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大致一读,我们便知道,第一段写——
生:奇景。
师:第二段写——
生:奇人奇遇。
师:在这里,奇人相遇之后的所言所行不仅使得周子喃喃,“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也同样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可谓哲思深沉,意境悠远。看来,绘奇景,叙奇人奇遇,妙处多多。
(屏幕显示)
宏观学选材谋篇——
奇景遇奇人,妙趣波澜生
奇景遇奇人,情感深一层
奇景遇奇人,哲思增几分
师:我们写游记,也可以像这些文本一样,在选材上别出新意,在谋篇上巧妙布局,让奇景与奇人奇遇相融相生,让波澜与情感哲思更吸引人。
第三部分  中观学分层写段
师:学了选材谋篇,咱们现在开始看段落铺展,学分层写段。据说,在登勃朗峰的沿路,有这样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有人说,马克·吐温在他的旅行中就在践行着这样的观点。作为读者,我们不妨也像作者游览一样,静下心来下,慢慢阅读,细心品味,看看马克·吐温是如何移步赏景、分段写景的。我们的主问题是:
(屏幕显示)
课文写景的段落很精彩,我发现,作者是从_________写到_________。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
生7:我发现,课文写景的段落很精彩,作者写景是从马蒂尼写到阿冉提村,再写到勃朗峰及其周围。
师:你发现了作者的游览线索。写游记,根据游踪来安排写作顺序,移步换景,这是极好的方法,在前面刚学过的两篇游记中,我们重点探究过这一点,看来你掌握得很好。
生8:我发现写景的段落很精彩,作者是从远望勃朗峰写到近看勃朗峰。
师:写景,视角很重要。
生9:作者是从俯瞰峡谷写到仰望峰巅。
师:同样是在谈观察的视角。
生10:作者是从听觉写到视觉。
师:你从感官的角度来发现,不错。能把文中与此相对应的段落文字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0:(大声诵读)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师:;朗读声音洪亮,底气很足,这是自信的体现!还有没有同学继续填空补话。
生11:作者是从描写到抒情、议论。
甜蜜的伤口歌词师:很好!这位同学又有新的发现,他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概括的。
生:我发现作者是从所见之景写到所想之境,写肥皂泡的那一段就是。
师:发现这一点不简单!从眼前所见的实景联想到相关的虚景,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是一种很巧妙的表现手法,它能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生12:我发现作者是从写他人写到自己。
师:说说文中具体表现。
生12: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
师: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生:对比。
师:是的,两相对比,其中一个的优越感就更足了。同学们,仅仅只是写几段景,我们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层写、细细写,这样写出的景才更动人,更丰富,更立体。老师结合这篇文章的写法,做了一首打油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记一记,今后还要学会用一用。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学习如何写游记,编个口诀来记忆:
段落铺排讲顺序,游踪线索要明晰。
景物描绘多角度,远近俯仰加高低。
多种感官齐上阵,视听嗅味触觉灵。
大胆调动想象力,虚实相生巧对比。
描写加上叙抒议,表达丰富显立体。
(学生记笔记)
师:写景,要写得有序、有画面感、有意境美,而达成这样的目标,重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写人同样如此,要抓住特征,写出人物的个性。马克·吐温笔下的“奇人”车夫就极具个性,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感悟人物个性之美吧。请根据老师的提示语,在文中到相应的句子来回应,师生来一场深情对读。
(屏幕显示,师生共读)
师:车夫真是个奇人啊!他可不是一般的车夫,他自诩是——
生:车技敏捷的车夫之王!
师:车夫真是个奇人啊!他的驾车动作可潇洒啦,他扬鞭一挥——
生:车便辚辚向前。
师: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
生:但大多为腾空而起。
师:车夫真是个奇人啊!他的神情除了威严,更多的是“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