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解应有的态度辨析
作者:魏严严 孟小雨 肖云森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3pmam下载
        【摘要】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充满了音乐。有意识与无意识中,音乐都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音乐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特殊的世界,每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构成和谐的世界。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音乐呢?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态度都一样吗?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对音乐的理解的态度。
        【关键词】审美; 自律论;他律论;文化
        从音乐学理论研究中我们理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是通过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信息,而音乐作品最终必须通过听觉才能被感受,发挥其艺术的功效。在这个过程中, 作曲家创作了乐曲, 表演艺术家在表演的时候, 人体模特张悠雨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即对音乐进行了所谓的二度创作, 而音乐的欣赏者, 在倾听音乐的时候又带着自己的理解与领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 欣赏者对音乐又进行了再加工与再创造, 也就是对音乐的第三次理解。而这种理解又因为他们的文化层次、阅历
、生活环境不同, 使得他们所获得的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不同人的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态度。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对音乐的理解的态度。
        王岳伦李湘婚变一、从美学的角度理解音乐
        “审美一词从从词源上看,源于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 李湘的父母,用于表示感觉的印象。在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之中,这个词都只是在理性的范围之内使用,并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18世纪,直到汤唯吴秀波18世纪中期,鲍姆嘉通将审美和美学作为一个范畴和学科所提出來,审美一词才正式进入现代语言之中。鲍姆嘉通提出美学这一学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研究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使感性认识本身得以完善,并且还应避免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即丑。从这一点来看,审美实际上是感性认识进行美丑判断的的认知活动。所以,审美的观点主要是18世纪和19世纪的产物,用途颇多,包括被作为那个时期特定社会阶层的品味和取向的理论依据。它被用于尊崇和证明对美的判定,美在当时被追捧者认定为艺术兵哥哥歌词。就音乐而言,审美地位的上升,将音乐喻意从模仿、联想和参照等事项中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