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
【导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
目标 3、4 〔遨游知识的海洋人民海军向前进歌词感受求知的快乐
导学难点】
目标 5、6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导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开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
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2021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怒表达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怒、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三、根底知识
4、字音认读,给划线字注音:
    狂〔      〕屏〔        〕哺〔      〕体〔      〕
〔      〕  澎〔      〕  开〔      〕    流〔      〕
5、字形辨识组词
    障〔      〕浊〔        〕哺〔        〕 湃〔        〕
    蟑〔      〕  蚀〔        〕捕〔        〕  拜〔        〕6、词语补注
    滋长:               哺育:
摇篮:               浩浩荡荡:
四、整体感悟
7、首先听录音范读,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再听老师作朗诵方法指导。
8、自己轻声试读,再大声朗读。
9、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10、再分组表演朗诵。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浮想联翩张国荣音乐会
11、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五、合作探索
12梳理作者思路,并能概括大意。
序曲        微博控mv主题        尾声
13、这首诗歌主要是歌颂黄河,在歌颂黄河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翻的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是哪个字所统领的?表现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
14、赞颂黄河的局部能分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答:
1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需要表达什么情感?
答:
16、颂歌的首尾层是照应的,但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答:
17、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18、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答:
19、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
20、如何理解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21、诗人写黄河的意图及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答:
六、拓展延伸
22、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2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典范。〞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2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答:
25、安以轩翘臀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你的问题有几个?
答:
颂扬:自己创作或收集有关黄河的诗歌或短文!
21  伟大的悲剧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3、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一、预习导学               
1、导入 :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缺乏,为此献出了珍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遭到消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2、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国家〕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3.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    〕  遗孀〔    〕  夜不成眠〔    〕  毛骨悚〔    〕然  凛冽〔    〕〔    〕                  zhuài〔    〕出来    diān〔    〕狂    步lǚ〔    〕  鲁mǎng〔    〕  忧心chōng chōng〔    〕〔    〕 
4.出并修改以下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    〔      〕  秧秧不乐    〔      〕  母宁    〔      〕 赢弱    〔      〕   
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刻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二、整体感知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达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出实例。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三、合作学习
联系上下文,体味以下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
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背对背拥抱伴奏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消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探究学习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出表达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答案】
一、预习导学
ín  shuāng  mián  sǒng  lǐn liè  拽  癫  履  莽 忡忡 
4.跚-姗  秧—怏  母-毋  嬴-赢 
5.〔1〕以拟人化手法写出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显示威风。 〔2〕①吞食 ②极度疲劳  〔2〕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3〕比喻虚幻的事物。
二、整体感知
1、〔1〕无私、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慨。以他的绝命书为证。
半糖主义歌词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奥茨勇于走向死神。
〔4〕无私的爱。斯科特的日记即是证明。
2、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三、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老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
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消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中国题的作用。

四、句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