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黄河大合唱
作者:***
来源:《党史文苑》2009年第15期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1913--2002),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在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之际,不由得回顾起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回顾起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乔任梁真的没有手臂吗       
乡恋简谱        黄河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历史的必然常常是由无数的偶然造成的。诗人光未然25岁创作《黄河大合唱》时的情形
宛如昨日。
        1937年10月,在“七七事变”后3个月,光未然带着1935年在武汉创建的拓荒剧团,在湖北一带演出抗战歌曲和话剧。他们第一次下乡演出的剧目便是由光未然创作的《阿银姑娘》,该剧的序曲《五月的鲜花》随着抗战烽火的熊熊燃烧,成为当时全国传唱最广泛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不久,拓荒剧团被编入抗敌演剧第三队,后经周恩来批准,光未然带领着三队的同志们乘火车从武汉出发去山西。
        火车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时走时停。光未然带领着大家在火车上学习《论持久战》,一路上,车厢里常常响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战歌曲。在郑州火车站,遭到敌机轰炸,三队的同志们立即投入到了抢救伤员的工作之中。
        光未然的创作灵感很大一部分来自黄河壶口
2011新年音乐会
        1938年10月30日一早,抗敌演剧队趁着晨曦未露启程,准备从那里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那时,东渡的唯一通道是壶口下游的圪滩渡口。那天,抗敌演剧队一路攀登,临近中午时分,忽听雷声滚滚而来。冬日晴空,哪里来的雷声?这时,赶牲口的老乡郑爽 微博
韩栋个人资料手指向东方。原来,这响声来自山那边的壶口。他们从顶峰曲折下行了一段路程后,看见远处的黄河河面上笼罩着大团翻滚不停的水雾。这里的黄河被横阻的山峡断成了上下两节,原来较宽的河面突然被挤在仅有几丈宽的峡口里,河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下狂泻,吼声惊天动地。
阮小仪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