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夜莺演唱特征对比分析——以迪里拜尔、吴碧霞演唱为例
发表时间:2019-06-10T16:01:11.2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作者:李新月
[导读] 艺术歌曲《夜莺》作为花腔女高音独唱曲在业内享有盛名,传唱度极高。迪里拜尔和吴碧霞是我国两位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具有极高的声乐演唱艺术造诣。两位的歌声享誉世界,而两位歌唱家都曾演绎过《夜莺》并获得了“中国的夜莺”之美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言
艺术歌曲《夜莺》作为花腔女高音独唱曲在业内享有盛名,传唱度极高。迪里拜尔和吴碧霞是我国两位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具有极高的声乐演唱艺术造诣。两位的歌声享誉世界,而两位歌唱家都曾演绎过《夜莺》并获得了“中国的夜莺”之美誉。相同的是,两个版本的《夜莺》都受到听众喜爱和追捧,不同的是二者的演绎技法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迪里拜尔和吴碧霞两位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歌唱家的人生履历及在演唱相同类型作品《夜莺》时所运用的演唱技法(包括歌曲处理、吐字咬字、音与共鸣和演唱情感)进行整合、分析和比较,得出二者截然不同的演唱风格形成的原因,据此,通过歌曲本身和歌唱家的细腻处理获得声乐训练的启示。
一、研究背景
艺术歌曲是一类抒情歌曲,18世纪末开始逐渐在欧洲地区普及艺术歌曲区别于歌剧和民歌,它的作曲技法相对复杂,侧重歌者内心活动的展现和感情的抒发,情感细腻、旋律婉转优美、抒情性强。万物的音乐都源于大自然,源于对生命的讴歌。俄国沙皇时代的音乐家亚历山大·阿里亚比耶夫于1816年创作的艺术歌曲《夜莺》在中外音乐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这首声乐独唱歌曲时至今日仍然被广大歌唱家传唱,如国外的维阿多特、宝琳、帕提、阿德丽娜等都把这首作品安插在歌剧《塞维里亚理发师》的第二幕《上歌唱课场景》中演唱[4];国内亦有两位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和吴碧霞演唱过此曲,并都因此曲被赞誉为“中国的夜莺”。截止2017年5月20日,本文从知网知识系统以及互联网获取到了与歌曲《夜莺》相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音像视频选段10余篇,其中期刊17篇、硕博士学位论文6篇以及少数报纸资料。
程潇的好大二、迪里拜尔与吴碧霞简介
1 迪里拜尔简介
郑爽简历
迪里拜尔是世界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兼任硕士生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5]。更曾被聘为德国波恩国家歌剧院独唱家和芬兰国家歌剧院的终身独唱家。
曾有一些欧美著名音乐家称赞迪里拜尔“技巧一流、艺术超,她的演唱是两者完美的结合”[7]。迪里拜尔在青年时期就取得了声乐艺术的辉煌成就,但她仍然以传承和发扬我国声乐艺术为己任,在新疆以及全国各地开展了无数声乐教学和研究活动,她的奉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声乐事业和教育的发展。迪里拜尔在世界各地的剧院举办个人的专场演出也让“中国夜莺”之声传遍世界,为中国和世界架起了艺术和友谊的桥梁。
2 吴碧霞简介
吴碧霞是我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演员[8]。
吴碧霞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取得了无数的声乐奖项和成就,并多次以国家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世界各国的音乐学府深造。吴碧霞绝佳的音和超的演唱技巧以及她演绎《夜莺》的独到之处,使之被盛赞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中外两类声乐演唱上见解独到,民歌和美声演唱技法的相辅相成也使吴碧霞的演唱独树一帜。吴碧霞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方法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一个成功的典范,对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9]。
三、歌曲《夜莺》演唱对比分析
1 歌曲《夜莺》介绍
《夜莺》是创作于1816年的一首富于浪漫主义彩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该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的F大调、2/4 拍乐曲[10]。全曲仅有寥寥四句歌词,作者在作品中灵活运用了变奏的手法以及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的音调。全曲总体可划分成三段,前、中16小节分别为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三段分则是把第一、二段加以变奏[2]。第一部分的调式调性为d和声小调,旋律以行板的速度前进,抒情中杂糅着浪漫,好似夜莺不自主的低鸣,最后在渐慢中结束该部分。随后由渐慢的旋律进入歌曲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即是第二部分,这一段的速度明显地加快了,旋律更加轻快活泼,主体部分在进入第四句时曲调向上冲击到High E音上后逐渐变慢。前后两部分速度快慢变化、节奏强弱交替、旋律优美到活泼的鲜明对比,使得作品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在第三部分作者把前两部分通过变奏的手法加以升华,使得作品更加立体丰富,旋律更具有层次感。第一变奏柔美飘逸;第二变奏活泼灵动;第三变奏则是花腔处理,几个跳进的六度、七度大音程和小音符形成强烈的律动,好似夜莺在炫耀自己的歌声,将作品推向高潮。。
2 演唱对比分析
1 迪里拜尔演唱技巧
迪里拜尔的演唱技巧娴熟且超,能够通过轻松驾驭常人难以企及的高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花腔的美感[11]。迪里拜尔演唱过许多体现花腔女高音技巧的曲目,如阿达姆作曲的《主题变奏曲》、约翰·施
特劳斯作曲的《春之声》等。在这些曲目的演唱中,花腔乐句衔接自然、不重不浊、气息到位,她的音域如“夜莺”般宽广,滑音、跳音和震音等技巧更是运用自如。
2 吴碧霞演唱技巧
吴碧霞既擅长演绎中国民歌,又掌握了美声唱法的精髓,具备包容性。吴碧霞秉持着“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理念,认为任何演绎都要讲究“情”,感情的真切表达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会[12]。并且,她认为对于声乐训练,传统民族唱法和外国美声唱法都要讲究科学方法。吴碧霞在演绎《夜莺》时,表现出了气息腔体共鸣的巧妙结合,使吴碧霞的《夜莺》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试听感受。
3 演唱速度的差别
《夜莺》兼具俄罗斯民歌的特点与西洋创作技法,因此演唱时特别要注意气息和花腔的灵活运用。在演唱速度把握上,熟练的演唱者通常会按照对作品的理解表现出各自的特。本人研究了2003年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发行的《吴碧霞亚洲巡演北京独唱音乐会中国作
连州dj品专场》中的吴碧霞《夜莺》演唱视频和2006年由中唱上海发行的《世界名歌集3》中的迪里拜尔《夜莺》演唱视频两份影像资料,使用视频计时器和节拍器测得两者演唱《夜莺》的速度数据,迪里拜尔3分55秒A段速度48,B段速度63,B1段速度104,吴碧霞时长3分58秒A段速度40,B段速度112,B1段速度112。
C 段为演唱者花腔自由展现的部分,因此并为对该部分的演唱速度进行详细考察。根据表3.1数据可以看出,二者的演唱总时长相差甚微,但迪里拜尔的演唱速度属于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类型,而吴碧霞的演唱中A段平均速度更低,B段速度立刻上升,快慢对比强烈,给听者更强烈的视听冲击。
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是词曲作者和演唱(奏)着共同努力的过程,虽然作曲者通常会指定作品的旋律音调、音高,但在演绎过程中演唱者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嗓音状态、音类型和对歌曲情感认知的差异,对所演唱的曲子的旋律音调和音高进行调整。迪里拜尔和吴碧霞在演唱《夜莺》时尽管都是按照歌曲的原调——d小调进行,但在花腔部分的旋律音调的旋法方面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歌曲B段结尾,迪里拜尔在延长音上做了独特的加花处理,随后的收音也慢慢转成渐弱,自然地过渡到了C段。而吴碧霞基本按照原谱做了延长音后安排了利落的强收音来收尾。
那英你的微笑(2)在C段处,迪里拜尔整体上并没有按照原谱和歌词进行演唱,而是运用了花腔来强调夜莺的鸣叫声;而吴碧霞在此段基本上按照了原谱歌词进行了演唱,同时也安排了一段模仿夜莺的鸣叫声的加花处理。总体来说,两位歌唱家在C段的演唱渗透进了对作品的充分理解。
(2)全曲结尾的部分,迪里拜尔由于在C段的自由发挥因此在全曲收尾时回归到了原谱进行结束;相反地,吴碧霞在C段的自由加花处理不明显,却把模仿夜莺鸣叫声的部分安排在了全曲收尾处,与钢琴的一唱一和好似两只夜莺的对答,全曲的结尾部分形成了一个新高潮。经过分析可知,位歌唱家在
ecstacy《夜莺》旋律技法上进行的二度创作源于对自身音条件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细腻的感情处理,才使其成为了极具个人特的演唱成果。
4 吐字咬字的差别
不论民族作品还是美声作品,吐字的清晰度和发音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表达的正确性。艺术歌曲中的词具有艺术性,往往需要演唱者用高质量的发音来夸张化地表达这种艺术性。迪里拜尔和吴碧霞的咬字吐字都特别清晰,这也是常年声乐训练的结果,二者咬字吐字的区别主要在于方法上的不同。
迪里拜尔在歌唱时通过张开口腔内部来尽可能加强口腔共鸣,歌词从腔体内部“贴”着咽壁“吸”着唱出来。换字的时候要紧守着嗓子眼,在咽腔吐出字来,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吴碧霞认为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准确的发音。中西兼修的方法让吴碧霞到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腔体发声上的区别,她认为演唱民族作品时演唱者通常口腔容量偏小,口腔整体运动幅度小;而外文歌曲发音口腔的纵向运动要多于横向运动,这种微妙的运动差异导致了音“明”与“暗”的区别。同时,吴碧霞指出口腔纵横运动是相对制约的结果。换言之,歌唱时口腔的运动量要大于正常的说话,往往需要在口腔中形成横纵交替的力量来维持发音的平衡。
5 音与共鸣的差别
迪里拜尔的音纯净又华丽、透亮又清澈。迪里拜尔使用共鸣腔体起音,起音时尽量张大口腔尤其是口腔内部,声音沿着咽壁往下最终“落”在嗓子眼上;声音进入头腔之后,头腔与胸腔同时共鸣。吴碧霞的音纤细又流畅,细腻又清脆。吴碧霞在演唱时常使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更加浑厚结实是胸腔共鸣的主要作用。
6 演唱情感的差别
迪里拜尔侧重作品的规范和情感的表达;而吴碧霞在严格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个性的发挥和创新。
吴碧霞变化处理了《夜莺》节奏的快慢,跳跃的演唱速度稍显活泼。由于中国传统戏曲、民歌等的发声方法与西方美声唱法完美的融合也使得这首《夜莺》风格别树一帜。迪里拜尔在演唱《夜莺》时,透亮的音,欢快的情绪,婉转的花腔给听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迪里拜尔通过声区转换时的细腻处理和音量的控制来达到情绪的控制。
结语
两位歌唱家对于《夜莺》精湛的演绎使其都曾被赞誉为“中国的夜莺”。对于《夜莺》这首作品,两位歌唱家为听众们呈现了两个特点鲜明的版本,本文从两位歌唱家的人生履历、演唱技法入手,深入研
究了二者处理作品《夜莺》时歌曲处理的差别、咬字吐字的差别、音与腔体共鸣的差别以及演唱情感的差别。从迪里拜尔的演唱中总结得出:演唱者演绎作品时,内心要充满演唱的动力,才能演绎出歌曲的涌动感,遵循作者既定的旋律旋法有助于紧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既升华了作品又能够形成自我独一无二的版本。
空高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