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歌》说课稿
沈阳市振东中学 
肖婷
标题:《行进中的歌》
教学内容: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
一、说教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进行曲,由于进行曲是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种音乐体裁,所以教学难度不大。重点是让学生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的主题,了解进行曲的特点。    2.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进行曲音乐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欣赏课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讲解,缺乏主动性。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积极体验,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所以在欣赏乐曲时,应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分析乐曲时,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
干杯朋友三、说教学设计: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特点、领略进行曲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介绍铜管乐队编制及乐器——介绍乐曲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乐曲分析。(2)《婚礼进行曲》:介绍管风琴——乐曲的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乐曲分析。(3)《葬礼进行曲》:介绍钢琴——介绍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乐曲分析。对三首进行曲做场景再现表演。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在不同场景使用不同风格进行曲的图片为手段,使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更加直观地掌握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更快地进入到乐曲的情境当中,对不同风格的进行曲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we are young 歌词
3少年、在欣赏进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基本知识的介绍和
乐曲的欣赏,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一定的掌握,并通过表演的形式,更深刻地体会乐曲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进行曲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每当学生做完操走回教室的时候,使用的都是进行曲。给学生做了这个提示和引导后,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也需要进行曲,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铜管乐队的基本编制
它是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吹奏乐队
半生风雪(2)创作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7月。此曲原为《八路军进行曲》,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第四首。在解放战争时期,歌词作了一些修改,改名为《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将它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其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3)作曲家介绍:郑律成(1918~1976) 作曲家,原籍朝鲜。1933年到中国参加朝鲁革命组织"义烈团",后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从事抗日活动,同时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声乐。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艺,抗大等校学习、工作。抗战胜利后返回朝鲜工作,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兼协奏团团长等职。1950年定居中国并加入中国籍,致力于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
4)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共同原地踏步,感受音乐。
5)乐曲分析。全曲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
乐曲开始是简短的、号角式的引子,同音反复和铿锵的节奏使人振奋;
1.一部分的四个乐句,基本上是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手法发展而成的,连续切分节奏使曲调具有坚韧的性格,象征着人民军队刚一沉着地行进在祖国大地上;
2.部分的第一、二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变化反复,接着出现了连续上行的自由模进,把歌曲推向第一个高潮;
    3.部分的开始,出现了抒情音调,使乐曲更具革命乐观主义彩;
    4.以这个乐句为基础,并结合引子的音调、节奏推出排山倒海般的豪壮音调,在奔腾向前的气势中结束全曲。
2、《婚礼进行曲》
1)介绍管风琴
管风琴,依靠琴管发声,有二至数层键盘和脚踏键,音域宽广,音丰富。管风琴历史悠久,发端于4世纪,13世纪在欧洲广泛流行。大型管风琴多在教堂使用。
(2)创作背景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之《婚礼进行曲》 《罗恩格林》是瓦格纳所作的三幕歌剧,1850年初演。剧情取自古代史诗,并由作者自撰脚本。故事讲述了来自天国的圣杯武士罗恩格林帮助一位无辜受人诽谤和陷害的公主爱尔莎,不但把企图抢夺爱尔莎继承权的仇人杀死,又使爱尔莎的弟弟摆脱魔法恢复了人形,同时他也准备娶爱尔莎为妻。做为一个圣杯武士,只有当他的来历不为俗人所知时,才会有除邪扶正的力量。为此,他要求爱尔莎永远不要问起他的姓名和来历。可是爱尔莎因受仇人的蛊惑对罗恩格林起了疑心,忘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结果罗恩格林只好离开爱尔莎回到圣杯王国,爱尔莎最后为此而死去。
3)作曲家介绍
德国作曲家、作家。主要音乐作品有交响曲、管弦乐序曲、钢琴曲、歌剧等。其中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十分著名。
4)乐曲分析
乐曲为稍快的中板速度,用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写成。
1.乐曲的开始有一个短小、庄严的引子;
2.A段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
3.乐曲的中段转到了G大调,这个曲调是从A段发展而成的。这一主题旋
律比主题A显得温柔活泼,带有一定的歌唱性,表现了婚礼的温和愉悦气
氛;
在很久很久以前4.接着,乐曲转回原调,再现主题A
5.整个乐曲的力度是由若到强,由强至弱。
3、《葬礼进行曲》
1)介绍钢琴
钢琴,键盘乐器。它的音域宽广,音丰富,使用广泛,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乐器之一。钢琴分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第一架钢琴产生于18世纪初。
2)创作背景: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成的。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1821—1911)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的凶神恶煞所困扰,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里去。这种梦境使齐姆想起了画室一骷髅被扮成钢琴演奏者的形象。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肖邦,不料这竟启发了这位音乐家的灵感。晚上,肖邦脸苍白,目光凝滞,裹着一条被单,紧靠着骷髅坐下。突然,画室沉寂的空气为宽广、缓慢、严肃、深沉的音乐所打破,原来他是在钢琴上创作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后来成为《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二章。
(3)作曲家介绍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4)乐曲分析
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1.第一部分在两小节的引子之后,悲痛的主题在降b小调上沉重地演奏出来。它的和弦宛若哀悼的钟声,庄严肃穆的旋律展示出一幅送葬队伍缓缓行进的悲壮场面;
2.中部旋律哀婉、抒情,明朗中略带轻柔朦胧,把人们带入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由未来的向往。
    3.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又回到深沉的悲痛的情绪中。最后,力度渐弱,表示送葬的行列渐渐远去,乐曲轻轻地结束。
四、教学互动
1.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唱每首进行曲的主题,对这三首乐曲进行比较。
2. 郭美美炫富图片由三组学生分别模拟3首进行曲的场景。(阅兵式仪仗队入场、婚礼庆典新人入场、送葬的队伍在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