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年第2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21(总184期)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 No.134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杨雅婷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大连市336622)
郭敬明朱梓骁摘要: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其用尽一生创作的心血,是音乐史上的奇迹。其中c小调《悲怆》奏鸣曲是他的一个代表作。文章对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同时结合谱例以直观的形式对作品加以具体分析,以期对演奏者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艺术风格;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221)22—0214—03
一、《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调式调性为c小调, 2/2拍子的奏鸣曲式,是由肃穆的慢板和富有朝气的快板两种速度组成。世间情歌
庄严的慢板引子(第1—14小节)拉开了全曲的序幕,它是整首乐曲的“龙头”。第一小节奏出的是一组强有力的和弦,而上行的附点音符与之形成了强烈对比,二者之间的矛盾构成全曲情感发展的基调。接着减七和弦奏出的音调在高四度和高八度两处反复模进,达到高音降A这个顶峰时,一组下行的半音音阶快速地顺势而下,蕴含着反抗的情绪为后面的爆发埋下伏笔。
呈示部(第11—132小节)是充满激情的快板,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部(第11—22小节)主题的旋律展现了同不公平命运作斗争的决心。右手笔直上升的旋律音型、铿锵有力的节奏结合左手分解八度的持续震音,迸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连接部(第29—55小节)与副部(第51—89小节)流畅动听的主题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交相呼应。左手的伴奏织体富有律动性,上行的跳音和下行的三连音夹杂着带有倚音的附点音符使音乐具有一种梦幻的彩⑴。结束(第87—182小节)主题,左右手连续不断地反向进行的半音,由弱至强,把情绪推向高潮。
展开部(第133—196小节)为肃穆的慢板和充满朝气的快板。慢板的引子(第133—138小节)再一次出现,预示着黑暗势力与不公平的命运仍旧威胁着人们。主部(第134—148小节)主题和引子动机的持续发展,鲜明有力的节奏,连续上升的旋律音型以及左手八度持续出现的震音,展现出人们与恶势力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连接部是第147—147小节。
再现部(第179—297小节)坚定有力、以惊涛骇浪之势奏出了胜利的凯歌。
尾声(第279—314小节)又再次回到了阴沉的引子动机,最后的几个和弦重新引用并还原了主部主题的速度和旋律,以更加辉煌有力的演奏形式结束整个乐章,宣告光明战胜了黑暗、正义战胜了邪恶并最终取得胜利。
二、《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风格
(一)新颖的创作技法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单从乐曲的创作手法上来看,作曲家已经摆脱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打破了古典音乐创作上的条条框框,音乐素材的搭配和运用也独具匠心。在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奏鸣曲中,这一乐章的引子在表达乐曲情节的主导动机上所使用的创作手法是前所未有的,开头几小节即已概括地展示了整个乐曲所要诠释的音乐形象,成为乐章整体内容的核心。同时对引子的开始部分及展开部进行压缩,更好地形成了感情的重心。
主调与复调的融合是这首乐曲在创作上的又一大特点。在谱例1中第1小节高声部与引子的节奏是一致的,低声部用九度大跳的形式与高声部在方向上形成对比,使音乐呈现冲突感。同时低声部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与第2小节第一个四分音符的连接,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劲推动力的过渡。第2—3
收稿日期:2223-22-20
作者简介:杨雅婷(1999-),女,辽宁省大连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教学与文化研究14
小节在复调方面的反向对比则更加强烈,第4小节显⑵。我们可以在谱例1中看到复调手法在方向上又回归到了主调。主调手法的运用使音乐形象更加的使用,并与主调相互呼应,使音乐形象更加饱满。清晰,复调手法的运用使角的对比感更加明
(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度奏出的二分音符,使人出乎意料。同时低声部连呈示部所采用的明朗节奏,让人联想到一种动续使用了强音记号,使音乐更加具有震撼力。第3贺军翔女朋友
态的感觉,以二分音符为单位的快板部分与引子的旋律在尖锐的对立中相互统一。而展开部则是紧凑简练的,坚定有力的上行音调在左手持续震音的烘托下与引子中凄婉的音调形成对比,这两种矛盾冲突先在n小调上出现,接着又在D大调、g小调上互相交替重复。
强弱大幅度对比营造了强大的音乐气势,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戏剧感。在谱例2中,第1小节旋律声部连续两个双音跳奏之后,是一个用突强力小节旋律声部的音高瞬间移至低音区,力度变得很弱,小幅度的渐强和渐弱的运用很新颖。一般情况下,音乐的力度都是随着音高的增高而渐强,随着音高的降低而渐弱,但在此处却是随着音高的降低先渐强然后再渐弱,这样听起来音乐就显得更加跌宕起伏。第4—3小节原样重复了第3—4小节的乐句,拓宽了音乐的深度。低声部伴奏在第3小节强后突弱
之后,用同一组八度持续音进行保持渐弱处理,使音乐有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三)深刻的音乐内涵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充满着澎湃激昂的斗志以及向往光明的乐观精神。贝多芬忠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因此第一乐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强弱对比鲜明的音乐旋律,使听者震撼、惊叹。虽然《悲怆》奏鸣曲的名字从字面上看,整首乐曲看似笼罩在悲剧性的气氛中,第一乐章整体的音乐风格又是以悲剧性呈现,但是它的基调不是痛苦的,而是对理想和光明的探究,显现出一种悲壮之美,它把音乐的戏剧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⑶。在体现悲壮情绪的同时,主部主题的音乐风格又是明朗、绚烂的,副部主题的音乐风格则是优美、婉转的。悲壮、明朗、婉转三者之间既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又使音乐风格统一于整体之中,刚柔并济。这首奏鸣曲音调庄严,热情豪迈,虽然情绪紧555533#5555
张,但是在动荡不安的内心中若隐若现地发出哀叹与反抗,这就是作者在这首乐曲中所要表达的音乐内涵。
三、《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此乐章是全曲最长、最富有激情,也是最特殊的乐章。要想充分演绎出贝多芬的奏鸣曲风格,就必须在演奏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速度与节奏的变化
速度与节奏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尤为重要。《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引子部分的节奏比较复杂,包含了从四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乃至一百二十八分音符等不同的节拍,以及多种不同时值的休止符,这些节拍和休止符的节奏都必须严格遵守,演奏时不能有丝毫的自由发挥。特别需要慎重对待的是休止符,它象征着暴风雨来
14
汪雨 王菲菲
临之前的短暂平静,时值必须恰当把握。由于古典作品本身是非常严谨的,如果全曲速度间的关系处理混乱,就会导致整个作品失去完整性。
本曲的节奏主要包括跳音节奏、三连音节奏、装饰音节奏及重音节奏等,此外,还大量地使用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小连线节奏及前短后长的弱拍到强拍的节奏。在呈示部多次出现了切分音的节奏,演奏时中间的长音要强,两边的音要相对弱一些,奏出鲜活的律动感。在出现小连线时要使用落提的弹奏手法,前面的音自然落下,后面的音通过手腕的带动顺势提起,形成一种流畅自如的演奏效果。引子中低声部的最后一音都是短促的弱音符,与下一小节的长音形成由弱到强的富有动感的巨大推进力。
(二)
力度的控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最大特征就是各种类型的力度对比,以此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强大的情感内涵。渐强或渐弱的力度变化,是贝多芬音乐情感发展的重要过程。本曲中贝多芬在引子部分详细地标明了所有的力度记号,仅前四小节就出现了八个力度标识。在由强到弱再冲到强的过程中,制造了一种紧张的音乐效果,力度的剧烈波动会使听众在听觉上感到严重的不平衡,并形成强烈的内心期待。欲强先弱的力度设计比单纯直线式的渐强渐弱所产生的力度落差更大,对比也更明显⑷。
如演奏谱例3第1—2小节时除了要充分保持音符的时值,更要注意外声部的弹奏力度,同时内声部的音量要控制均匀,力度逐渐增强,为之后充满气势的华彩部分做好铺垫。第3—6小节的音型为半音阶上行的跳音,之后以音阶的形态下行,二者形成了十分完美的反向感,在演奏时要表现出力度的扩张感,好似胜利就在眼前。
谱例3:
:土
cresc.
(三)震音的技术运用『肛j•才-j j丄
时,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用指尖
震音在乐曲的演奏中会起到一种烘托氛围的作抓住琴键,将手的重量自然放下,小指、大指保持一
用,主要分为单震音及复震音两种形式。符尾的数量决定了震音演奏时使用的音符。谱例4是呈示部的主题旋律,左手的八度震音是一个技术难点,它的震音时间持续比较长,速度也比较快,使演奏者很难松弛均匀地完成演奏。在弹奏这种快速的八度震音个八度的位置,手指贴键,以每拍的第一个音
甄嬛传红颜劫歌词作为支点,有节奏地轻摇手腕,均匀地弹出每拍的四个音。在弹奏的过程中速度要保持均匀,使其达到匀、深宽的声音效果。同时为了增强乐曲的宏大气势可以使用延音踏板来增强震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玥.《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与演奏研究[J.艺术品鉴,2216(12)/05.[J.音乐生活,2007(03):76-77.
〔4〕周薇.西方钢琴演奏艺术史鸟瞰[J].中国音乐学,1987 (23)/6-96.
寂寞沙洲冷的歌词
〔2〕石丹.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