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1期邯郸学院学报2021年3月V ol.31 No.1 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Mar. 2021 艺术研究
《兰陵王入阵曲》对当代戏剧艺术创作的启示
——以现代话剧《兰陵王》为例
赵爱芳,刘晓坡,方强
(邯郸学院音乐学院,河北邯郸056005)
————————————————————————————————————————————摘要:《兰陵王入阵曲》自公元564年诞生起,到今天已将近1500年。在漫长的15个世纪,它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甚至发展成了一个著名的曲牌,而且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这个诞生、发展演变、传播交流的过程也给我们当代艺术创作很多启示。艺术应有感而发、艺术当随时代、艺术之间相互借鉴等等,都在《兰陵王入阵曲》上有明显的体现。同时,艺术的传播交流,也会对艺术创作有借鉴作用,更能不断促进艺术自身发展。戏剧艺术创作也是如此,经典的戏剧长演不衰,也源自真实的情感。传统戏剧艺术要想真正为当代青年人接受,也应主动融入当代元素。同时,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借鉴、各名族艺术之间交流,也会促进戏剧艺术的发展繁荣,现代话剧《兰陵王》就是一例。
关键词:兰陵王入阵曲;艺术创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30(2021)01-0105-04
收稿日期:2020-09-06
三世因果歌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研”阶段性成果(HB16YS003)作者简介:赵爱芳(1974—),女,河北魏县人,邯郸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典舞蹈
刘晓坡(1975—),男,河南洛阳人,邯郸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方强(1963—),男,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
《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公元564年,洛阳邙山之战中,兰陵王高肃率军冲入北周军队包围圈,将士士气因此大震,邙山之围也迎刃而解。为歌颂兰陵王的英勇精神,创作了这支雄浑悲壮的武乐。后经隋唐时期发展,东传日本,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期间,它不断发展演变,唐朝时逐渐失去了武乐的特,变成了娱乐彩浓厚的“软舞”。到了南宋,它的乐曲被演化成了曲牌,也就是《兰陵王慢》。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兰陵王入阵曲》,但这个发展演变、传播的过程,仍能给当代戏剧艺术创作很大的启示。按照王晓鹰的说法:“《兰陵王入阵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发端之一,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基本艺术特质在它身上初露端倪。”[1]
一、艺术创作应有感而发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这里他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而指出,艺术家的创作不是技艺的炫耀,而是作品里传达出了真实的感情。虽然前者从艺术作品出发,而后者强调了艺术家,但是就感情的重要性来说,二者是一致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古往今来的艺术都强调原创,模仿一向被人不齿。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原创作品包含着作者真实的情感,是切身的体验,而模仿者模仿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兰陵王入阵曲》初为武乐,是为歌颂兰陵王高长恭的英雄事迹而创作。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时代的传奇人物,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影视作品以他为人物原型。据记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
105
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2]117原话的意思是,高长恭外表温柔,内心坚强,声音容貌俱佳。虽然身为将军,却事必躬亲。每当得到好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瓜果,也一定会与将士共同分享。言语充满赞誉之词,由此可以看出,他容貌俊美,英勇无敌,又礼贤下士,深受爱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北齐是一个典型的乱世,短短28年的统治时间,皇权六易其主,内忧外患,战争不断。乱世出英雄,国难思忠臣,可以想见在当时高长恭这样的英雄人物所起到的作用。史料中对于高长恭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北齐书》还是提到了他的事迹,也提到了《兰陵王入阵曲》:“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2]116由此,不难看出《兰陵王入阵曲》的创作的确是有感而发,有感于兰陵王的事迹。是他容貌俊美,让人仰慕;是他礼贤下士,受人尊重;更是他冲锋在前,令人鼓舞。不难想见,当年的创作者,一定不仅仅是高长恭事迹的知情者,他可能是兰陵王的忠实粉丝,也可能就是兰陵王高长恭身边的随从或是好友、将士。作者虽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被高长恭深深折服,他的作品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所以,它能够打动观众,引起共鸣,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
戏剧艺术也应如此,古往今来的那些经典名剧,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源于他创作时的真挚感情。话剧《兰陵王》、电影《兰陵王》,包括电视连续剧《兰陵王》,之所以能被观众接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感情,在于有感而发。
二、艺术当随时代
要想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个艺术流派,必须结合时代的背景。而这一点,在《兰陵王入阵曲》的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创作时期的时代性前文已经论及,这里不再论述。
张朝阳与张歆艺
这里,仅以《兰陵王入阵曲》的另一重要发展阶段,即“软舞”阶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到了唐代,它逐渐演化成“软舞”,娱乐性大大增强,也是其时代性的体现。因为唐代是封建盛世,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国泰民安,此时《兰陵王入阵曲》发展演变成为娱乐性的艺术在正常不过了。
唐代有专门的舞蹈管理机构、有专门的舞蹈培训机构,甚至有了舞蹈学校;统治阶级倡导舞蹈,唐玄宗李隆基甚至亲自编排舞蹈;宫廷舞蹈艺人因为战乱来到了民间,宫廷舞蹈开始与民间舞蹈相互融合。
当舞蹈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甚至可以说除了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和媒介之外,唐代的舞蹈教育可以媲美今天的舞蹈教育。说唐代舞蹈已经十分普及,也是不为过的。这样,完全可以推断出,当时的舞蹈重视其艺术性、娱乐性,《兰陵王入阵曲》此时发展成“软舞”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因,对于太平盛世而言,那些激励将士士气的武乐已经退居其次了。相反,为大唐王朝歌功颂德、表现的作品就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如果说战乱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的话,太平盛世就是唐代的时代特点。而《兰陵王入阵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武乐,到了唐代就演化成软舞,并非创作者有意而为之,而是时代的必然。或者可以这样说,乐舞表面看来是创作者自己的艺术体验,然而这个体验是深受时代影响的,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穿越他所处的时代。当然,总是有一些思想超前的艺术家,总是会有一些“惊世骇俗”的另类
艺术。不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则这些“另类的艺术”其实也是受到变革时代一些思潮的影响而出现的,也是时代的产物,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其二,之所以另类,就是说在他们的时代,他们这些艺术是不被人理解的。而那些容易被理解的艺术,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因此,《兰陵王入阵曲》在唐代发生的变化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艺术作品应反映时代特点。
以传统戏剧为例,随着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一些传统戏剧面临一定的危机。“随着民间老艺人的辞逝,大批传统戏剧的传承后继无人,观众体的老龄化,也使戏剧艺术逐渐与青年一代相隔甚远。”[3]236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我们责无旁贷。但传统艺术融入当代生活,自觉创新、发展,能够真正为年轻人接受,才是传承的必由之路。
三、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借鉴可以促进各自的发展
这要从《兰陵王入阵曲》演变为曲牌谈起,说明到了宋代,《兰陵王入阵曲》的音乐旋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逐渐从特定舞蹈的伴乐,转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旋律。这个旋律再有词作者、文学家填上词,有演员演唱,
106
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就是戏剧。南宋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有记述:“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
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宫,管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又有大石调《兰陵王慢》,殊非旧曲。周齐之际,未有前后十六拍慢曲子耳。”
这个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它意味着《兰陵王入阵曲》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艺术作品。它被填上不同的词,放在不同的戏剧之中,就产生出不同的意境,也就因此诞生了无数个新的艺术作品。史上最有名的《兰陵王》词作当属《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它出自北宋才子周邦彦之手,借《兰陵王》的曲牌,他表达的是与名妓李师师的惜别之情和对自己飘零身世的感叹。
单就《兰陵王入阵曲》来说,它流传到宋代,成为词牌,与文学、戏曲结盟。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说,《兰陵王》成了一个外在的形式,它具有美的特征,却不具有思想内涵。恰恰是这样,文学家可以借这个美的形式,赋予它自己心中的内涵,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样,文学、音乐、戏剧之间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也可以说,发展到这个时候,《兰陵王入阵曲》不仅自身的生命力毫无衰退,反而更加丰满。而且,它的旋律、节奏被作为形式固定,促进了文学戏曲的发展。而正是这种融合,使得《兰陵王入阵曲》的生命得以延续,它将影响更多的音乐、舞蹈、诗词歌赋。
“丰裕和有闲使得士大夫阶层充满精力,庄、禅、理的作用使其心境清简,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艺术,发挥出极强的创造力,对于古典艺术作了全面的总结与完善化,同时又撷取市井艺术的精华而开辟出生机勃勃的新境界。”[4]76这段话不仅证明了宋代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融合已经十分普遍,也为《兰陵王入阵曲》在宋代形成词牌提供了旁证。
王晓鹰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写到:“我所说的‘中国意象’,是建构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手法、意境、美感基础之上的整体性的舞台意象,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服饰、面具,当然还有戏曲。”[1]《兰陵王入阵曲》又与中国戏曲艺术起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认为戏剧艺术从它出现的那一天,就自觉借鉴融合了其他的艺术形式。
四、艺术交流对艺术创作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周华斌先生曾在其《日本舞乐〈兰陵王〉源于中国——兼考〈兰陵王〉舞乐面具》一文中做出论证,日本舞乐《兰陵王》是由中国传入的,但其中也提到《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时还夹杂了其他的因素,而且《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那么,很容易推断在日本流行的《兰陵王入阵曲》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唐乐”了,严格地说,它是一个新的艺术作品。而这个新的作品包含了中国古代西域文化、唐文化因素,又有日本本土文化的特。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就是耳熟能详的继承传统,又有创新,中间还有相互借鉴。
必须说明的是,这种传承和借鉴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那么。这样来看,艺术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就不仅仅是优秀文化弘扬,产生国际影响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它对于艺术创作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如前所述,《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但它同时融合了我国西域文化、傩戏艺术的元素,同时保留了大量唐代的元素。按照通常的理解,对文化的吸收和借鉴,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可以说留下的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而后,这个乐舞再有日本本土的艺术家去演绎,自然就融入了日本艺术家的理解。这种跨文化的理解,与乐舞原来的内涵是有相当大的出入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东西,
107
纸月亮它是日本艺术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对于艺术的理解,加上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部分。这个新的乐舞再代代传承,每一个时代都赋予它新的文化因素,《兰陵王入阵曲》便具有了永恒的生命。
1992年9月6日,日本奈良大学笠置侃一教授率领日本雅乐团在河北邯郸磁县兰陵王墓前演出了《兰陵王入阵曲》,这被视为文化回流的一个例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曲会在中国复兴。而复兴后的《兰陵王入阵曲》将是融合了中国古代、日本特,又会融合现代元素。
话剧《兰陵王》之所以被称之为跨文化,不仅在于它跨越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话剧与戏曲,更在于它是一个融合。“其实,‘跨文化戏剧’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跨’而在于‘合’,合于‘有机的整体’,合于‘内涵的表达’,因为‘合’而形成一种新的、独特的、浸透在整个演出中的‘跨文化艺术语言’。这样的演剧样态带有‘跨’的明显印记,而在丰富性和感染力上则是‘跨’之前的单独个体所没有的。”[1]这是导演王晓鹰的总结,也是《兰陵王入阵曲》乃至当代话剧《兰陵王》给我们的启示。
小结
《兰陵王入阵曲》传承了近1500年,不断发展演变,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首先是艺术创作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是艺术能感染人的前提。其次,艺术是有时代性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一定有时代的特。再次,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后,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不仅是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更是促进艺术的发展手段。
学习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研究古代音乐当然也不仅仅是再现古代的乐舞,因为脱离了那个时代,今人未必真的可以理解当时的艺术。因此,学习研究古代的乐舞,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给包括戏剧艺术在内的今天的艺术创作以启发。跨文化话剧《兰陵王》从历史中走来,又呈现出时代风貌,真正体现出了“中国意象现代表达”。期待在《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下,有更多舞台精品。
参考文献:
[1]王晓鹰.中国意象现代表达——跨文化的《查理三世》和《兰陵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2).
[2]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北齐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
500首经典老歌大全[3]魏玲.河北省非遗传统戏剧进高校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2(4).
[4]廖奔.宋艺术的气韵与格局[J].文化艺术研究,2011(1).
不爱我早点说(责任编辑:朱艳红)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