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中国地⽅志集成·乡⼟志专辑》⽬录
清末时期,在外国列强不断⼊侵、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趋严重的情况下,清政府废除了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实⾏学制改⾰。在国家教育改⾰的⼤潮中,急需⼀批旨在培养学龄⼉童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乡⼟教材,与此同时,“爱国⾃爱乡始”的理念,也成为当时教育界和社会有识之⼠的通识。
▲1903年清政府颁布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清政府教育改⾰颁布张百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乡⼟志内容主要分为历史、地理、格致(动植矿物)三⼤门类。1905年黄绍箕按照“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的中国近代第⼀个学制)要求,拟定《乡⼟志例⽬》规定乡⼟志记载具体内容有15个部分,即历史、政绩、兵事、耆旧、⼈类、户⼝、⽒族、宗教、实业、地理、⼭、⽔、道路、物产、商务。全国各地根据《乡⼟志例⽬》为指导⽂件,⼜结合地区发展特⾊,编写了⼀⼤批乡⼟志、乡⼟志教科书。
学者统计,清末乡⼟志编纂了484种,民国时期虽历经战乱,但乡⼟志成书也有192种,近代乡⼟志共计676种。流传⾄今且数量庞⼤的乡⼟志,不仅对清末、民国时期发展地⽅乡⼟教育,培养爱乡爱国情怀发挥了重要作⽤,也留下了记载祖国各地历史沿⾰、⾃然地理、⼈⽂物产等⽅⾯丰富的史料,成为研究各地⽅历史地理的重要⽂献。
▲《延庆州乡⼟志要略》佚名撰清稿本
大v向范冰冰道歉
学界对乡⼟志的界定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乡⼟志是“将府州县志中之材料择要录出,再加实地之调查,以所得缩编成书”,它是地⽅志的缩编本;⼜有学者指出乡⼟志⼜称为风⼟志,是⼤略反映某⼀地⽅⾃然地理、⼈⽂物产等情况的地⽅志;还有学者认为乡⼟志并⾮专记地⽅风俗之书,更⾮乡志、镇志的别称,⽽是专指光绪末年,全国各府州县厅,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应京师编书局之咨请⽽编纂的地⽅志。此外,还有相当⼀部分学者把乡⼟志作为乡⼟教育的教材,他们认为乡⼟志就是为⼩学师⽣教学应⽤⽽编写的历史、地理、格致三科的教学⽤书。综合上述说法,有的学者进⼀步提出乡⼟志具有教科书和地⽅志两重特性,它既是⼀种体例特殊的地⽅志,⼜是处于转型期的教学课本。
迟来的爱歌词▲《上海乡⼟志》李维清编
昆凌与周杰伦民国⼗六年上海著易堂铅印本
编纂体例是乡⼟志具体内容的呈现⽅式,从体例和特点可以反映乡⼟志编纂的时代特征,编纂⽬的等。近代乡⼟志和乡⼟志教材的体例主要是按照《乡⼟志例⽬》的规定编排,与传统志书类似,同时⼜深受外国新式教科书的影响,遵循西⽅教育家“由近及远”的原则,采⽤课⽬体,章节体。还有些乡⼟志体例为适应时代需要,不拘泥于《乡⼟志例⽬》,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和地域特⾊。我们结婚了 珍惜夫妇
从乡⼟志的编写特点来看,编纂者⼤多是熟悉乡⼟历史掌故,典章制度的本乡本地⼈⼠,他们为了适应初等教育的需要,引起⼉童的学习兴趣,在编撰课⽂的时候,不仅内容和形式上要浅显易懂,⽣动活泼,感动⼈⼼,还要做到全书字数有所限定,采⽤之字笔画不能过多,所选之字限于⽇常⽤者,相关图画⽂字也要注意印在同⼀页上。
这就是爱简谱
▲《江苏乡⼟历史教科书》(清)刘师培著
清光绪三⼗⼆年上海国学保存会铅印本
从乡⼟志教材的内容来看,课本从学⽣的不同年级呈现不同的内容,具体涉及乡⼟地理概况、历史沿⾰、⾃然胜迹、政治、物产、实业、⼈物乃⾄民俗、娱乐等。由于全国的地域差异和经济、⽂化发展的不同,各地所编乡⼟志的门类也多寡不⼀,内容各有侧重。与传统地⽅志⽐较,乡⼟志⼀般不列职官、选举、艺⽂以及⾦⽯、列传等门类,内容往往更重视实业、⼯商业以及社会民⽣,这也反映了乡⼟志的编纂正处于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时代特征。
▲《湖南乡⼟地理教科书》
(清)辜天佑编清宣统⼆年⽯印本正义之道mp3
乡⼟志的价值和作⽤,历来受到学界和教育界的⼴泛重视和研究。⾸先,乡⼟志的编写旨在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怀,是各地⼈民了解本乡本⼟⽣动的⼊门读物,有助于⼈们形成乡⼟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乡⼟志具有⼀定的资料保存功能,可以弥补地⽅志记载的空缺。如我国西北新疆,相较经济或⽂化更发达的地区,历代编修的地⽅志较少,但近代编撰的乡⼟志数量居于各省之最,这些新疆乡⼟志对地区历史的记述,正可以补充正史、通志、府县志等记述的不⾜,有很强的地区特⾊,提供了丰富的边疆经济史、⼈⼝史、边贸史等⽅⾯的资料。再次,乡⼟志对于促进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