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2020 年6期┆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民歌传承发展
◎◎张富荣
摘  要:地方民歌是在各地方、各民族中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具有不同地方彩和民族风格的歌曲,是地方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凝练出来的口头诗歌创作。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和传承方式。本文将根据地方民歌的实际情况,采取调查、探究、交流等方式阐述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民歌;传承;发展
地方民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族歌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方民歌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将从地方民歌传承的现状、独有的特点、发展的策略等方面探究其传承与发展的路径。美女的烦恼主题曲
一、调查:了解民歌传承的现状
袁鸣的老公
走进新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进程,尽管各地人民政府出台了保护民歌的相关法规,但民歌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重伤林凡
1.民歌发展边缘化。地方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和各地方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生产实践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娱乐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演唱会、看歌舞剧等多种方式不断取代了原有的、单一的民歌娱乐方式,新型的生产劳动代替了原始的田间劳作,民歌因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而逐渐被边缘化。
2.民歌影响弱势化。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推广,流行音乐遍及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到手机、电脑等各种播放设备,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开阔了现代人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歌不再像当年那样深受人们的青睐,其传播范围面临挑战,收视率逐渐降低,原有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并位居音乐领域的边缘地带。
二、探究:提炼民歌独有的特点
地方民歌出自地方人民众之口,其演唱、歌词、曲调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艺术特点。
1.地方民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地方民歌出自基层劳动人民之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其创作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意义,他们采用不同的唱法,表达不同的情感。贵州的彝族、云南的苗族就用其本
民族语言来表示民歌的地域特征,表达民歌特定的思想感情。如盘州普古的《醉彝乡》、《好久不走这山来》就是彝族人民根据位居山中的地理环境创作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刘晓庆简历个人资料
2.地方民歌具有多彩的民俗性。地方民歌是在特定的民俗生活实践中,在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下经过“自编自创、自导自演”的形式流传的,它与地方人民生活浑然一体,如贵州的苗族飞歌、彝族酒令、布依盘歌等就与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3.地方民歌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地方民歌语言简练、形象传神、通俗易懂,常用比喻、夸张、叙事等手法,使其主题鲜明。民歌思想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作品清新质朴、唱法多样,既有载歌载舞的体表演,也有单独一人的放声高歌,只是个传说
还有自弹自唱、和乐表演和无伴清唱等多种形式。如盘州的芦笙舞、酒令舞、迎客歌等。
三、创新:寻民歌发展的策略
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被提到了相应的位置,各种类型的比赛中也偶尔能见到地方民歌的身影,但地方民歌因受地域影响和缺少艺术加工而存在很多局限性,导致民歌的生存状态受到影响,其传承与发展更是需要多方支持、多措并举。
1.依靠政府,奠基民歌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是地方民歌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政府
设立了非遗文化专项基金,对身怀绝技的民歌艺人和优秀的地方民歌歌手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关怀,还组织人力、财力广泛收集、整理地方民歌,充分挖掘地方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举办各种民歌大赛,为那些身怀绝技的优秀歌手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民歌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每年6月24的彝族火把节就是最好的例证。
2.利用媒体,宣传民歌的特。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民歌的长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自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开展以来,原生态的地方民歌变成了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内容。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民歌》、广西卫视的《唱山歌》、贵州卫视的《多彩贵州》等为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很多民间的优秀歌手有了施展才艺的舞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也鼓励更多的民间歌手去学习地方民歌的唱法,让平凡而又独具特的地方民歌在浩瀚的歌海中如星般闪耀。媒体的广泛使用,让地方民歌具有广泛发展的平台,呈现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的前景。
金钟国和尹恩惠
3.借助活动,提高民歌的价值。地方民歌短小精悍、意义深远,常用生动的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体现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是地方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取代它的历史价值和运用价值,因此,借助各种活动展示民歌是提高民歌运用价值的有效通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均可见到民歌的影子,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地方民歌团队也开始组建,并通过擂台赛的方式逐渐从大山走进了城市,如盘州
普古的《酒令舞》、《对山歌》等就走出了大山,唱响了贵州。
民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特产,更是世界的艺术珍宝,作为21世纪的炎黄子孙,将其继续传承和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竭力守住美丽,让这充满天籁之音的地方民歌飞出大山,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参考文献:
[1]孙四化、倪思迪.文化自觉视觉下徽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9(06):96-97.
[2]葛姝亚.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07):135-137
[3]冯志莲.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歌传承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学院学报)2018(01):5-11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市普古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