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小学音乐
张一山的女朋友杨紫【课题】摇船调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船调》
2、用沪语尝试演唱《摇船调》
【教材分析】
《摇船调》是一首流传于台湾的汉族客家民歌,这首歌曲吸收结合了客家民歌《撑船调》和《猜调》中的素材。采用拍,中速,五声宫调式。歌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采用了幽默风趣的猜谜方式展开,歌词结构借鉴了民间对唱的形式,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旋律的节奏展开方式完全是跟随语言的需要,非常口语化,衬词“嗨呀罗的嗨哟”生动地刻画了“摇船”的人物形象。歌曲旋律也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也方便演唱。其中的切分、附点节奏看似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在教学中把握住了歌曲的语言规律,这些节奏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意在使学生初步了解客家民歌,认识“对唱”的演唱形式,并能用良好的音准、节奏和气息控制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以及能尝试用自己家乡的方言二度演绎歌曲。
【育人立意】
本课时主要以客家大迁徙为线索展开教学,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融合在客家几次迁徙的介绍中,使学生在追溯客家先民迁徙的足迹中“水到渠成”地学会歌曲。在体验客家民歌情趣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客家民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凝集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并且随着客家体的迁徙,客家民歌流传到了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学情分析】
该教学班的学生在歌曲演唱中对音准的把握和气息控制能力都较好,不过他们在音乐形象的把握与歌曲情绪的表现上总是比较内敛,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上我以客家大迁徙为切入点,希望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客家的大门,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能有声、有情、有味地演唱客家民歌《摇船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摇船调》,感受歌曲幽默风趣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客家儿童在猜谜、逗趣时欢乐的心情;初步了解客家相关知识,开拓音乐视野以及重建对祖先所创造、积累的文
化的崇敬之情,并确立发扬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结合歌曲学唱,学习“对唱”这一演唱形式,能用良好的音准、节奏和气息控制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台湾客家民歌《摇船调》;尝试用沪语重新演绎
歌曲,进一步体会民歌所体现的浓郁的生活气息。
3、在视频赏析、聆听对比、交流反馈等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模仿、律动、探究等学习方法感受客家民歌的韵味,体验“对唱”形式的特点,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准确表现音乐形象,体验台湾客家民歌的风格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客家相关文化,体验“对唱”形式的特点,能用良好的音准、节奏和气息控制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台湾客家民歌《摇船调》
2、教学难点:唱准相似乐句、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大张伟 戚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江西民歌《斑鸠调》
谭松韵家世
【环节关键设问】:这首歌曲中的“马格”是什么意思?“里格”、“咿呀咿子哟”这类歌词是什么?
1、师生合作演唱《斑鸠调》第一段
2、师生交流歌词中有关方言和衬词部分。
3、介绍《斑鸠调》是一首江西客家民歌,引出客家的起源。
二、欣赏客家民歌《撑船调》
【环节关键设问】:撑船调中能体现出划船动作的歌词是什么?
1、观看视频介绍客家人的第二次大迁徙
(1)欣赏客家民歌《撑船调》
(2)模仿演唱撑船调中的衬词
加上划船律动模仿演唱
三、欣赏客家民歌《猜调》
可爱的歌
【环节关键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他们的演唱内容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1、观看视频介绍客家的第三次大迁徙
2
赵雅芝 儿子、欣赏广东梅县客家山歌《猜调》
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他们的演唱内容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小结:对唱一般为两人或两组演唱者对答式的演唱,形式较为活泼,演唱的是单声部歌曲。
3、模仿对唱的形式按节奏念普通话版本的歌词
(1)老师边拍节奏边念出谜面
(2)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回答谜底
注意:特别注意切分、附点节奏的准确性
全美善
四、新授歌曲《摇船调》
【环节关键设问】:歌曲怎么会有两个结束句?应该用怎样的顺序演唱?
1、简单介绍客家第四次大迁徙
2、教师范唱
提问:《摇船调》吸收融合了《撑船调》和《猜调》中的哪些素材?
3、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1)模仿对唱的形式,老师演唱问句,学生模仿老师的曲调演唱答句。
(2)演唱歌曲前半部分
注意:一字多音
4、学唱歌曲后半部分
(1)请学生先说说歌曲有两个结束句该如何演唱?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2)齐唱后半部分
提问:后半部分的两个乐句全是由衬词组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演唱方法来表现这两句衬词呢?
①用短促的气息、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前一句衬词
②用连贯的气息,优美舒展的情绪演唱结尾句衬词
(4)演唱后半部分歌曲
五、拓展演唱《摇船调》
1、请同学用家乡方言尝试演唱歌曲中的“什么”这个词。
2、请个别同学教大家说方言,并尝试模仿演唱。
3、模仿老师用沪语演唱歌曲《摇船调》
六、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