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廉姆斯⾳乐风格分析⼁以斯⽪尔伯格影⽚为例
约翰.威廉姆斯⾳乐风格分析
――以斯⽪尔伯格影⽚为例
导读:约翰·威廉姆斯对斯⽪尔伯格电影⾳乐的风格,不仅表现在他所写的作品本⾝,还表现在他那⼀丝不苟、不断求新的创作态度,他对⾃⼰永不满⾜。因此,在每部影⽚中,他都有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同时很注意揭⽰⼈物⼼灵揭⽰⼈内在的东西,他把⾃⼰完全融⼊到⾓⾊中,创作出来的作品有⾎有⾁,有⽣⽓,因此被⼴⼤观众接受并喜爱。——提到好莱坞电影⾳乐,⼈们⾸先想到他
由于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得到的奥斯卡提名约达到了45项,从⽽使⼈们更加熟悉这位⼤师级作曲家。每当他捧起奖座,腼腆的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时,便宛如简单快乐的⼩孩⼦。⽽当他第⼀次感激斯⽪尔伯格的时候,他就已经四⼗五岁了,那时候⼤导演斯⽪尔伯格年仅⼆⼗⼋。
据威廉姆斯回忆,他们第⼀次见⾯的地⽅是在⼀家咖啡馆,当时斯⽪尔伯格嘴上还没留胡⼦。好莱坞没⼈认得他,更不愿意投资他执导的电影⼀《横冲直撞⼤逃亡》。但是他⽃胆约了已经获得奥斯卡奖的威廉姆斯担任配乐,并以祟拜的眼神和语⽓告诉这位⽐他⼤⼗七岁的⾳乐⼤师说他从⼩就很喜欢他的⾳乐,⽽且说着说着就真的⼀⾸接⼀⾸地哼唱出连约翰都已经遗忘的曲调。威廉姆斯被这位⼩乐痴感动了,
挽起袖⼦答应替这位⼩⽼弟跨⼑,于是好莱坞由始以来最强的黄⾦搭档就在⽓氛如此随意的咖啡屋⾥诞⽣了。超电磁炮主题
⾃约翰·威廉姆斯1974年成为斯⽪尔伯格的御⽤配乐⼤师后,两⼈合作⾄今长达了漫长的34年,是当代公认最成功的好莱坞“导演+配乐”组合,除了《横冲直撞⼤逃亡》《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和《虎克船长》外,其余每⼀部作品皆获得奥斯卡最佳原配乐的提名,《E.T》与《⾟德勒的名单》获得1982年和1993年的原著配乐⾦像奖。在这⾥我们可以看到约翰·威廉姆斯的成功开辟了电影⾳乐历史上的⼀个新纪元。他的作品更⼤众化,更容易被⼈接受,在对于使⽤史诗般令⼈惊⼼动魄的⾳乐形式和⾳乐节奏安排上,他有着令⼈折服的技巧和熟练功底。
⽐如《⼤⽩鲨》中,威廉姆斯把影⽚中的⿊暗(⽤磅礴的主旋律⽓势预⽰⼤鲨鱼的出现)和光明,都通过⾳乐给与堪称完美的展现。⽽《第三类接触》中的⾳乐却更加具有组织性。它⾸先有⼀个⼤轮廓(既主旋律),在最后的交响乐中运⽤了调式⾳律,给⼈制造了⼀种奇特的幻觉。在表现这个外星⼈的⼈物形象上,威廉姆斯⼜回归到他最擅长⽤交响乐队、⽤弦乐的长线条旋律、⼤段落主题来诠释爱⼼的⼿法。这基本上成为约翰威廉姆斯的⼀种习惯性的模式,成为他的⼀种符号了,这种⾳乐⼿法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温暖、爱⼼,可以让⼈跟着⾳乐融化,慢慢地投⼊到电影或者情节当中。同样是外星⼈的电影《世界⼤战》中⾳乐的感觉却与之不同。在这部影⽚中,有三种表情:残忍——神秘——和谐。
吴启华的老婆
⼀、残 忍
在影⽚开始时,外星⼈的形象是凶残⿊暗的。⾳乐为了表现⼈们的这种感受,没有循规蹈矩,运⽤响⿎重锤、⼤型交响乐队⼀类的⾳乐元素,⽽是⽤铜管的不协和切分所呈现出的不规则重⾳表现出⼀种恐怖的⽓愤。
影⽚中的外星⼈设置也⼗分巧妙,它不是从天⽽降,⽽是破⼟⽽出。这个巧妙的改编让观众们意想不到――这突出了导演的⼀种意图,不让这部影⽚的外星⼈落⼊俗套。所以,影⽚的⾳乐主题也不再是表达那种很外在的、仿佛对于⼀种⾃然灾难的紧张,⽽是突出了⼈内⼼深处的惶恐。在很多当代美国⼈的⼼中,有⼀幅画⾯是始终挥之不去的――9·11时曼哈顿⼈涌向布鲁克林桥,这是这些年来美国第⼀次⾮常切⾝的难民体验。斯⽪尔伯格坦⾔说他把这种不好的感觉还原到了这部电影⾥⾯了,因此在这种⼼情下的配乐更是突出了那种⽆助的、迷茫的感觉。奔跑 羽泉 歌词
⼆、神 秘 
⼈们对于外星⼈的恐惧,往往建⽴在外星⼈神秘的基础之上。整部电影的配乐中,约翰·威廉姆斯很好地在⾳乐上阐释了⼈类对外星⼈以及外星⼈对⼈类的好奇⼼。这种⽤语⾔⾮常难以形容的情感,通过斯⽪尔伯格的电影画⾯,通过威廉姆斯的⾳乐(这⼀段他把真的⼈声经过和成器处理完以后,营造出这么⼀种光怪陆离、匪疑所思的神秘意境)每⼀个观众⼀定可以得到⾃⼰的理解和答案。
影⽚配乐时,斯⽪尔伯格萌⽣出⼀个想法,他想运⽤简单的五声⾳阶来完成这段配乐。五声⾳阶是中国的调式,中国的⾳乐家摆弄五声⾳阶是得⼼应⼿,可是作为从⼩就接受七声⾳阶、12⾳体系教育的约翰威廉姆斯来说,运⽤五声⾳阶作
⾳乐家摆弄五声⾳阶是得⼼应⼿,可是作为从⼩就接受七声⾳阶、12⾳体系教育的约翰威廉姆斯来说,运⽤五声⾳阶作出有变化、经典的配乐是⾮常困难的。但是约翰威廉姆斯不愧是这⽅⾯的⼤师,在这个段落⾥,影⽚出现了⼀段长达12分钟的配乐,⾳乐⾮常辉煌壮丽,同时马上就进⼊⼀个祥和的配乐当中,在五个⾳的主题⾳乐中,飞船缓缓升空。⾳乐的尾声部分,配乐⼤师的做法可以说是⾰命性的,他把五声⾳阶赋予了美国⼤⽚的⽅式,⽤圆号节奏性的、铿锵的⾳乐特点来结束这段⾳乐。通过节奏的变化和配器、和声的张⼒,包括⾼⾳弦乐、法国号的特殊使⽤以及弦乐的滑⾳,把这种简单的、悬疑的、变化的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
曼里三、和 谐
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外星⼈和孩⼦们认识后,⾳乐⼜有了变化。虽然开始他们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融洽、和谐的状态。在⾳乐上,乐队⾥⽤了⽊管声部的⿊管(⼀种单簧乐器,它最⼤的特点就是能够表现⼀种柔美、⼀种温情的声⾊)同时还⽤了竖琴,竖琴作为伴奏形式,波浪式的流动的⾳乐旋律仿佛在慢慢地诉说⼀样的感受,更容易来体现美好的事物。当⼩外星⼈表现出童真童趣的时候,⾳乐上运
⽤了⼀些类似于长笛、短笛的⾳效和切分,利⽤节奏短促、跳跃性的演奏⽅式表现。长笛、短笛这种乐器,最擅长就是表现切分、跳动、顿⾳的⾳乐效果,通过它们特殊的⾳⾊有⼀种很孩⼦的感受在⾥⾯。
最后,当地球上的⼩孩跟外星⼈进⾏告别的时候,⾳乐出现了⼀个有主题的段落,整个乐队都在为这个主题服务。这⼜是约翰威廉姆斯标志性、旗帜性的符号。⾮常招式性的、铿锵有⼒的旋律⼀点⼀点推向⾼潮,以⾮常辉煌的⽅式结束。⾳乐最⼤程度地体现⼈类向往和平、友善以及希望跟外星⼈⽤友善的⽅式进⾏沟通这么⼀种良好的美好的愿望。
威廉姆斯的⾳乐,从哺育它的⼀开始就引⼊⼀些巧妙的技术和⾳乐深层意义、这是⼀种能够保证声⾳效果的⾳乐(后来是⼀种多种弦乐组合),同时也使⾳乐本⾝的⽓势在不知不觉中壮⼤。威廉姆斯完全掌握并控制了这种⼿法,使其创作的电影⾳乐尤其是主题⾳乐,不仅推进了剧情发展,也更丰富及升华了影⽚本⾝。
没有⽐《⾟德勒的名单》中的⾳乐更能说明问题了。这部⾳乐作品以⼩提琴独奏作为整个⾳乐的基调,听起来似乎单薄,但⾳乐中却隐隐透出不屈的精神,使其形成了更出⾊的诠释⼒,再加之有“⼩提琴之神”之称的伊扎克·帕尔曼的加⼊,使得这部作品深具史诗格局和撼⼈的情绪⼒量。它不但在每⼀次出现时都触及到观众情感的最深处,⽽且还创造性地在整个复奏过程中持续地打动⼈⼼。在影⽚的
每⼀个发展段落中,主题⾳乐都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恰到好处地与它所对应的《⾟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乐第⼀次是伴随着犹太⼈被驱赶的画⾯出现的,这⼀情境不仅使观众在内⼼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在⼀步步地预⽰着⾟德勒⼈性中善和良知的觉醒。当主题⾳乐不断重复出现时,观众除了继续获得具体情节中的情绪感受和意义表述之外,还唤起观众对观看影⽚过去情节的记忆及相应的情感体验,使观众每⼀次在旧曲重温中联想起更多的东西,不断塑造着属于⾃⼰的愈来愈丰富和深刻的认知与情感境界。不论是斯⽪尔伯格的电影,或者是威廉姆斯的配乐,都选择了⽤真挚⽆华的追思,去思考并感受历史的伤痛。整个配乐不仅呈现了温和怀旧的⾊彩,也贴切的呼应了斯⽪尔伯格带有纪录⽚⽓息的⿊⽩摄影。“感伤”或“哀恸”或许不是形容这部作品最好的字眼,它带给我的感受固然也有⼀些感伤,但却不完全如此。
余景天 国籍在影⽚结尾处主题⾳乐完整地再现并与画⾯中那种明朗温暖、⽣机盎然的⾊调融合在⼀起,⾊彩的瞬间转换所造成的强烈视觉反差以及⾳乐主题对影⽚意义的概括,升华出丰富的象征内涵,它将全⽚所有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象征都凝固在其中。它代表着美好和善良对法西斯灭绝⼈性的残暴所进⾏的强烈抗议,它也将对⽣命的赞美深深地铭刻在观众的⼼⾥:噩梦已成为过去,悲剧将不再重演。它带给我们的感觉,固然有对历史悲剧的同情怜悯,但更多的时候,是对⽣命的强韧与⼈性的尊严,油然⽽⽣的感动。
因此,在《⾟德勒名单》原声唱⽚的封底上,刊印着导演斯⽪尔伯格的⼀段肺腑之⾔:
“……约翰·威廉姆斯在为这部影⽚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此相反,在我们过去合作的所有影⽚中,⼤多需要⼀种与画⾯密切配合的戏剧性效果,⽐如《印地安纳·琼斯》、《⼤⽩鲨》、《第三类接触》等等。⽽在《⾟德勒名单》中,我们必须到新的起点,摆脱固有的⼀些艺术风格。毫⽆疑问,只有⽤⼀束深邃的⽬光和⼀颗不平静的⼼,才能到配乐的精髓所在。……《⾟德勒名单》可以说是我电影⽣涯中最深刻的⼀部作品。我感谢他们为这部影⽚付出的巨⼤努⼒。”谢天笑 幻觉
在美国当代作曲家中,威廉姆斯的创作风格是独树⼀帜的,其⾳乐创作始终遵循着⾃⼰的原则遵循社会⽣活与艺术创造相契合的价值观来进⾏,他的创作过程,成为不断实践、思考、研究、探索、创新的过程,并形成了⾃⼰独到的影视⾳乐观,强调⾳乐要为⼤众服务,⾳乐要有可听性。威廉姆斯对电影⾳乐认识的核⼼,是电影⾳乐的重新定位。“我们所做的⼀切,有太多都是那样的昙花⼀现,瞬间即逝,甚⾄连我们⾃⼰亦很快淡忘。如果我们的创作能在⼈们的记忆长河⾥留下持久的魅⼒,那将是很让⼈欣慰的事。”约翰·威廉姆斯也⽤这种特殊的语⾔来向观众讲述电影,讲述⽣活,并让⼈对他留下深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