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个优秀的运营⼈
这是《城读》系列的第3篇⽂章,本周拆的⼀本书是类类的新书《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个优秀的运营⼈》。
这本书总体来说是作者多年的经验笔记。作者类延昊曾就职于猫扑⽹、酷我⾳乐、360奇酷⼿机,有着11年的互联⽹从业经验。他说:“运营是
运营是
⼀个门槛很低的职业。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越往后越难。”就是这样⼀个“越往后越难”的职业,类延昊⼀做就是11年,从⼀名互联⼀个门槛很低的职业。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越往后越难
⽹的运营⼩⽩⼀路成长为运营总监。回顾11年的⼼得体会,他却⾮常谦虚——“坦⽩讲,我⾃⼰做得也不够好。我并不是‘神’,只是在这⾏摸
爬滚打了⼗⼏年,通过努⼒积累了⼀些实战的经验,摸索到了做运营的⼀些技巧。”因此,整体看来,类类是个⽐较实在的⼈,⽽整本书的格调也
是实在,没有天花乱坠的名词,很多都是踏踏实实的⼲货分享。
1.相对于技巧的速成,运营更多的是长时间耐⼼的打磨
这本书中,类类从运营的基本修炼,⽤户运营,新媒体运营,推⼴,团队建设等等⾓度去进⾏了详细阐述,当中有不少⼲货,不少经验的总结。其
中有不少⽅法论的东西,⽐如⽤户⾦字塔分级模型等等,从中你可以看出,类类也讲⼀些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在经验总结当中,11年的实战,才
造就了今天的论述,没有11年坐穿冷板凳的踏实研究,其实也很难有这本书的诞⽣。
运营真的没有速成,真正的优秀的运营⼈员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运营的⽇常就是把类类⽂中⼀句话说的很对,运营真的没有速成,真正的优秀的运营⼈员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简单做。⼀个活动运营,每天看着竞品的活动策划,看着⽬前活动的数据,绞尽脑汁到优化的点,达成活动ROI
最⾼。⽤户运营甚⾄有时候要变成客服⼈员在⾥和⽤户打成⼀⽚。但⼜有多少活动运营,⽤户运营总结出属于⾃⼰的经验,给以后的策划提供⽅
向性的指导呢?
that xx所以,运营的两项基本功很重要:
① 耐⼼打磨,练好基本功,融会贯通。
在做产品之前,我也做过⼀段时间运营相关的⼯作,例如⽹站SEO这块,在内站优化和外链建设上,⾛过很多的弯路,吃过很多的亏,没有⼈
带,⾃⼰拿着⼀本书在那⼉啃,作关键词优化,⾯包屑导航的优化等等,每天的愿景都是祈求百度爸爸能够多收录⼀点,⾸页⾃然流量⾼点。⾃⼰
有时候也会冒充客服和⽤户打电话作回访,打⽤户关⼼的点在哪边,哪个环节能够提⾼转化率。每天的⼯作很枯燥,重复重复⼜重复,⽽且有时候可能结果也不会很理想,做了长时间优化,PR值却没上升,百度收录也没提⾼多少,转化率也没提升。但是你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作,才能到融会贯通的⽅法,就像书中所说,前⾯⼀堵墙,别⼈都是绕墙⾛,你是那个到梯⼦的⼈,但是到梯⼦的前提是你可能撞了不少次墙。扎扎实实从⼀线做起,勤于思考,掌握运营的技巧和⽅法论,很多模块都是相似相通的,⼀个模块做好了,其他模块融会贯通就⾏了。
运营和产品⼀样,两者之间没有啥羡慕的,都没那么多⾼⼤上的事情做,产品只会在⾯试和汇报时候会去谈产品的战略,⽅向,愿景,蓝图,更多时候,也和运营⼀样,扎实的做着基础性的⼯作,交互的规则,产品设计,页⾯埋点,数据反馈,空谈误国,实⼲兴邦。
李双江演唱的歌曲② 把经验和经历转化成价值,才会苦尽⽢来。
这句话我很认同,拿书中⼀个故事来说吧,富翁死前,给⼉⼦⼀千银元,⼉⼦把它换成了现⾦,藏在了房顶上,多年以后发现被⽼⿏吃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前的经验和经历,要迅速把它变现,变成对你产品和⼯作的价值。
你每天做了那么多重复性的东西,第⼆天过来还是按部就班继续这样做么?还是说你反思总结后可以优化⼀下流程,尝试⼀个新的思路,转化率会更⾼。互联⽹的时代,就是这样,在实战中学习,在实战中迭代,在实战中变现,⼀切墨守成规的⼈都将被淘汰。
再进⼀步说,沟通和学习的重要性不⾔⽽喻,和⽜⼈沟通,学习别⼈的⼲货都是让⾃⼰快速成长的⼀种⽅式,学习让⾃⼰深⼊到事物的本质上去研究,思考越深⼊,提⾼越深⼊。
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往往和看重年限和经验,这⼀点其实是⼀种风险逃避的体现,我在⾯试产品时候,更愿意问他⼀些成功的产品经验,⽐如通过某个改进了,导致产品数据上升了,那这个改进怎么得来的,是灵感的突现?⽼板的指⽰?经验的累积?往往从这个⽅⾯就知道其⾃⾝的学习能⼒和价值转化能⼒。
2.⽤户⾦字塔模型,其实可以做的更多。
对20%的优质⽤户投⼊80%的精⼒,对80%作者在⽤户运营的章节,提到了⽤户⾦字塔模型,本质上
来说,就是⼆⼋原理,把⽤户进⾏分级,对20%的优质⽤户投⼊80%的精⼒,对80%的长尾⽤户投⼊20%的精⼒。马艺妮 宋思睿
在产品设计这块,更⼤的启发在于到核⼼功能。做产品最忌讳就是做⼤⽽全,然后运营拿到⼿就懵逼了。因此在⼀个新功能上线的时候,在产品设计这块,更⼤的启发在于到核⼼功能。
到核⼼需求点去引爆⽤户,拉动⽤户增长,⽤户实际上很傻的,⾃⼰需求⾃⼰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到那个关键点⾮常重要。
Facebook发展早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要让⼀个⽤户留存下来,并持续使⽤Facebook的诀窍就是让这个⽤户在10天内完成7个好友添加的动作;LinkedIn早期发展过程中也不知道如何提升留存,于是分析了两三百个各种不同的指标,最后发现,⼀星期内加到5个联系⼈的⽤户,他们的留存率/使⽤频度/停留时间是那些没有加到5个联系⼈的⽤户的3-5倍,这个是他们到的驱动增长的魔法数字。到了这样的数字魔法
后,LinkedIn开始在产品各个⼊⼝增加社交关系,去强化这个产品功能,让更多的⽤户在第⼀周⾥加到5个联系⼈,此后的增长速度就步⼊了快车道。青春青春你别走啊我美好的芳华
再把这个⾦字塔模型倒过来,就是我们习惯的⽤户转化模型。
慢摇a8
举⼀个⾃⼰⾏业的例⼦,理财⽤户的转化问题,⽆⾮这⼏步,注册-实名-绑卡-投资,那我就转化成果了,那我可以分析注册-实名-绑卡-投资这样⼀个到漏⽃的转化模型,看哪个环节流失过⾼,例如,⽤户注册完了就不去实名,那我是不是应该在⾸页有新⼿引导,新⼿特权(如下图⼈⼈贷界⾯)等等,
实名到绑卡流失太多,那我能不能在⼀个页⾯进⾏四要素验证或者直接调⽀付接⼝的数据,让⽤户只四要素认证只有⼀次等等。到⼀个点,去尝试进⾏转化,直到拉⾼到⾏业的平均⽔平。
建议⼤家去读下《⾦字塔原理》这本书,麦肯锡出品的强⼤思同样这样的⾦字塔原理在我们⼯作中运
⽤更多更⼴泛,篇幅有限,不能谈太多,建议⼤家去读下《⾦字塔原理》这本书,麦肯锡出品的强⼤思想武器。
3.反思,产品应该向运营学习哪些思维?
运营⽅⾯的书,我看的也不少,⼀个优秀的C端产品经理,起码得是⼀名优秀的运营,在产品成熟后,产品和运营是不分家的,那产品经理要去学习哪些运营思维呢?
①⽤户思维:
①⽤户思维:运营永远是站在⽤户第⼀线的,现在很多产品经理已经变成了产品功能经理,每天就是在那边堆新功能,所谓的⽤户需求也不过是挂在嘴边,和⾏业内很多产品经理交流过,这个⾏业鱼龙混杂,⼝中冠冕堂皇的⽤户⾄上,私下却闭门造车的产品经理多如⽜⽑。很多产品经理甚⾄为了某些数据上的好看,不管⽤户要不要这个功能,竞品有的我照抄就⾏,因此在这样⼀个浮躁的年代,产品经理需回归⽤户思维的本质,更多的时间活跃在⽤户体中,探寻⽤户的声⾳。因此,和研发撕逼完了不妨和⽤户聊聊天,写需求写累了不妨给⽤户多打⼏个电话。
②数据思维:⼀产品经理出去⾯试的时候,⼈模狗样的说⾃⼰数据思维多么强,建⽴团队的数据驱动⽂化。但是把⼀些需求场景问详细了,才②数据思维:
暴露出,这是运营的需求,这是⽼板的要求,甚⾄问下产品的⽉活,7⽇留存数据,也是⽀⽀吾吾。我的VP曾经和我说过,⽆论哪天我问你数据,⽇交易额,年化,交易⼈数,APP⽇活,APP次⽇留存,7⽇留存,转化率你都要对答如流。数据思维第⼀步就是数据监测,只有对现有的数据熟悉,才能知道接下来可能在哪个转化环节可以进⾏发⼒,提出策略进⾏迭代。运营每天都在监测数据,但很多时候不会⽤,甚⾄提的⼀些建议会被产品经理嗤之以⿐。产品经理对数据这⼀块,应该⽐运营还要熟悉。
③成本思维:成本这东西其实运营最熟了,要做个活动,要和⽼板申请活动预算,做个推⼴渠道,成本更要核算准确,同时监测ROI,及时调整③成本思维:心碎
策略。其实产品经理在这⼀块更要学习运营的成本思维,不仅仅是在于资⾦成本上,很多时候,⼈员成本也很重要。例如,两种交互效果,是不是值得花费更多的研发⼯时去做复杂的那个?新功能我也没经过什么市场调研,就让运营投⼊精⼒做推⼴,是不是劳民伤财呢?公司⽬前拉新的成本在于每个新⽤户1000块钱,我能不能通过APP上的改进,让⽤户转化率提⾼,将拉新成本降下来呢?这些思维产品经理都应该具有的,产品经理不能把⾃⼰局限于⼀个产品功能经理,更应该把⾃⼰放宽到⼤产品经理的范畴,这个功能是不是⽤户所要的,如果是这样的设计⽅案,研发成本怎样?我怎么把控项⽬进度?运营会遇到怎么的问题?可能是怎样的运营思路?如果能多思考⼀点,也许你的产品推进会更加简单⼀点。
总体来说,《运营笔记》这本书挺适合1-3年经验的运营新⼈所读,当然,稍微有点经验的⼈读这本书也会有新的感受,深⼊⼀点,我建议⼤家还是读读三节课黄有璨的《运营之光》,所以我从我个⼈的⾓度,把这本书打分为7.5分(满分10分),当然你读了会有更多的感受,期待⼀起交流。
⼤城⼩胖,互联⽹⾦融⾼级产品经理,⼈⼈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坚持从商业,⼈性,数据三维⼀体审视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