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9)2020'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OF ARTS 东北亚丝绸之路视域下古代辽宁音乐文化初探
李虎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818)
【作者简介】李虎,沈阳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
【摘要】东北亚丝绸之胳是历史上重要的音乐文化传播、交流与融合的“场域”。古代辽宁音乐文化置于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视域之下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展开研究。古代辽宁地处东北与中原文化交汇的前沿,其音乐文化既具有中国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游牧、渔猎文化鲜明的个性,这种共性与个性在东北亚丝绸之胳“场域”中逐步形成了中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统一。辽宁朝阳、辽阳是东北亚丝绸之胳上的文化交汇地,有红山文化、汉唐、辽(契丹)等时期丰富的音乐文化遗存。其中,红山文化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红山文化史前音乐文物种类齐全、音乐特征明显以及特点鲜明,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东北亚丝绸之路;场域;音乐类型;红山音乐文化;交汇
【中图分类号】J60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42(2020)
06-0005-08
音乐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传播与交流,音乐文化只有在不断的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东北亚丝绸之路是历史上重要的沟通中原与东北音乐文化的“场域”之一,在这个“场域”中,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音乐文化类型,它们之间进行着长期的交流、互动与融合,推动着中国音乐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古代辽宁的朝阳、辽阳地区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亦是草原丝路东端及沙漠丝路东延端的交汇之地,这里胡汉杂居,曾是汉、契丹、奚、軼輾、粟特等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处,中原音乐文化、东北音乐文化以及西域音乐文化等多种音乐文化形态汇聚于此,这里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存,如红山音乐文化、汉魏音乐文化、隋唐音乐文化以及辽(契丹)音乐文化等。
一、东北亚丝绸之路与古代辽宁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由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提出,后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国内学界对于“丝绸之路”含义的理解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丝绸之路是
指历史上若干条不同路径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路线,如草原、沙漠、海上、西南、东北亚等丝路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进入欧洲的经贸文化交流大通道。另外,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视角看,丝绸之路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的“场域”、一种观念。凡是从文化浸染与影响力的角度探索音乐文化传播、交流与融合的研究都可称之为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研究。
冯柯前妻“东北亚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缘起于中日学者对于明清"虾夷锦”等问题的研究。从历史来看,中原与东北边疆地区的交流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先秦时期的东北古老民族一一肃慎©开启了中原与东北
005
Academic Forum
如G吉林艺采事詬减
交往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序幕。此后,东北亚丝路历经了连接辽东与夫余国的交通线、勿吉朝贡道、室韦朝贡道、黑水鞋輾道、渤海营州道、辽代鹰路以及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朝贡路线通道的发展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东北亚的各个历史时期。学界把历史上联通中原与东北、东北亚国家
的多条以朝贡、贸易为目的的交通路线,称之为东北亚丝绸之路。对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广义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是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交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史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山辽宁处于东北地区南部,是东北区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的前沿,在沟通中原王朝与东北、东北亚国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历史上,辽宁地区有两条比较稳定的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国家的交通路线,一条为海陆一一“渤海通道”,即从山东半岛的北部经渤海海峡,登陆于辽南,经过辽阳,沿辽东半岛的千山山脉西麓行进后进入辽河大平原的路线;另一条则为陆路一一“辽西走廊”,即从今河北山海关经辽宁锦州、朝阳沿线进入东北腹地的交通要道,这两条通道构成了东北亚丝绸之路接通关内外的主体部分,辽宁朝阳、辽阳是这两条道路上的重要节点。
二、古代辽宁的音乐文化遗存分布
辽宁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辽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红山文化。当中原王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逐渐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秦汉时期,这里广设郡县。汉代以降至清王朝,高句丽、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辽宁历史画卷。纵观古代辽宁历史,今天的辽宁朝阳、辽阳地区一直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历史遗
迹众多,具有典型性。历史上,西辽河流域曾经出现过几次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如红山音乐文化、唐(渤海)时期的音乐文化、辽(契丹)时期的音乐文化等。汉魏时期,音乐遗存多集中在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辽阳地区,这里发现有大型汉魏壁画墓葬,墓中壁画多反映当时百戏、歌舞的音乐图像信息。对于古代辽宁音乐文化遗迹的考察与研究应以朝阳、辽阳两地为中心点,由“点”到“线”再到“面”,按历史顺序逐步展开对该区域古代音乐文化的探索。图1唐代中外交通路线图辽宁省博物馆图2小河西文化陶鼓德辅博物馆藏
图3兴隆洼文化石坝德辅博物馆藏
006
学术经纬
(Vol.159)2020'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OF ARTS
图4兴隆洼文化骨笛德辅博物馆藏图5红山文化牛头顼德辅博物馆藏图6红山文化陶鸟坝德辅博物馆藏图7红山文化陶响器德辅博物馆藏
1.红山音乐文化
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得名于内蒙古赤峰市后山后遗址的发掘,它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该文化的主体分布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红山诸文化是指与红山文化同时共存、相互影响、有“血缘”关系的文化类型,如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及夏家店下层文化,在红山诸文化中,红山文化是核心。
古代辽宁地区的音乐文化情况在文献中的记载较少,尤其是史前音乐更是少见,如今主要依靠音乐考古材料进行复原。然而,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一一红山文化,对其音乐领域的理论研究至今还没有专门研究。现在所见的红山时期音乐文物主要见于一些民营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等处,由于这些文物多数是未经正规的考古发掘而获得,其出处、真伪等问题不能得到保证,使红山文化史前音乐研究进展缓慢。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参考他人公开发表的成果总结出红山诸文化时期的音乐文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打击乐器,如陶鼓、石磬、陶响器等;另一类是吹奏乐器,如骨笛、坝(动物型陶坝、石
坝)等。现列举部分经过文物部门鉴定并且特点鲜明的红山诸文化时期的乐器如下:
(1)小河西文化陶鼓
小河西文化处于新石器早期最后一个阶段,约公元前7500—公元前6200年,从考古学的文化序列关联上说,在红山诸文化中,小河西文化应该是兴隆洼、红山等文化的前身。德辅博物馆©馆藏的小河西文化陶鼓高35.5厘米,上宽下窄,口径与底径分别为27厘米和13厘米,口沿下方3厘米处有17个小孔围成一圈,鼓身中部分布倒钩13枚,鼓底部有一直径2厘米的圆孔。⑷"这件陶鼓被辽宁省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它的重要发现填补了东北地区史前鼓类乐器考古研究领域的空白,将鼓的历史向前推至距今一万年左右,证明了西辽河流域是中华音乐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君とずっと>一往无前虎山行
(2)兴隆洼文化石坝
兴隆洼文化的年代约在公元前6200—公元前5200年之间,是红山诸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类型。德辅博物馆藏的兴隆洼文化石坝长10.1厘米,宽5.5厘米,重332.2克,整体呈椭圆形的扁体造型,顶部有两孔,一孔边缘凸起,为吹音孔,另一孔平齐为按音孔,两孔在坝的内膛中相通,可奏一
007
Academic出埃及记钢琴谱
Forum
吉林艺廉龜学範
个八度加一个大三度共十音,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实物石质如⑷52
(3) 兴隆洼文化骨笛
德辅博物馆藏的兴隆洼文化骨笛长28厘米,音孔0.4厘米。中间有不等距的4个等径的小孔,重29.6克。材质为鹤的尺骨,可吹奏四个音符」幻"
(4) 红山文化动物型坝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500-公元前3000年,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本地区兴隆洼等文化的因素,吸收了以仰韶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最终形成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为重要的考古文化类型。
红山文化牛头陶坝长5厘米,宽4. 5厘米,高4.7厘米,重63.8克。材质为夹砂灰褐陶,牛首形状,弧底,头顶左右两
侧各有一角,两角间有一音孔,左右各有一孔为牛眼,同时也是按音孔,下方两侧各划一个浅坑为鼻孔,下唇为月牙状,可奏三个音符o C2]141红山文化鸟型陶坝长9.7厘米,宽3.4厘米,重62. 2克。材质为夹秒红陶,通体压光,圆雕式,平底,呈站立状,圆眼凸起,中空。脊背上有一吹孔,双翼为贴塑,弧线勾勒出背部羽翅0[2]14°另外,在一些民间收藏的红山时期动物型塌中还有鱼型和兽型
(5)红山文化陶响器
红山文化陶响器的材质为夹砂灰褐陶,圆柱形,弧鼓顶,平底。腹部堆塑一人环抱器物,中空,内有泥质弹子,摇晃发声。⑷⑷
(6)夏家店文化石磬
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红山诸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和红山文化有“亲缘”关系。受红山文化影响,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300—公元前1600年,属于早期青铜时代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被誉为“关外的二里头文化”o夏家店文化下层出土的石磬(特磬)为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孕育以及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证据。
红山文化史前音乐考古及研究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从目前所掌握的红山文化史前音乐文物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其一,年代久远,有些发现甚至能够改写音乐历史。如小河西陶鼓的重要发现,填补了东北地区史前鼓类乐器音乐考古研究的空白,并将鼓的起源时间追溯至距今万年。还有兴隆洼文化石塌及骨笛的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
图8夏家店文化下层石磬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9辽阳汉趕髀器严戏图局部
图10辽阳汉魏璧画杂技图(棒台子一号墓局部)
008
学术轻坤
(Vol.169)2020'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OF ARTS.
图11辽阳汉魏壁画宴饮观舞團(鹅房壁画墓)图12朗阳纺织厂唐墓宴乐俑之一朝阳博物馆藏图13朝阳纤维厂唐墓骑马乐俑辽宁省博物馆藏史前东北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度。其二,乐器的种类齐全,音乐特征突出。红山文化史前乐器几乎涵盖了目前所见的所有史前乐器种类,如陶鼓、石磬、陶响器、骨笛、动物型陶坝等这些乐器的音乐性能较强,能够奏出较复杂的音阶形式。其三,特点鲜明。红山文化的动物型坝,保留鲜明的游牧及渔猎文化痕迹,反映出史前红山人的自然崇拜观念,这种动物型坝作为红山文化史前乐器的“原生"形态,对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产生影响。另外,目前所见的塌多为陶质,而石质塌也应视为红山坝的特点之一。
2•汉魏音乐文化
汉代承袭秦代郡县制,西汉时期的辽宁设辽西、辽东及右北平郡,东汉又增设玄菟郡。辽阳为辽东郡治所,汉代称为襄平。辽阳汉魏时期的音乐图像遗存较为丰富,主要发现于北园一号墓、北园三号墓、棒台子一号墓及鹅房壁画墓中,表现了汉代的百戏以及宴饮歌舞的场景。
3.隋唐音乐文化
隋唐时期朝阳称营州,由于地处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节点位置,成为连接东北与中原的北疆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王朝先后在此设立营州都督府和平卢节度使,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朝阳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唐墓区之一,这里中原与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相互共存、互相影响。朝阳地区发现存有乐俑的墓葬有黄河路唐墓、纺织厂唐墓、孙则墓等。乐俑分宴乐俑和骑吹乐俑。
4.佛教音乐图像
西辽河流域是契丹一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地看,契丹人的活动范围十分广阔,占据了东北大部分地区。根据文献《辽史•乐志》中对诸国乐、国乐、大乐、散乐、雅乐、鼓吹乐的记载可知,契丹一辽时期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在沈阳音乐学院陈秉义教授、杨娜妮教授的著作《中国古代契丹一辽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中对此时期的萨满、捺钵、佛教、辽墓等音乐遗存的详细考察,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除了文献记载之外,历史遗存下来的佛教音乐图像④应是研究契丹一辽音乐文化的重要出发点。辽宁地区有20座存有乐舞伎乐图像的辽塔,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朝阳地区,在朝阳现存的16座辽塔中,北塔、云接寺塔、大宝塔、青峰塔、东平塔、八棱观塔、槐树洞石塔都存有乐舞伎乐人图像」小7如图14朝阳佑顺寺大維宝殿中的伎乐像。
00»
大峡谷组曲
沉思小提琴Academic
Fo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