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
mp3 下载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项羽历史人物形象。 
2.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结果呢?
妹妹背着洋娃娃mv
一边,星汉寥落,夜深沉。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
哀绿绮思
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许嵩最新专辑
——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
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
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
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
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幻灯片】
2.作品介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幻灯片】
3.事件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
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幻灯片】
三、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一遍录音,正音正字。
飨xiǎng (犒劳)              鲰zōu(无知、浅陋)   
卮zhī    (酒器)                瞋chēn (瞪,怒生气) 
彘zhì(猪)                  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       
胜shēng(尽)              芷zhǐ (多年生草本植物)   
哙kuài                        跽jì (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戟jǐ    (长柄兵器)          俎zǔ (砧板)
郤xì (同隙)                眦zì (上下眼睑的接合处)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教师板书如下)
     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宴会前    项伯夜访      起因
(1、2)  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刘邦请罪
宴会中      范增举玦
(3、4)    项庄舞剑      经过
            樊哙闯帐
      刘邦离席
宴会后      张良献礼    结果
(5~7)    无伤被诛            【幻灯片】
【提问】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明确】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简要分析课文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会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进言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允许我爱你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幻灯片】
第三部分:(5~7)宴会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四、作业
1.掌握本课生字、异读字,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把握文章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文本研读
1.【提问】项羽决定进攻刘邦的原因是什么?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对此持什么态度?
【明确】“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此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
2.【提问】刘邦是怎么样得知这件事的?又采取了什么对策?项伯给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良乃入,具告沛公”、“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项王”
3.【提问】课文第2段写了那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但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之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计”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都有此而生。【幻灯片】
4.【提问】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项伯来通风报信,张良要刘邦见项伯,并说不敢背项王,此处可以看出张良有何过人之处?刘邦的为人如何?
【明确】张良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与刘邦的大惊失,素手无策形成鲜明对比;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footprints in the sand歌词
5.【提问】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说明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项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项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项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6.【提问】张良说:“沛公今有事急,亡去不义。”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中的“义”可作怎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明确】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也就是说,认得言行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以称之为“义”,反之则“不义”。 【幻灯片】
 教师小结: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可以说都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称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哦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二、赏析人物形象
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楚汉双方人物列成表格并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项羽、刘邦两个人对事以及对周围的人的态度去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1.项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自矜功伐、豪爽直率的一芥武夫。【幻灯片】
2.刘邦(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得知项羽来攻击自己时——委曲求全
了解张良与项伯关系时——攀龙附凤
宴会上卑礼甘居卑座时——能屈能伸
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走时——机智敏捷
回到营寨诛杀曹无伤时——坚决果断【幻灯片】
3.范增
①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
②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