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之一:闽南方言
陈鸿;苏翠文
【摘 要】闽南方言承载着闽南文化,在特定的地域和人中有着丰富的特和感染力,但也造成了其传播的局限性.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可看出当前闽南方言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生长地位于城市的被调查者的闽南方言运用能力相对于农村和乡镇而言较弱,但是并无很大的差异.被调查者对闽南方言艺术的掌握情况也不乐观,总体来说,闽南方言歌曲的情况要好于闽南方言戏曲.在时代和社会变化的进程中,方言保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但保护工作不可盲目,应利用生态语言学相关理论科学开展,在思想上要强化方言生态意识,在行动上要人为干预并改善方言的生存环境.
【期刊名称】《闽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6
【总页数】11页(P20-30)
【关键词】高校学生;闽南方言;问卷调查;传承;保护
离岛特警主题曲
倪大红白玉兰视帝【作 者】陈鸿;苏翠文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177.2
闽南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地区,广东潮汕、海陆丰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海外华人区(尤其是东南亚华人区)。由于闽南方言较好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一些特征,故一直以来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相比于其他濒危的语言资源,闽南方言使用人较为集中,使用人数众多,尚是一种较为强势的汉语方言。
闽南地方戏曲用闽南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在闽南地区,以闽南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地方戏曲有芗剧(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南音等,尤其是南音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地方戏曲是闽南文化的瑰宝,其存在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区域特和乡土魅力。方言和地方戏曲不只是语言问题和声腔问题,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乡音寄托着人们的乡情和文化认同,无论身处何地,说一句家乡方言,听一出家乡戏,最能勾起游子的同胞
之感和思乡之情。从艺术保护和传承的角度看,保护闽南方言更有利于地方戏曲的发展,这是闽南方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留住闽南方言,就留住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之下,方言的使用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其文化背景支撑不足,许多方言日渐式微,闽南方言亦是如此,同时地方戏曲也逐渐衰落。
百里挑一叶梓萱离场
为保护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和语言文化遗产并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服务,国家语委在2008年启动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2015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这标志着我国从国家层面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1]国家层面对语言资源的重视无疑是语言保护的最强有力的支持力量。
如今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方言保护热”。2014年,福建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福建库建设试点,确定了79个福建方言调查点,组建了调查团队,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语言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和人员培训会议,自7月起,在福清、南安、龙海市开展试
如果有人比我更爱你点。目前,该数据库建设已经在福建省全面开展,并有部分项目作为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立项。
我们在主持、参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建设(福建库)”的工作中,深切感受到了闽方言面临弱化、失传的艰难处境,福建许多与方言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失传。摸清福建省内闽南方言的传承状况,剖析影响方言传承的因素,可以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对闽南方言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较大意义。同时,闽南地区作为省内经济较为发达、文化较为繁荣的地区,也是未来将要高速发展的地区,有一定的“提前量”,研究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承状况,对未来福建乃至全国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有一定的意义。
保护和发展闽南方言势必需要先了解它的现状,才能适时制订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语言是不能脱离人而存在的,因此,要了解一种方言的现状,需要通过使用这种方言的人来了解。本课题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对象选取的是泉州师范学院来自闽南方言区的大一、大二学生。泉州师范学院地处福建南部,是一所省属的师范类大学,学科齐全,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区,在校生规模较大。选择一、二年级是因为他们刚入校不久,
与家庭成员有较密切的联系,能较好地反映出家庭语言的使用状况,希望通过调查他们的闽南方言使用情况来了解闽南方言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保护发展闽南方言的可行性建议。
本课题于2016年1月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展开随机调查。设计的调查问卷“高校学生闽南方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内含17个题目,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性别、专业、年级等;(2)被调查者的生长背景,如生长地、父母亲的母语等;(3)被调查者对于闽南方言的主观态度,如“认为是否有必要学习闽南方言”“认为闽南方言和普通话哪个能更容易表达意思”;(4)被调查者对闽南方言的掌握程度,主要是听说能力的调查;(5)被调查者运用闽南方言的环境,包括交流对象和交流场合的选择;(6)被调查者对于闽南方言艺术的熟悉程度以及接触渠道。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3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401份,男女比例大致为1∶3;大一人数为192人,大二人数为209人;被调查者的专业囊括了文理科,文科人数207人,理科人数194人。
(一)被调查者的生长背景
母语方言的习得主要依靠口语相传,与生长背景有密切关系。因此,本课题首先调查被调查者的生长背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父母的母语方言和生长地,其中父母双方母语方言皆为闽南方言的比例高达88%,父母单方母语方言为闽南方言的比例为12%。另外,生长地位于农村的有252人,占62.84%;位于乡镇的有103人,占25.69%;位于城市的有46人,占11.47%。闽南歌曲
(二)被调查者的生长背景对其本人掌握闽南方言能力的影响
语言能力是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基础,通常包含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受限于一些因素,该问卷主要调查的内容是闽南方言的“听说能力”(分为听辨能力和言说能力)。通过数据交叉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详见表1-1、表1-2),“基本听不懂”的比例为零,选择“基本不会说”的只有4人,而“完全不会听说”的比例为零,说明闽南方言在闽南方言区中使用普遍。无论是在农村、乡镇,还是在城市,闽南方言作为流传了几千年的方言,仍是闽南地区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从数据中亦可以看出(表1-2),在城市中能够“熟练交谈”的人数远远低于农村和乡镇,而“基本能交谈”的人数占比47.83%,可见闽南方言在城市的使用已不如农村和乡镇那么普遍了。
环境是语言学习和使用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后最先学习的语言应该是父母等最亲近的人的语言,因而父母使用的语言对孩子语言的学习、选择、使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是孩子语言的第一老师,他们的语言意识直接影响孩子最终的语言选择。前文提到在父母方言的选项中,父母双方母语方言皆为闽南方言的比例高达88%,父母单方母语方言为闽南方言的比例是12%。而与表2相比可以发现,父母双方母语方言皆为闽南方言的被调查者的听说能力强于父母单方母语方言为闽南方言的被调查者。虽然父母单方母语方言为闽南方言的被调查者大都能用闽南方言进行交流,但能够完全听懂和熟练交谈的相对较少。
(三)被调查者的生长背景对其闽南方言认可度的影响
语言认可度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了解的是被调查者在语言选择上的心理倾向。在调查中发现,在“您认为闽南方言是否有学习的必要性”这一选项中,无论是农村、乡镇,还是城市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闽南方言的占比都很高,这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详见表3)。由此可见,虽然在不同地区的闽南方言的听说能力有所差异,但是在语言认可度方面没有表现出太明显差别,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学习闽南方言的必要性。
风调雨顺简谱
对闽南方言认可度的调查还可以从另一问题中体现,即“您认为哪种语言能更容易表达意思”,设置了“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两个选项。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农村、乡镇,还是在城市,都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普通话更能表达意思。调查数据显示,普通话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比之下闽南方言在表情达意方面却逊不少。农村本是方言的最佳保护区,更是方言使用最多、最广的地区,却仍有约60%的人认为普通话更容易表达意思,这可能与学校教学都使用普通话有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直接实现形式,当普通话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优势语言后,即使在闽南方言盛行地区,人们也会认为普通话更能表达意思。
在闽南地区,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年轻一代大都面临着普通话和闽南方言双言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4)》的序文《双言双语生活与双言双语政策》中指出:“‘言’在这里是指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及其方言。双言生活是指在语言生活中使用共同语和方言,或两种/多种方言的情况,现已成为我国语言生活的基本形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