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2届高考专家联测卷(五)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些消逝的歌
学校歌歌词
王开岭
"很多歌消失了。有些歌只有极少人唱,别人都不知道。比如一些学校的校歌。"男人命真苦
这是汪曾祺《徙》的开头。接下来;他提到了一首家乡校歌,很感人。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
"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
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也许你知道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范冰冰武则天剧照
这是首了不起的歌,区区几十字,竟把学校地理、风物美景、男女平等的新潮、传统师道、成长励志和抒情——全收进去了。用今话说,即是爱本校、爱故里、爱国家、爱传统、爱时代……远近虚实,一首校歌应有的精神之义,尽在其中。
这是真正的校歌——本土本校之歌,我甚至想,一个外国人若懂汉语,单凭此歌在中国到这家小学是可能的,汪先生说∶“学校东边紧挨一个寺,叫承天寺。'神山爽气'是该县'八景'之一'爽气'是什么样的气。”
小学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很美。"
不懂词没什么,重要的是唱,唱它时的那股劲——那股昂首挺胸、热血沸腾的劲,那种亢奋和鲜美的精神状态。我想,那个叫汪曾祺的孩子在大幅度张合嘴巴时,或许常抬望天边的云,想象在很远很远之外、很久很久之后,自己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一首天天住在嘴边、响在耳畔的歌,终究是一粒种子,会在幼小的心里长出什么来的。就像江苏高邮的县立第五小学,孵出了汪曾祺。
王源回应抽烟邂逅汪曾祺的歌后,我即有个心愿。能否再遇几首老的小学校歌? 从而让汪先,生"玻璃般
的音音"不那么孤
单,我想给它配上几位"发小"。
不久前,去江苏海门,此地是鼎鼎大名的张寒故里。
张寒,何许人也?晚清立宪运动的骨干;民国政府的实业总长及农商总长;农工商俱全的大生资本集团之老板;大量慈善公益机构和数百家学校的捐资人……
1901年,张赛组建了中国首家股份制管理、资本化经营的大农业拓荒集团——"通海垦牧公司"。眷念佣工子弟的成长,张赛不惜重金,于荒滩上创办"垦牧乡高等小学"。我读到了该校校歌——
"噫艰哉恳牧乡,苇蒿螺蛤今染梁……崛兴公千辛而万苦,
相劝兮日就而月将。
耕田读书分百世良,海有旭兮校有光。"
这首词既有沧海桑田的今昔对照,又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劝学励志;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和督导。
可谓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
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
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
校有誉分千龄始朝。"
这首在南通传唱了百年的歌,隶属于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作者即张寒。和前面的歌相比,除"少年中国"的使命感,它更强调"师范"与启智的关系,百年来的南通教育,直接受益于这栋孕育师资的母体。王国维曾在此授国文,陈师曾、欧阳予倩曾来此教绘画和曲艺。杨乐、李大潜、巢纪平等数十名院十,赵无极、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便是在这歌声的薰风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为母,实业为父",乃张赛一生的精神向导。
我为祖国献石油合唱
他不仅重视基础教育,还倡导职业技术培训,先后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淞商船学校。此外。还设女子学校。幼稚园.盲可学校 。其实。张寒还有着更大的乌托邦梦想。即把南通建成一个理想社会的试验区,用其自己的话说∶"新新世界的雏形"。这么大的开支从哪儿来呢?自然是实业,1922 年,张赛70岁时,大生集团有四个纺织厂,资产达 900万两白银,同时还拥有近 20家盐垦公司,这些都充当了他那些伟大构想、高尚事业的提款机和孵化器。
我忍不住感慨∶"自古以来,中国人往往不是太实就是太虚。要么只顾坐而论道,要么忙于低头走路。 文人往往思想力很强,行动力太弱……而张寒不,他知道怎么赚钱,知道为什么赚钱,知道怎样把钱花得精彩……他是文人的榜样,是商人的榜样,更是理想主义者的榜样!"
那晚,当地朋友陪我乘船夜游南通城,一路桨声,导游不断指指点点,每过一个桥孔,每逢一处旧式建筑,她都会轻轻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不错,这座城市,是一个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