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美感和美感教育
  (一)美
  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有皆有之。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喜欢彩鲜艳、造型新奇的玩具,喜欢漂亮的服饰,爱听美妙、动听的声音等等爱美的表现。一个人爱美是很自然的事,是合乎人的本性和能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甚至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市侩的时候,仍然是爱美的,对美的渴望是一种健康的‘倾向’,构成这种渴望的基础的是属于生物学的一种对完美形式的追求。”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人们在识别美与丑、是与非、高尚与卑下的过程中,发展美好事物,克服不良倾向,推动社会进步。
  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呢?“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依据客观规律办事,就是真,它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善”是对人类有用有益的、符合一定时代的集体或个人需要和目的的一种功利价值。真、善、美的相互关系是: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便没有美;善是美的前提,不善则不美;真、善是美的条件,美蕴含着真和善。
  (二)美感
  美感是指人们对美的一种认识感受和反映,它涉及意识活动的许多方面,如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多种心理活动。构成美感需要三方面要素:①审美对象,②审美主体,③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在长期多次审美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审美意识,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多方面。一个人的审美意识与个人的社会经历、风俗习惯、文化水平、艺术修养、情趣爱好等有关。
  美感的主要特点:
  1.美感的直觉性
  2.美感的功利性
long shot party  美具有功利性,反映美的事物的美感也必定具有对人有益、有用的功利内容。美感的功利性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的功利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了某种认识,满足了精神生活的某些需要,得到鼓舞、娱乐各休息,带来精神愉悦,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部分组成,二者互
相影响,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美感的功利性不是给人以直接的物质实惠,机时是以精神力量鼓舞士气,推动物质生产,促进社会发展。
  3.美感的个人差异性
  美感是要发挥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由于审美主体在生活经历、时代特点、文化水平、艺术修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能力以及感情因素等到方面的不同,就必然带来个人美感的差异性。譬如,有人从维纳斯的形象中,感到人是美的,是有力量的,人能够获得幸福;而有人则视维纳斯为“女妖”,认为它能引起邪念。同一件艺术品产生不同的美感,表现了审美主体的审美差异性。
  4.美感的共同性
  ①象来看:那些侧重于表现自然美、开式美的审美对象,容易唤起共同美感。如:著名的建筑、亭台楼阁,我国的故宫、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不公古人、帝王喜爱,现今的中外游客也很喜爱。再如,描绘山水禽兽、鱼虫花鸟的画,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还有描写秀丽景,表现某种思绪的乐曲,施特劳斯《蓝
多瑙河》,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类似这样一些侧重于表现自然美、形式美的审美对象,在描写事物景的同时,寓意、寓情于景物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唤起许多人的美感。还有些审美对象虽有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无明显的政治倾向,台表现游子思乡的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现母子亲情的《摇篮曲》,或表现某种精神,某种情绪的乐曲,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现与命运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精神。这类审美对象容易唤起与之有共同生活、情感体验的审美者的共同美感。
  ②从审美主体来看:爱美是人的本质属性。审美主体之间有共同的生活、情感体验,共同的生理、心理结构,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因而人们容易产生共同的审美需要和爱好,或相近的审美评价和审美感受。婴幼儿歌曲
  5.美感过程
  美感过程是按照人类认识秩序,循序渐进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从感性到理性。美感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始终不脱离感性的直观特点,始终伴随着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当审美方体通过视、听感官直接接触审美对象的时候,就能感知它的声、形、等
外在形式诸因素,并把外在的信息传达到大脑,引起大脑皮质的相应活动。美感的最初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审美主体初步获得美的感受,对美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引起一定的情绪瓜,进而使感知的情绪体验升华和提高,达到审美体验,以反映审美对象的本质,从而激发审美主体的强烈的感情活动,达到理性认识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美感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感情过程。一般地说,美感的心理过程可分为:①感触阶段:它是审美过程的最初阶段,审美主体对美的形象的感情接触,引起了感情的初步关注,获得初步印象。在欣赏一首乐曲、一幅画时,能对乐曲的旋律、图画的彩和构图有初步的情绪感受。②感动阶段:审美主体被美的形象深深打动,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同感,但这时的审美情绪瓜还仅限于局部或细节,达不到理智的思考与判断。对所欣赏的乐曲由情绪体验、情感共鸣,唤起了相应的联想想象。③感化阶段:审美主体在思想感情上进入了美的境界,为美的形象所感化,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感情上达到完美的事例和统一。对欣赏的乐曲由感情的共鸣、思想的同感,到认识上有所领悟、思考。
  (三)美感教育(审美教育)
  人们在美的感受中激励情感,提高认识,从而爱到教育。简言之,就是能过美、利用向人
们进行教育。美感教育是传递人类审美经验、审美成果的一种教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健康情趣,提高人感受美、欣赏美、爱好美、鉴别美、利用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生活乐趣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婴幼儿美感教育主要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的熏陶、感染下进行美感教育。艺术教育是向儿童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阵地。
  美感教育的主要特点:
  美感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互相关联,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互相相互配合,相辅成,但它们又各有自己的职责和特点,不能互相取代。
  1.寓教于形
  美感教育寓于形象之中,人们从审美对旬或艺术作品中,具体感受美与丑,接受熏陶和教育。在美术和中通过礼堂可见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唤起联想想象,产生具体形象。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进行美感教育,比说教效果更佳。
  2.寓教于情
  美感教育寓于情感之中,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绪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审美者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和教育。婴幼儿的情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运用艺术作品激励儿童的情感,从情感上进行美的教育,这种动情的教育远比说教深刻,也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郭沫若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就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
爱的理想生活谁和谁是一对
  3.寓教于乐
  美感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使人在轻松、舒适、愉快的感受中受教育,使儿童在游戏娱乐的心情中自然地、自如地、毫不勉强地,高高兴兴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使儿童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艺术教育对儿童对儿童富有魅力,这是重要的一点。
斑鸠叫声下载
  4.潜移默化
  美感教育陶冶人们的心灵,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熏陶、渗
透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的思想感情天真纯朴,有时一首歌、一幅画就能激励他们的思想感情,并在情感、行动上有所反映。譬如,有的孩子在学唱《一他钱》这首歌以后,歌曲情节中流露出小朋友捡了一分钱交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愉快情绪和行动,不仅激励了孩子的情感,而且还能把它付诸葛亮行动,他们把捡到的小钮扣、图钉、铅笔头交给老师,这是很可贵的。但这样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往往不稳定,还需要反复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不断地会诸实践,不断强化,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形成一种品质,这种思想感情上的美的惚冶,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婴幼儿的艺术教育
  (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人们在欣赏艺术时,常常有身临其境,入情入境,甚至如痴如醉的感受,这是因为艺术是用具体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艺术的形象特征又与审美特征又与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密不可分、三位一体。
  1.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和社会科学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它们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社会科学是用抽象的概念反映生活,而艺术则是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个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差别,不在于他所表达的内容,而在于他们对表达一定的内容所采的方法。一个是给人们以论证,而另一个是给人们发启示,但两面三刀者都是说服,一个是用逻辑的方法,另一个用造型的方法。”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概括、提加工而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有人物各人物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包括与人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江河山林、虫鱼鸟兽、花草瓜果等自然景物。艺术家总是通过人与有、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形象,不仅描写人的音容笑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幼儿文艺作品中经常采用拟人化手段,塑造许多动物形象来反映人与人和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丰富幼儿的知识,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如儿童歌舞剧《小熊请客》塑造了小熊、狐狸、小猫、小狗、小鸡等形象,歌颂了小熊与小猫、小狗、小鸡礼尚往来的亲切关系,批评、厌恶狐狸好吃懒做没出息。同时也丰富了有关动物生活习惯的知识,小猫爱吃鱼、小狗啃骨头、小鸡吃米等等。
  电影、戏剧、有具体的人物的人物、环境、动作,电影和戏剧还有生动的语言,艺术形象
的可感性是具体可见的、生动的。绘画画面上的形象也是看得见的具体形象,而艺术形象则是通过听觉感知唤起的联想、想象中的形象,虽不如绘画、戏剧中的形象那么具体可见,但它擅长于激励人的情感,使想象中的形象更富于情绪彩。
  2.特征和情感特征女人的香气下载
  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艺术家的创作艺术作品时,不是客观地摹写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家主观意识的加工创造,渗透自己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因此,艺术形象中总是包含着审美和情感两个主观方面的因素。所以艺术除了形象特征外,还必须具有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三方面缺一不可。
  人对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伤口的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从认识自然景、劳动成果,到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处处蕴含着美,有美才能引起美感。生活美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艺术美所比不了的,但它比起艺术美来也胡不足之处。生活美是分散、不明显、不完美的。因此人们从审美需要出发,要求欣赏观念形态的艺术美。因为真正的艺术美是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过的,是把分散、隐藏在生活中的自然形态的美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出来。生活美又是相对的,受时间
never sorry、空间条件限制的,譬如,清朝男人梳辫子、穿马蹄袖的衣服,女人裹小脚,当时认为很美,今天看来就不美,因为时代变了,美的标准也变了。艺术美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仍为不同时代的人所欣赏,如敦煌壁画、舒曼的《儿童情景》、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各门类的基本特点和教育作用
  幼儿园艺术教育包括:美术、、和文学。
  1.美术
  绘画长于描写表态的物体,表现瞬间的形态,因此它在表现时间和运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绘画的构图中,应尽量选取那些能够使欣赏者联想到的、与画面形象有关的情景,使得事物的前前后后都能从这一瞬间的画面得到清楚的理解。《悄悄话》里的小姑娘使我们联想到她刚从学校回来,把悄悄话告诉爷爷,从爷爷抿嘴笑的表情上可以想象到小姑娘的悄悄话是报告了好消息。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要眼看、脑想、手做,只有三方面协同动作,才能使儿童的感知觉得到协调的发展。幼儿绘画也需要构图、造型和设,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儿
童意愿画不仅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还反映了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幼儿美术中应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达,使其动作灵活、准确,心灵手巧,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活动进行视觉形象的美感教育。